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標準時間7月25日晚,東京奧運會男子舉重67公斤決賽在萬衆期待中如約而來。
最終,從中國湖南貧困山區裡走出的谌利軍,以332公斤的總成績将金牌收入囊中。

這場比賽,完全可以用驚心動魄來形容。
抓舉環節,谌利軍首次試舉完成145公斤,在第二次試舉時,他想要提升到150公斤,結果意外失利。
這一次失敗,讓所有人都捏了把汗。
更讓人揪心的是,他的強敵穆斯科拉此時已完成151公斤,總成績遠超谌利軍,還有兩名選手以150公斤和147公斤位居第二、第三名。
谌利軍總成績145公斤,位列第四。
冠軍之争,谌利軍明顯不占優勢,甚至有些遙遠。
時間來到挺舉環節,谌利軍首次試舉完成175公斤,還沒等觀衆松一口氣,穆斯科拉立刻也跟着完成175公斤,倆人棋逢對手,很難拉開差距。
第二次試舉,穆斯科拉挑戰180公斤失敗,短暫調整後,穆斯科拉在第三舉順利完成180公斤。
此時的谌利軍,落後整整12公斤。
這一刻,沒有任何人可以給他幫助,所有的壓力,全場的目光,都集中在了他一個人肩頭。
想要沖擊冠軍,隻能背水一戰。
為了這一舉,他等了1811天。
挺舉第二把,谌利軍選擇增加12公斤,直接挑戰187公斤的杠鈴!
鏡頭下的他,死死咬住牙關,肌肉誇張地隆起,額頭青筋跳動着。
這一刻,他在用自己的身體,全力托舉起屬于中國的榮譽!
随着谌利軍一聲大吼,187公斤杠鈴挺舉成功!
讓國人興奮的時刻到了,奇迹般的逆轉在2021東京奧運會的場館上演,最終谌利軍成功地站在了最高的領獎台上。
然而,沒有人知道——
這個正在聚光燈下享受歡呼的新晉奧運冠軍,因為下雨家裡的房子還在漏水,奶奶等着錢做手術。
為了能讓家裡人吃得飽,媽媽不得已打了3份工……
今天W姐想帶大家走進谌利軍的家,看一看至高榮譽的背後,藏着怎樣的辛酸。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0">01 從特困家庭走出的世界冠軍</h1>
1992年,谌利軍出生于安化縣楊林鄉的一個農民家庭,父母為了補貼家用,在他小的時候就外出打工。
由于家庭不富裕,谌利軍從小就懂得幫助父母承擔一些家務事,日子雖然窮困,但也算得上溫馨。
而且,谌利軍的父親是個遠近聞名的大力士,他身材魁梧,輕松就能拉起500斤的貨物。
小小的谌利軍遺傳了父親的大力氣,雖然身材瘦弱,但天生就有勁兒。
人們都說,這是老天爺賞飯吃。
因為方言發音,村裡的老人們喊他“勝利軍”。
谌利軍和母親
12歲時,他被益陽少兒體校的老師蔣益龍一眼相中,他親自來到谌利軍家中,給他父母做說服,建議把這個有天賦的孩子送去體校訓練。
但是谌利軍的父母卻十分猶豫,理由是:“孩子那麼小,舉重訓練難免會磕了碰了,再加上去了體校勢必耽誤學習”。
這些擔憂,讓谌利軍的父母遲遲不能下定決心。
但蔣益龍不想錯過這個有天賦的孩子,他前後5次翻山越嶺,跑到楊林鄉誠心誠意地去說服谌利軍父母。
母親看着谌利軍躍躍欲試的模樣,終于點了頭。
一旁的蔣益龍生怕谌利軍的父母再反悔,一把将谌利軍拽上拖拉機“突突”着開走。
剛進入體校學習,谌利軍就展現出了超高天賦,一口氣能做50個俯卧撐,體力耐力也遠超同齡人,順利成為隊裡重點培養對象。
字字讀來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
就在谌利軍苦苦訓練時,不幸卻降臨到了這個原本就貧寒的家庭。
谌利軍的父親突發腦癌,雖然保住了一條命卻失去了勞動能力,家裡還有個天生殘疾的叔叔,全家的重擔就這樣無情地落到了谌利軍母親的身上。
為了一家人的生計,母親去磚廠做工,辛苦一天卻隻有40元的收入。
父親的醫藥費,年邁的奶奶,年幼的弟弟,再加上身在體校每日需要補充大量營養的谌利軍……
每日40元的收入,遠遠不足以支撐起一個家,為了生活母親一口氣找了3份工作,才勉強解決家人的溫飽。
母親的辛苦讓谌利軍很難過,更是決定放棄自己的夢想回家幫助母親。
于是,他偷偷從體校跑回家裡,想放棄舉重打工補貼家用。
蔣益龍知道後,再次找到谌利軍的家,他告訴谌利軍母親,讓她不用擔心孩子的學雜費。
随後蔣益龍拉住母子二人,鄭重地承諾:
“你放心,有我一天在,就有谌利軍一天飯吃。我們一起用肩膀扛,用頭頂,也要讓他有出息。”
谌利軍母親展示獎牌
就這樣,在教練的堅持下,谌利軍又重新傳回體校,更加拼命地去訓練。
終于,他沒有讓家人和恩師失望。
2010年,世界青年錦标賽,谌利軍一舉奪得冠軍。
2013年,他加冕第十二屆全運會和世界舉重錦标賽,有人開始注意到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少年。
2014年,亞運會亞軍,他告訴自己:下一次,再也不當第二名。
2015年,休斯頓世錦賽,他以打破男子62公斤級世界紀錄的成績奪得冠軍,世界矚目!
