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五彩嘉興行·走進石門鎮①

禾點點10月30日訊 (新聞綜合頻道記者 楊付明 張康 伍睿昱 章汝彥 )

大型融媒體新聞行動

“五彩嘉興行”暨美麗城鎮建立活動

第十四站走進桐鄉市石門鎮

到石門 有一個影響中國甚至影響

世界的文化人不得不說

他就是中國現代漫畫鼻祖豐子恺

下面我們就來走進石門

探尋那裡的文化密碼

五彩嘉興行·走進石門鎮①

記者 伍睿昱:2500年多前的春秋時代,吳越兩國在此交戰,越國為了抵擋吳國的進攻,在此壘起了石牆,石門是以得名。抗戰期間,豐子恺在長篇散文《辭緣緣堂》裡這樣寫道:走了五省,經過大小百數十個碼頭,才知道我的故鄉石門灣真是一個好地方。

五彩嘉興行·走進石門鎮①

1898年,豐子恺出生于石門灣。1933年,豐子恺用自己的稿費,在石門灣建造了緣緣堂。1937年,緣緣堂毀于日軍戰火。1985年,政府重修緣緣堂,同時建造了豐子恺紀念館。

五彩嘉興行·走進石門鎮①

豐子恺紀念館館長 馬永飛:豐先生他是一個全才的藝術家,他既是一位漫畫家,也是一位散文家,又是一位封面的裝幀家,同時也是一位音樂家,還是建築家。

五彩嘉興行·走進石門鎮①

豐子恺的一生出版了200多部著作,畫了4000多幅漫畫。其中大部分作品,跟“石門灣是個好地方”有關。漫畫《中秋》,講述的就是他帶着家人,在家門口其樂融融賞月。日軍侵華後,豐子恺的漫畫風格發生了變化。作品《高櫃台》的畫風,從祥和變成了傷感。

五彩嘉興行·走進石門鎮①

豐子恺紀念館館長 馬永飛:你看這個當鋪,他這個掌櫃,靠在那邊,下面這個貧窮的小孩子,拿來一件破衣服去當,但是這個人掌櫃看不到,因為那個小夥子那麼矮。你可想而知,當時這個貧窮人家的小孩子多麼可憐。

五彩嘉興行·走進石門鎮①

為弘揚豐子恺的漫畫藝術,近些年,紀念館先後在國内舉辦了12場大型漫畫展。今年10月,紀念館改造擴建。下一步,桐鄉還将建造豐子恺藝術中心。

五彩嘉興行·走進石門鎮①

豐子恺紀念館館長 馬永飛:走出桐鄉,走向全國,走向世界,我覺得這個作為我們紀念館來說,是一個很重大的任務。

五彩嘉興行·走進石門鎮①

記者 伍睿昱:讓傳統文化走出石門,走向世界,而在文化傳承的過程當中,更重要的是如何讓文化繼承給下一代。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去豐子恺的母校,看一看他如今的小校友們的學習氛圍究竟如何。

五彩嘉興行·走進石門鎮①

記者 伍睿昱:沈老師,你好。

桐鄉市石門鎮中心國小老師 沈小萍:你好。

記者 伍睿昱:我們這節課的内容是什麼?

五彩嘉興行·走進石門鎮①

桐鄉市石門鎮中心國小老師 沈小萍:我們這節課就是用麥稈畫的形式,來表現豐子恺的漫畫。

記者 伍睿昱:嗯,我看這個小朋友拼得不錯,小朋友你這是拼一幅什麼樣的畫?

五彩嘉興行·走進石門鎮①

桐鄉市石門鎮中心國小學生 孫晨熙:這是豐子恺爺爺的一張漫畫。

記者 伍睿昱:他主要講了什麼内容?

五彩嘉興行·走進石門鎮①

桐鄉市石門鎮中心國小學生 孫晨熙:在國慶的那一天,豐子恺爺爺帶着他的家人一起去看氣球。

五彩嘉興行·走進石門鎮①

桐鄉市石門鎮中心國小校長 吳家聰:這個是我們石門國小的一門特色課程,麥稈畫。我們開設的小子恺特色拓展課程,也是被評為了浙江省的精品課程。

五彩嘉興行·走進石門鎮①

這些藍印花布來自中華老字号“豐同裕”染坊。“豐同裕”是豐子恺祖上傳下來的染坊。雖然現在的“豐同裕”,已經不屬于豐家了,但“豐同裕”的傳承人,一直把豐子恺的漫畫藝術,融入到藍印花布裡。印有豐子恺漫畫的藍印花布,做成産品後,更受消費者的喜愛。

五彩嘉興行·走進石門鎮①

豐同裕銷售經理 朱雪芬:不光把藍印花布技藝傳承下去,也将豐子恺先生的漫畫元素也更好地傳承下去。

五彩嘉興行·走進石門鎮①

如今,當我們走進石門鎮,處處洋溢着豐子恺的文化氣息。牆上,公交站台上,都有豐子恺的宣傳漫畫。豐子恺已成為石門鎮的一張金名片。

五彩嘉興行·走進石門鎮①

桐鄉市石門鎮黨委委員 俞海江:我們石門鎮作為豐子恺的家鄉,我們要把豐子恺作為我們的一張金名片,我們要講好豐子恺的故事,做好豐子恺的文章,傳承好豐子恺的文化。

五彩嘉興行·走進石門鎮①

來源:嘉興人網

申明: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