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年陳靜與鄧亞萍戰成平局,為何在決賽局,會以懸殊比分輸掉

作者:張生全精彩曆史

陳靜和小山智麗(何智麗)一樣,都曾經是中國運動員,并且是世界冠軍。小山智麗後來加入日本國籍,代表日本參加世界大賽,後來,在1994年的亞運會上,陳靜打敗了喬紅、鄧亞萍等一衆中國頂尖高手,獲得亞運會冠軍。陳靜也離開了中國隊移居台灣,代表台灣參加世界比賽,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在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上,陳靜也是一路過關斬将,打敗了小山智利、喬紅等一衆好手,最後與鄧亞萍進行巅峰對決。她先是0:2落後,接着迅速調整了打法,把大比分扳成2:2平。然而,在進行第五局的決賽的時候,陳靜突然全線潰敗,以5:21的懸殊比分,輸給了鄧亞萍。鄧亞萍獲得冠軍,陳靜隻獲得亞軍。

那麼,陳靜為什麼會在第五局比賽中,以懸殊的比分輸給鄧亞萍呢?外界一直猜測不已,當時也引起了極大的争議。後來記者采訪陳靜的時候,陳靜說,她當時的心态,确實發生了很大變化。那麼,是什麼樣的變化呢?

當年陳靜與鄧亞萍戰成平局,為何在決賽局,會以懸殊比分輸掉

陳靜對于中國女子乒乓球運動,是有曆史意義的,1988年漢城奧運會,女子乒乓球運動第一次被選入奧運會比賽項目。陳靜當時并不是中國隊女子乒乓球單打的一号主力,她隻是第三号選手。不過她卻能夠一路過關斬将,擊敗一衆好手,最終獲得冠軍,這也是中國女乒運動史上的第一個奧運冠軍。

陳靜獲得冠軍以後,在1991年,就移居到台灣去了。她為什麼會在自己巅峰期的時候移居台灣?一直是一個大家議論的話題。當然了,也許這與她個人生活有很大關系,但同時也與她當時的遭遇有很大關系。

那麼,陳靜遭遇了什麼呢?

陳靜能夠獲得1988年漢城奧運會的冠軍,其實是相當不容易的,甚至可以說是非常不容易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一開始,陳靜其實連參賽的資格都沒有。因為這是奧運會新增的一個項目,而中國隊内部人才濟濟,是以究竟派誰去,當時教練組做出決定,讓大家投票選。教練組發了一個調查表給大家,讓大家填推薦人選。

咱們都知道,中國自古有尊老愛幼的老傳統。是以在推薦的時候,大家都推薦老隊員。不過,隻有陳靜的調查表上寫了“為什麼不啟用年輕選手”這10個字。

這張調查表,把教練組驚呆了。他們沒想到,竟然有隊員會這樣寫。有教練指出,能寫出這句話的人,她的心理素質,一定是相當過硬的。

當年陳靜與鄧亞萍戰成平局,為何在決賽局,會以懸殊比分輸掉

對于乒乓球運動來說,就技術而已,世界上的所有頂尖高手,技術能力都是差不多的,沒有哪一個人的技術更好。真正走到了世界大賽場上的時候,考驗運動員的,主要還不是技術,而是心理素質。也就是說,運動員的心理素質必須特别好,她才能夠一路過關斬将,最終問鼎冠軍。是以教練組通過分析認為,陳靜具有這樣的心理素質,是以她被作為單打選手參加比賽。不過,她隻是作為第三選擇,也就是說,是第三号選手。

沒想到陳靜能夠一路過關斬将,闖進四強。四強的時候,陳靜遇到了最強大的對手捷克隊的赫拉霍娃。

當時,中國隊有3名選手闖入四強,其中焦志敏對陣李慧芬,陳靜對陣赫拉霍娃。中國隊對陳靜戰勝赫拉霍娃,并不抱太大的信心。為了獲得最後的勝利,是以,教練組要求焦志敏讓球給李惠芬,為什麼呢?因為在過去的比賽中,李慧芬與赫拉霍娃的比賽,從來沒有輸過,而焦志敏輸過。是以,教練組認為,李惠芬闖入決賽,更有把握獲得冠軍。

但是沒有想到,陳靜在半決賽中,卻幹淨利落地把赫拉霍娃斬于馬下。這樣一來,會師決賽的就是李慧芬與陳靜,金牌顯然就已經落入到了中國隊的手裡。

這裡就說到了一個讓球的問題。

事實上,陳靜之是以在那張調查表上寫那麼幾個字,也是她對讓球不滿,是有感而發。因為她也曾經被要求讓球。那是在1987年的世錦賽上,當時教練組要求她讓球給何智麗。她當時聽了教練組的話,确實讓球給何智麗了。後來,教練組又要求何智麗讓球給管建華。誰知道何智麗并沒有聽從教練組的話,而是打敗了管建華,闖入了決賽,最終獲得冠軍。