冠軍帶來的不止是榮譽,還有獎金。
谌利軍和身後的家庭終于能小小的喘一口氣了。
他對自己說:“能去裡約的話,我有信心繼續赢!”
誰能想到,變故再一次發生。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23">02 裡約奧運會</h1>
2016年裡約奧運會男舉,谌利軍被外界稱為“最穩的一塊金牌” 。
不管是賽前穩定的成績,還是他樂觀積極的心态,亦或是世錦賽世界紀錄的保持者,他都被看作是中國舉重隊裡約奧運會上最保險的奪金點。
比賽開始前,有消息傳來:北韓強有力的競争對手金恩國被禁賽。
大家都覺得,谌利軍,更穩了。
然而,命運卻跟他開了個玩笑。
在62公斤決賽抓舉比賽時,谌利軍突然雙腿抽筋,“兩條腿硬得像石頭”。
他不服輸,想再次登台試舉,結果僵硬的肌肉讓他根本舉不動杠鈴,無奈之下,谌利軍隻能被迫退賽。
這一轉身帶走的,不僅是冠軍光環,還有家裡的希冀。
沒有冠軍,就少了很多關注,沒有關注,就不會有代言和補貼。
要知道,谌利軍在這次東京奧運冠軍之前,也早就是世界冠軍了,但是家裡唯一的大件,居然就是一個雙開門冰箱。
有記者在比賽前走訪谌利軍位于楊林鄉的老家,卻被屋子裡逼仄的空間震驚到了。
裸露的水泥磚,開裂的牆面,窗戶沒有玻璃,四面透着風。
難以想象,這個逢雨漏水、沒有窗戶的平房,就是奧運冠軍的家。
客廳裡的雙門冰箱是家裡唯一的電器,這還是谌利軍在美國獲得世錦賽冠軍後給家裡置辦的。
聽聞記者采訪,生病的奶奶連連擺手拒絕:“你們别讓孫子知道我在醫院,不想影響他比賽。”
奶奶和母親
這就是舉重冠軍的家,而像谌利軍這樣的貧困家庭,在舉重項目裡,其實很常見。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58">03 舉重冠軍并發症</h1>
舉重是高危項目,有錢人家很少會讓孩子去參加這個項目。
是以,願意将孩子從小就送到體校訓練的,大部分都是窮苦人家的孩子。
因為他們能吃苦,不喊累。
而為了能給家庭掙得一份獎金、給祖國赢得一塊榮譽,他們需要為自己大量增重,高強度的訓練帶來的,除了公斤數的增加,還有一系列并發症。
因為本身的形象緣故,也很少能得到商業代言。
那個被譽為“亞洲第一大力士”,獲得了40多個全國冠軍、20多個亞洲冠軍的才力,曾是驚豔了時代的天才。
然而随着年齡的增長,碩大的體型成為了他身體健康的負擔。
身體對肺部的壓力越來越大,他患上了很多肥胖綜合症,由于貧困看不起病,退役後隻好去給遼甯體育總局保衛處看大門。
可這點工資也是杯水車薪,2003年,年僅33歲的他因睡眠呼吸停止綜合症去世。
1990年斬獲全國女子舉重金牌,改寫了全國女子舉重紀錄的鄒春蘭,也曾是劃時代的風雲人物。
她多次重新整理世界紀錄,為中國取得榮譽,卻在1993年全國運動會上受傷,随後選擇了退役。
鄒春蘭在退役後,隻獲得了7萬元的補償金。
由于教育程度不高,很多企業将她拒之門外,鄒春蘭不得不為生計奔波。
她在自由市場賣過蔬菜,推着自行車賣過大米。
想到自己一身力氣,她還去洗澡堂子做搓澡工。
這些,都是曾為中國流過血淚的英雄啊!
中國舉重隊一直是國家的驕傲,但是因為種種原因,總是很少被人看到。
看到他們,W姐忍不住想到今日站在領獎台上意氣風發的谌利軍。
187公斤,這是他咬牙拼出的榮耀。
年少辭家從冠軍,金妝寶劍去邀勳。
不知馬骨傷寒水,惟見龍城起暮雲。
W姐不希望未來待他如才力、如鄒春蘭一般黯然退場時,昔日天才隕落的悲劇再次上演。
希望今天這篇文章,能讓更多的人看到舉重,看到以谌利軍為代表的運動員。
隻要我們多多關注舉重項目,也就能讓更多的代言品牌,看到獎牌背後的舉重運動員們。
今日他們為國奪回榮譽,未來請讓我們,做他的依托。文/W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