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面建成小康,一個都不能少。”這是黨中央做出的堅定承諾。
景甯地處偏遠,人口密度低,經濟總量曾長期排全省末尾。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曾兩次親臨考察、兩作重要批示,對景甯提出了“努力在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增進民族團結上走在全國民族自治縣前列”的殷切希望。
多年來,景甯堅持打好“民族”“生态”兩張特色牌,縣域綜合實力躍升至全國120個民族自治縣(旗)前列,為民族縣域經濟社會高品質綠色發展提供了“景甯樣本”。
今年國慶中秋假期期間,澄照鄉金坵村遊人如織,遊客和當地畲民一起做特色小吃、品嘗殺豬宴,生意紅紅火火。金坵村是個典型畲族村,30多年前人均年收入僅185元,村民們守着大山,增收無路。
2003年,浙江啟動“鄉村康莊工程”,金坵村依托自然風光與民族風情,走上鄉村旅遊發展道路,村民們吃上了旅遊飯。
遊客來了,百姓富了,優美的自然風光,獨特的民族文化,成為景甯鄉村振興的助推器。
如今,景甯已擁有“中國畲鄉之窗”和“雲中大漈”兩個國家4A級景區,71個景區村。2019年,全縣旅遊總收入達79.3億元。
這幾天,在海拔638米的鶴溪街道敕木山村,茶農們正在為茶園除草。每年這裡出産的茶葉都會打上“景甯600”辨別,源源不斷地運往省内外各銷售網點。
“景甯600”是近幾年打響的一塊區域公共品牌。海拔600米以上的高山耕地,景甯占了全省的十分之一。在這條分界線上,景甯巧妙挖掘“海拔經濟”,積極鼓勵高山地區,尤其是畲族同胞世代聚居的傳統村落發展高山生态果蔬産業,并依托線上商城、直播帶貨等網際網路銷售模式,将農特産品不斷送上大城市的餐桌。
“景甯600”通過幾年的發展,目前,一共開發了7大類105款産品,同時産品實作溢價達到了30%,整個海拔600米區域的産業種植面積大幅提升,每年都有将近1.5萬畝以上的600基地進行開發。
一手“民族牌”,一手“生态牌”。景甯沿着習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在踐行“三個走在前列”的路上不斷前進。
最近5年,景甯地區生産總值年均增長7.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8.8%,高于全省平均水準。2019年9月,景甯還獲得了“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稱号,縣域發展水準不斷提升。
面向未來,緊握民族生态兩張金名片,咬定青山不放松,正是景甯實作全面小康的最基本經驗,也是“景甯樣本”對于全國民族自治縣(旗)建成小康的最大啟迪。
景甯也将繼續彰顯山區特征、民族特性,積極推動經濟社會跨越發展,努力讓習總書記勾畫的藍圖在景甯變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