當年陳靜與鄧亞萍戰成平局,為何在決賽局,會以懸殊比分輸掉

也就是說,如果陳靜在1987年的世錦賽上,不讓球給何智麗,說不定那時候,她就有機會提前獲得冠軍。而1988年參加奧運會的時候,陳靜看到自己有可能連參賽資格都沒有,是以才石破天驚說出那句話。

雖然那時候,陳靜才20歲。但是對于一個運動員來說,巅峰期也就是那幾年時間。如果失去了那個機會,她的命運可能就會徹底改變。是以陳靜才要極力為自己争取。

而就算陳靜為自己博得了機會,也闖進了決賽,但是,她差點還是和冠軍失之交臂。并不是她水準不行,又是因為讓球。

當李慧芬和陳靜都闖進決賽的時候,教練組開會讨論,又要求陳靜讓球給李惠芬。不知道教練組為什麼會做出這樣一個決定?畢竟當時已經是中國人之間的比賽,誰獲得冠軍都是一樣的,都不影響中國隊拿到最後的金牌。

不過據記者後來調查分析,認為教練組當時之是以做出這樣的決定,一是教練組覺得,李惠芬年紀比較大,應該讓李惠芬獲得冠軍。陳靜畢竟還很年輕,才20歲,以後還有機會。二是教練組想要展現他們決定的正确性,畢竟最早讓焦志敏讓球給李惠芬,如果最終李惠芬沒有奪冠,焦志敏内心可能不服,也不能展現出李惠芬是個實至名歸的人。當然了,也有人說是因為李惠芬和教練組關系不錯。但不管怎麼樣?陳靜這一次并沒有聽從教練組的話,而是在決賽中全力拼殺,最後獲得了金牌。

陳靜雖然獲得了金牌,但是由于她不聽從教練組的意見,是以教練組從漢城回來以後,就徹底棄用了陳靜。

本來是世界冠軍,但是忽然就被棄用了,陳靜内心是相當郁悶的。是以,在三年後,也就是1991年,她離開國家隊,前往台灣發展。

台灣的訓練環境,顯然是完全無法和中國國家隊的訓練環境相比的。是以後來,在1994年的廣島亞運會及1995年的世乒賽上,陳靜都沒有取得很好的成績。

當年陳靜與鄧亞萍戰成平局,為何在決賽局,會以懸殊比分輸掉

不過,在1996年的亞特蘭大奧運會,陳靜通過努力,代表台灣打敗一衆好手,最終闖入決賽,對陣鄧亞萍。

鄧亞萍的打球風格是非常兇悍的。是以一上台,就以2:0領先了陳靜。不過,陳靜的應變能力相當強,她調整了打法以後,竟然能夠連扳兩局,以2:2扳平比分。

也就在打第五局決賽局的時候,陳靜竟然以5:21的懸殊比分,輸掉決賽局,錯失金牌。

說起來,陳靜和鄧亞萍的水準,應該隻在伯仲之間。而且陳靜在第三局和第四局的時候,能夠極好地調整自己的戰術打法,與鄧亞萍戰平。為什麼在第五局的時候,陳靜卻敗得那麼慘呢?

後來在接受采訪的時候,陳靜說她當時确實分心了。那麼,陳靜分心的是什麼事情呢?

顯然,是因為陳靜當時忽然想到了何智麗。

何智麗在1987年的時候,由于不服從教練組讓球的要求,雖然獲得世乒賽冠軍,但是接着她就被教練組棄用。是以,何智麗一怒之下嫁到日本,改名小山智麗,并且加入日本國籍。接着在1992年複出,在1994年亞運會上,小山智麗戰勝了一衆好手,包括陳靜、喬紅、鄧亞萍,最終獲得了冠軍,小山智麗雖然獲得了冠軍,但是由于她在比賽中為日本隊加油,嘴裡大喊“喲西”,并且從中國隊手中搶去了冠軍,是以小山智麗遭到了中國媒體的口誅筆伐,小山智麗的名譽在中國國内一落千丈。

可以說,陳靜當時就想到了這個事情。如果她打敗了鄧亞萍,獲得冠軍,也就意味着,她搶了中國隊的冠軍。那麼,可能她将會獲得和小山智麗一樣的命運。

我們不能說,陳靜是故意輸給鄧亞萍的。但是由于她想到了這些事情,她确實也就分神了。前面我們也說過,高手之間,最重要的就是心理素質。陳靜一旦分神,她在和鄧亞萍比賽的時候,自然就輸了一籌,最終失去了冠軍。

陳靜雖然失去了亞特蘭大奧運會的冠軍,但是可以說,她的巅峰期是相當長的。她還一直打到了2000年悉尼奧運會。那時候鄧亞萍都已經退役了。在悉尼奧運會上,雖然陳靜輸給了巅峰時期的王楠,但是她依然獲得了銅牌。陳靜在12年時間裡,參加三屆奧運會,分别獲得金牌、銀牌和銅牌。這在奧運乒乓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

應該說,陳靜不但技術好,也很會做人,比小山智麗的情商要高得多。是以陳靜後來發展得也很好,退役以後,她還回到大陸發展,做出了不小的成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