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過去海外兵團、如今海外使團,中國人看待“倪夏蓮”們的心态更自信更包容

作者:上觀新聞

這兩天,57歲的上海奶奶倪夏蓮參加東京奧運會乒乓球比賽,掀起了一股小浪潮。她是東京奧運會年齡最大的乒乓球選手,還21次參加世乒賽。最近的一次是2019年世乒賽,“滿額”參加女單、女雙和混雙3個小項的比賽。

倪夏蓮并沒有代表中國參加過奧運會,2000年悉尼奧運會她圓了自己的奧運夢,代表盧森堡并且打入了女單16強。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始,倪夏蓮又連續參加了4屆奧運會。其中,2016裡約奧運會閉幕式,倪夏蓮是盧森堡代表團的旗手。

在夏季奧運會賽場上,多位中國運動員在退役之後,代表其他國家和地區參加奧運會比賽。

乒乓球最多:人才基礎厚

中國是乒乓球王國。自1988年乒乓球進入奧運會後,每屆設4塊金牌,到裡約奧運會總共産生了32塊金牌,我國代表團獲得28塊金牌。

在代表其它代表團出戰奧運會的選手中,乒乓球無疑人數最多。

陳靜獲得1988年奧運會女單冠軍。1996年,她代表中國台北參加了亞特蘭大奧運會,女單決賽在她和1992年奧運會女單冠軍鄧亞萍之間展開。最終鄧亞萍3:2戰勝陳靜蟬聯女單冠軍,她在這屆奧運會上還蟬聯了奧運會女雙冠軍。

高軍搭檔陳子荷參加了1992年奧運會女雙比賽,和鄧亞萍、喬紅會師決賽,最終高軍獲得奧運會女雙亞軍。8年之後,高軍代表美國隊參加了悉尼奧運會,之後還參加了雅典奧運會。

帖雅娜和桑亞婵搭檔,參加了2004雅典奧運會女雙比賽。在1/4決賽中,她們負于王楠和張怡甯。之後,帖雅娜代表中國香港代表團,參加了2008年北京奧運會,她在争奪女單4強席位時,負于中國選手王楠。

男士也不少:還拿了金牌

也有一些男運動員,代表其他奧運代表團參加奧運會。

1988年奧運會男雙冠軍是韋晴光和陳龍燦。他們合作獲得過1987年世乒賽男雙冠軍。1997年加入日本籍後,韋晴光代表日本奧運代表團參加了2000年悉尼奧運會,當時他已經38歲。

中國有一位體操選手李東華,1987年獲全國體操錦标賽鞍馬冠軍。但他沒有代表中國參加奧運會。他在經曆多次傷病後,退役到了瑞士,在艱苦的條件下依然堅持訓練。1994年他代表瑞士獲世界體操錦标賽鞍馬銅牌,1995年則獲得世錦賽鞍馬金牌。在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上,他獲得了鞍馬金牌。

冠軍續輝煌:追逐奧運夢

除了我國奧運冠軍陳靜退役後代表中國台北隊參賽,我國第一個擊劍和田徑奧運會冠軍,退役後,仍然追逐奧運夢。

栾菊傑參加了1984年洛杉矶奧運會,她獲得了女子花劍個人冠軍,是我國第一個擊劍奧運冠軍。後來她去了加拿大。2008年奧運會在北京召開,她通過積攢積分,代表加拿大參加了北京奧運會,此時,離她第一次參加奧運會已經過去了24年。

陳躍玲在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參加女子10公裡競走,奪得我國奧運會第一塊田徑金牌。1993年她退役。2000年悉尼奧運會,她代表美國田徑隊,參加了競走比賽,獲得第38名。

東京奧運會的口号是“情同與共”。看到“倪夏蓮”們參加奧運會,追逐奧運夢想,對這些“海外使團”,除了表達敬意,還是敬意。

作者簡介:

陳國強,男,上海體育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新聞傳播學博士。

美國印第安納大學公共健康學院通路學者(2013-2014)

欄目主編:陳華 文字編輯:陳華 題圖來源:錢俊

來源:作者:陳國強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