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生活在生物鍊的最高端,以高高在上的姿态俯瞰萬物,一旦有生物侵入,第一反應就是“有沒有傷害我的風險”“要不要清除風險”,是以,除卻專業研究人員,很少有人安靜地坐下來,友好地看待他們,錯過了許多有趣的細節。也許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又或是少時物資匮乏導緻“萬物無我不取”,隻要能改善生活,什麼都敢“要”。因為出生于山村人家,家家戶戶無論大小都是木頭房子,在竹木掩映的院落,見慣了天空中飛行的鳥、蜂等,與蛇、蟻、蚯蚓等擦腳而過,對蹦蹦跳跳的兔子,逃竄的老鼠等也不陌生……當看見别人為一隻蟑螂尖叫時,總是不屑一顧。

山村人家
童年的春天和夏天,忙完父母安排的家務,找一根竹竿,找來一根一尺來場篾片,淵成一個橢圓狀插入竹竿一頭,四處尋找蜘蛛網密密纏繞在竹橢圓物上,美其名曰“破千萬天羅地網”,跟着在花叢裡飛來飛去的蜻蜓、蝴蝶四處瘋跑……跑得累了,搬個木凳坐在院子裡,哼着剛從老師那兒學來的《勞動最光榮》歌曲,湊近花朵看那嗡嗡叫個不停地蜂在花朵裡忙碌。
坐不住時,戴上鬥笠,披上蓑衣,拿一根竹竿,從豬圈到牛圈、從牛圈到雞圈,房前屋後的旮旯角落裡尋找蜂包,見到蜂包,用竹竿狠捅一下,然後伏在地上,待蜂門四散開去,然後将蜂包拾起,撕開蜂包,剝出蜂蛹,拿到廚房煎或炸……當然,這些蜂包肯定是普通蜂的,像牛角蜂之類的毒蜂蜂巢,我們是惹不起的,而像蜜蜂一類的蜂巢,不用大人叮囑,孩子們也不會去搞破壞。長大離開山村,那段生活的記憶被各種規矩和禮儀封存起來,些許的條件反射也隻是一些淺淺的漣漪。
山水人家
2021年7月初的一個中午,我去陽台上給花草澆水,順帶将已經曬幹的衣服收回家。突然,發現十多隻長腳黃蜂在陽台上飛來飛去,順着蜂子集中的方向,發現蜂子在雨棚的龍骨上正在緊張築巢,此時的蜂巢還沒拳頭大。我的第一反應确實感覺有安全風險,因而主張去掉這個蜂巢,老張卻說:“蜂子找一個地方築巢很不容易,算了吧,與它友善,也就是給自己友善,留着吧。”
留下了蜂巢,也就留下了謹慎。雖然主張留下蜂巢的是老張,但我也沒有堅決反對,隻是蜂巢離晾衣杆、雜物架不到一米,做這些事情的總是我,因而每次晾曬衣服與飛進飛出的蜂群相遇,心裡還是有些擔憂的,生怕自己手裡晃來晃去的晾衣杆會惹惱蜂群,把我當敵人襲擊;每次從雜物架上拿放東西,總是擔心自己拿取東西或放東西時,驚擾了上方蜂巢裡蜂群的清夢,來一個全體總動員,我的小命就不保了。
蜂巢
事實證明,我的擔心是多餘的。蜂群似乎知道自己是寄居于此的客人,我每次前去晾曬衣服,它們即便要進出工作,也會從繞道進出;我每次到雜物架上取放東西,它們會選擇從側面進出。也許,它們也怕驚擾到我,惹得失去家園。經過不斷磨合和相處,蜂與人相安無事,蜂巢一天一天地長大,蜂群也越來越龐大……
蜂群也是喜歡光的動物。我們臨陽台卧室的門窗每天都會打開,偶爾有一兩隻進入巡遊,很快就飛出去工作了。隻是夜晚降臨,卧室燈打開,就會有那麼一兩隻也會從門窗裡飛進來,如果我們沒有發現,沒有及時将它們“請”出去,它們就會緊張地在卧室裡亂竄,盤旋在吸頂燈周圍,直至将自己累死,趴到床上的被面上。為了避免這樣的事故發生,我和老張每天晚上在開燈之前,首要的任務是關窗閉門,拉窗簾,然後才是開燈。
陽台風光
蜂巢裡有沒有蜜?秋分前後,我從雜物架上取秋冬季鞋,鞋盒上粘滿了細細碎碎的土渣,用手拂掉時,手感有一點點潤潤地、黏黏的,引起了我的注意,這才發現鞋盒上的土渣像是被什麼浸潤過,呈褐黃色,有絲絲兒發亮,我猜想這土渣裡應該含有蜂蜜成分。不久,這種猜想就被應證的,一日,老張和朋友的女兒在客廳說話,一隻松鼠從飄窗視窗探進頭來,撓頭弄腮、擠眉弄眼的,朋友的女兒驚呼:“張叔叔,你們家喂了松鼠?”老張一擡頭,與一隻褐色的松鼠來了一個四目相對,還未及打開手機,松鼠就一躍躍上雨棚頂上,隻聽見雨棚上傳來“砰砰……”一串響。
對于松鼠到來的原因,老張很快就在度娘裡找到了答案,原來蜂巢裡确實有蜂蜜,那松鼠是來偷吃蜂蜜的!老張這才想起,每天清晨睜開眼,都能聽到雨棚上的這種腳步聲,剛開始,我們以為是哪個鄰居飼養的鴿子在我們的雨棚上嬉戲,如若不是今天見,還真不知是松鼠與蜂子建立起了生物鍊……
八面俯瞰
蜂群的生存法則。霜降前後,陽台的地上突然多了一攤攤黑乎乎的東西,四周顔色較淺,核心部位呈黑色,用衛生紙擦拭時,四周顔色較淺部位的液體手感有些黏黏的,黑色部位有韌性,部分與地面附着緊密,不易去除。剛開始,我認為是老張在陽台曬烏龜時,未将烏龜殼上的水抹幹,埋怨了好幾天。
一日,在清理陽台的花草時,在花草的枝葉間發現了這種呈長條形黑乎乎的東西,這才發現,冤枉老張了,應該與蜂有關。正與老張說話間,一隻蜂落在了接水盤裡,仔細一看,前胸抱着一個蜂蛹。那蜂似乎感覺驚擾了我,趕緊抱着蜂蛹艱難地爬出接水盤,跌跌撞撞爬到陽台欄杆的護欄邊上,奮力一飛,緊接着樓下鄰居的雨棚上傳來“砰”的一聲。從此,我和老張每天早晨都能在陽台的地上撿到幾個半僵的蜂蛹,偶爾與搬運半僵蜂蛹的工蜂相遇……
槽漁灘風光
擡頭再看蜂巢,已大過面盆,隻是蜂巢面上的蜂子較夏天少了。工蜂們出去時将半僵的蜂蛹拖出去,然後再出去采花粉……老張拍了蜂巢,在度娘圖檔上對比得知,這個蜂巢叫獅子頭,蜂群大概11月份左右離去,留下空巢。
對于蜂來築巢,網絡上有很多争議,有人說是吉兆,也有人說是“針鋒相對”有危險,無論是什麼無關緊要,雖然蜂群在不受侵擾的情況下,一般不蜇人,但凡事都有例外,特别是有孩子的家庭最好不要留蜂巢,在其剛築巢時,做好防護措施去掉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