瘊子是一紅常見皮膚疾病,有聽過說,如果身上長了許多瘊子,将“母瘊”除去,其他瘊子會自然脫落。其實,這種說法是不對的,去猴子不當會适得其反,感染再生長。

瘊子是一種乳頭瘤病毒感染,也叫做刺瘊,在醫學上稱尋常疣,是由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瘊子可發生于身體的任何部位,以手指、手背、足緣為多,發病主要以青中年為多,不超過1cm高,大小有的如小米粒一般,有的一小點,手外傷或水中浸泡是常見的誘發因素。
瘊子并不分公母,有的傳染得快,有的并不傳染,瘊子的發病有先後之分,但沒有公母之分在用雷射、冷凍或手術切除一個瘊子後,其他瘊子會自動消失,這是因為當一個疣體被切除後,部分皮損組織會進入血液,激活血液中的免疫細胞,使機體産生相應的免疫物質,進而使其他疣體脫落,并非除掉“母瘊”的緣故。
<h1>治療</h1>
藥膏外塗:一般治療可選用局部外用藥,用5%5-氟尿嘧啶軟膏、10%水楊酸軟膏、複方苯甲酸火棉膠塗劑、斑蝥酊、疱疹淨霜等外塗,并配合服用泛昔洛韋、多抗甲素片、幹擾素等。
雷射:如果藥物治療效果不好還可以選擇雷射、冷凍等方式進行治療。
内服中藥:一般常用疏風清熱解毒消疹、行氣活血、軟堅化結的辦法來治療。而這些内服中藥煎水浸泡擦洗患處,也能起到治療作用。
<h1>清熱解毒祛風</h1>
藥用馬齒苋合劑
若發病時間較短者,可以用這個方子:馬齒苋60g,大青葉15g,紫草、敗醬草各10g。
水煎服,每日1劑。若患病日久者,以養血解毒化瘀為主,藥用治瘊湯:熟地15g,炒白芍、赤芍、丹皮、桃仁、牛膝、首烏、杜仲、赤小豆、炒白術、穿山甲各12g,生苡仁30g。水煎服,每日1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