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綜藝毀掉好演員?

作者:钛媒體APP

文 | 犀牛娛樂,作者|方正,編輯|夏添

《掃黑風暴》最近火到什麼程度呢?每天上一次熱搜是基操,各式話題五花八門,有分析劇情細節的 #孫興的爸爸到底是誰# ,有挖掘劇後真實案件的 #掃黑風暴現實版# ,有談論表演的 #孫紅雷說演員為角色而生# ……

作為該劇國民度擔當,孫紅雷此番卻陷入口碑兩極:有人認為他拿出了“黑老大專業戶”一貫穩定的演技輸出;有人卻覺得,劇中他頻繁眨眼、刻意假笑、表情浮誇,易令人聯想起他的綜藝形象,彈幕一句“傻雷雷”飄過,觀衆瞬間破防出戲。

綜藝毀掉好演員?

“綜藝毀演員”的說法在市面上盛行已久。頻繁在綜藝裡露面緻演員“綜藝人設”過于深入人心,使觀衆看其演正劇時難以“入戲”,這樣的案例确實很多,如電影《影》裡的鄧超、《懸崖之上》裡的沙溢都曾遭到觀衆吐槽“他越嚴肅我越想笑”。

面對“綜藝毀演員”的魔咒,業界通常會給出“演員少上綜藝”的建議,這建議本身相當中肯。但細細想來,一刀切地去堵演員的綜藝出路、倡導所有演員走“苦行僧”路線,在當下是否是一種保守、落後的演員培養觀?

關于綜藝是否“毀”演員,其實有太多問題未被厘清:頻上綜藝必然導緻演員演技flop嗎?演員可否借技術化處理、盡量消減正劇表演時的綜藝痕迹?“表演藝術”和“娛樂事業”就注定是一對不可調和的沖突?

<h2>孫紅雷還是“孫漂亮”?</h2>

“在你的選擇中,說明了你的才能”,這是美國現實主義表演大師斯特拉·阿德勒的一句經典表述。演員能否通過“選擇”表演的“動作”和“潛台詞”,以使人物邏輯自洽、情緒到位、令觀衆信服,是謂甄别演技的一種标準。

犀牛君專業水準有限,但如若細究《掃黑風暴》裡孫紅雷的表演,有些問題可能連業餘人士也能品鑒得出來,在此我們可以開放讨論。

比如,他為人物設計頻繁的假笑、擠眉弄眼動作,該“選擇”會否影響到觀衆體悟角色的複雜内心?畢竟他所飾演的李成陽,十四年前被人構陷受賄被開除出警隊,師傅林漢莫名死亡至今真相難覓,内心的積怨可想而知。

綜藝毀掉好演員?

再比如,孫“選擇”的外放式演法,在面對王志飛、甯理内斂式演法互飙“對手戲”時,似乎反倒更成全了高明遠的陰冷狡詐、突出了馬帥對自己的狠辣,相較之下,觀衆很難get到李成陽的性格特質。

毋庸置疑,亦正亦邪的李成陽是全劇表演難度之最,犀牛君其實很認可孫紅雷對人物情緒張力的把控,如第2集威脅項天時突然砸下的那個酒瓶,成就了該劇的一大名場面。

綜藝毀掉好演員?

但他針對李成陽這一角色“選擇”的很多演法、動作細節塑造,仍暴露出他人物分析能力、表演與鏡頭建立對話能力的退步,以至于讓部分觀衆難以信服人物。

可以說,李成陽角色的争議,既有觀衆受孫綜藝人設影響而出戲的因素,也有孫紅雷“演技”(演技包含上述所提所有能力)退步的影響。換言之,犀牛君認為,如果孫紅雷拿出巅峰期的技術處理水準,他是能夠做到抹去綜藝感讓觀衆不出戲的。

綜藝毀掉好演員?

當年《潛伏》裡的餘則成,孫紅雷是可以做到細節表演“出乎觀衆意料之外”的,例如與翠平機場告别名場面裡,他為角色诠釋了多重笑容的層次感、每處笑飽含不同情緒能量、跳出制式表演架構,這一場戲便能令觀衆領略到何為“演技”。

15年開播的國綜之光《極限挑戰》成功塑造出孫紅雷的“綜藝人格”——孫漂亮。他在節目裡以“極限三傻之首”、“顔王”自居,變身有點傻、愛搗亂、愛臭美的“傻雷雷”,徹底颠覆其過往在正劇裡的冷面形象。

綜藝毀掉好演員?

随後幾年他“沉迷綜藝無法自拔”确實影響到觀衆對他所演劇集角色的評價,尤以《帶着爸爸去留學》和《新世界》為代表。特别是前者,幾乎是“消費”其綜藝人設去表演,這種略不尊重表演的行為給他演藝生涯添上了一抹污點。

不過,同為“極挑時期”,16年他出演《好先生》打造的陸遠一角就較為成功,并獲得觀衆認可。故對比來看,頻上綜藝未必就一定會“毀演員”,或許有時候這隻是掩飾演員不敬業和演技下滑的一個借口罷了。

<h2>被演戲耽誤的“綜藝咖”們</h2>

就在李成陽被群嘲之際,很多網友或許都忘了,孫紅雷演繹過至少3個能載入國産電視劇史的角色:B站“這瓜保熟梗”的出處《征服》裡的劉華強、國産諜戰劇yyds《潛伏》裡的餘則成,高口碑戰争曆史劇《人間正道是滄桑》裡的楊立青。

綜藝毀掉好演員?

有經典角色打底,貴為“三大獎大滿貫視帝”,孫紅雷的演技是經過人民和業界雙重檢驗過的。此次對表演難度較高的李成陽诠釋不佳,并不代表他就真的“晚節不保”了,犀牛君期待他找回狀态的那一天。

除了孫紅雷,要真的盤點“被綜藝毀掉的演員們”,其實他們被“毀”的狀況也是千差萬别。有的是“接不到好劇本上綜藝過渡”,有的是“演技派的刻意轉型”,有的是“演技不夠,綜藝來湊”,有的是純粹“被演戲耽誤了的天生綜藝咖”。

鄧超是盤點這類演員時不得不提的存在,他的狀況最複雜。一方面,他确實因經典國綜“跑男”給觀衆心裡種下不可抹滅的逗比人設,但他在“跑男大熱時期”仍貢獻出15年《烈日灼心》裡的影帝級表演,19年《銀河補習班》塑造的父親形象也比較深入人心。

綜藝毀掉好演員?

另一方面,他幹脆借用其綜藝人設刻意走起“喜劇路線”,與好友俞白眉打造了《分手大師》《惡棍天使》等院線電影、出演星爺的《美人魚》,雖然口碑不盡如人意,票房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到去年他還參與了《我和我的家鄉》這一大項目,嚴格來說其演藝事業并沒有被“毀掉”。

同為“跑男系演員”,李晨的flop是更為明顯的。早年他曾出演過《士兵突擊》《唐山大地震》《北京愛情故事》等經典作品,早期發展順風順水,但憑借“跑男大黑牛”形象出圈後,他反倒再也沒拿出像樣的代表作,觀衆談論他最多的也不是演技,而是他身為“範冰冰男友”的八卦。

綜藝毀掉好演員?

陳赫、沙溢、王耀慶則是可放一起讨論的“被毀演員”類型,三者皆屬于綜藝形象深入人心後,觀衆看他們已無法控制不發笑了。以至于,作為演員的他們,接到影視劇組的邀約越來越少,綜藝邀約卻應接不暇。或許,綜藝咖本就是他們的宿命。

陳赫自“跑男”後幾乎紮根于綜藝生态,即便參演劇集評分皆與《愛情較高價的電梯大廈》相去甚遠;沙溢今年有幸參演張藝謀的《懸崖之上》,卻被網友喊話“看到他就想笑”,他再不是那個曾出演《上錯花轎嫁對郎》《三國》等經典劇集的“小生”了;曾經的“霸道總裁專業戶”王耀慶,自去年《怪你過分美麗》後已很久沒新作品出爐,搞笑天賦異禀的他如今最大的作品是各類綜藝、是直播帶貨。

<h2>如何破除“綜藝上身”的詛咒?</h2>

綜藝一時爽,一直綜藝一直爽。實際上,在當下的泛娛樂時代,如陳赫、沙溢這樣的演員選擇運用自身性格優勢“深度跨界”綜藝圈,本質上已是在向“全職綜藝咖”轉型,而這何嘗不是他們的一種明智之選。

在日本娛樂圈,有一類純粹隻活躍于綜藝場合、靠搞笑藝能過活的“諧星”、“搞笑藝人”群體,他們的圈裡地位和話語權完全不輸給演藝明星。換至如今的内娛生态,對陳赫、沙溢們而言,與其說他們“被毀”,不如說是時代賦予了他們另一番職業天地。

綜藝毀掉好演員?

而對于想專注于精進表演的演員群體來說,犀牛君并不覺得“上綜藝”會成為他們的負累,在當下任何藝人都可以賺綜藝賽道的錢,真正的好演員也不會被綜藝帶跑偏,他們完全可以破除掉“綜藝上身”的詛咒。

同深度參與過《極限挑戰》,黃渤就好似從未被質疑過“被綜藝影響”。這或與他在綜藝裡的人設選擇有關,他在“極挑”裡展現的是高智商、高情商一面,而不是過分賣弄搞笑,回來演電影觀衆并不會有“出戲感”。可見,演員上綜藝進行“人設管理”是一大破解法。

好演員也是可以有效平衡起影視表演和綜藝表現的份量。如常駐《向往的生活》的青年演員張子楓,一來她懂得與适合自己性格調性的綜藝合作,二來她深知知道自己的本職是演員,不會在綜藝裡“硬拗人設”,而她日益精進的演技可以做到“演什麼像什麼”,觀衆看她演戲絕不會想到什麼綜藝人設。

綜藝毀掉好演員?

“演員少上綜藝”确實是一句善意、有建設性的提醒,但并不代表綜藝就是“洪水猛獸”。表演藝術和娛樂事業不是不可調和的沖突,一來,好演員确實能夠平衡好二者的關系;二來,他們或可動用各類表演體系、表演方法,或可修煉出強烈的表演信念感,讓觀衆進入到任何他們所诠釋的角色之中。

請别再把“綜藝上多了”當作掩飾演員演技退步的借口,真正的好演員并不會那麼輕易就被“毀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