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以“選課走班”切入3000億的教育資訊化市場,希悅将如何服務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傳統的失效帶來新的機會課程表?通過算法生成劉慈航:陪學校一起踩坑尋找改革校

以“選課走班”切入3000億的教育資訊化市場,希悅将如何服務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傳統的失效帶來新的機會課程表?通過算法生成劉慈航:陪學校一起踩坑尋找改革校

攜北大附中課改先鋒之勢,這位前《大風車》欄目主持人要做一款

“真正能用起來的校園系統”

芥末堆 甯甯 7月10日報道

按照此前對教育資訊化市場的估算,這是一個近3000億元規模的市場。入場的玩家有上市公司全通教育、科大訊飛、立思辰、拓維資訊,2016年,四家公司教育資訊化的營收平均超過9億。從公司個體看,這個資料相當可觀了。但與3000億的市場規模相比,又實在太微不足道。

到底有多少家大大小小的公司在切入教育資訊化市場?可能沒有人能夠說得清。據教育部公布的《2015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全國中國小共有26萬多所。2016教育資訊化營收超過10億的科大訊飛也隻進入了1萬餘所學校。

學校需求的差異與多樣一定程度也決定了其分散的特點。同時,這又是一個頗受教育政策和教育改革影響的市場。政策傾斜的方向往往意味着财政的走向,而教育改革的動作則催生出新的需求點。

單點切入也許是一個好辦法。自2014年開始的新聯考改革給基礎教育界帶來一系列的變動,也為創業公司帶來了機會。

2013年栖身在北大附中的希悅提早感覺到這場變化,其以選課走班為切入點,進入資訊化市場。以極大力度改革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的北大附中,某種程度決定了希悅的基因。創始人劉慈航說,希悅從一出生就不是為選課走班一件事來做,而是要解決走班制後整個學校管理的問題。他給希悅的定位是,服務學生的個性化學習。

<h1>傳統的失效帶來新的機會</h1>

2014年頒布的《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中确定了新聯考的改革方向,不分文理科,考生總成績由統一聯考的語、數、外3個科目成績和高中學業水準考試3個科目成績組成,即“3+3”模式。

“6選3”或“7選3”的選考模式,打破了此前高中的文科、理科兩類班級,學生自由選擇前提下的科目組合多達二三十種,由此帶來高中大規模的選課走班。學校資源将從以往的以班級為機關進行配置設定逐漸轉變為要以學生為主體來配置設定。

劉慈航認為,學校傳統的選排課系統将會失效。這是最先顯露出來的問題。随之而來的是,一系列管理的失效,以前是固定班級,現在學生流動上課,怎麼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态,了解學情。最關鍵的是新聯考的設計是讓學生獲得個性化的成長與發展,學校怎麼讓學生跟其他人不一樣,學生的三年評價怎麼做?

在改革試點地區,這些問題多多少少也被學校所注意到。此前芥末堆曾在杭州二中聽到副校長楊帆談及的擔憂,學生走班上課後,給學校教學管理帶來最大挑戰的是學生的學情分析。

“是以剛開始做的時候就不僅僅看選排課,而是看整個教育改革的趨勢,長遠來看,學校需要哪些東西。”劉慈航說道,選課走班隻是個點,以前的數字校園是做個面,希悅要做一條線,做其中的幾個環節。

找準環節就變得很關鍵。個性化曾是數字校園類産品被頻頻提及的一個特點,但在劉慈航看來,真正需求的個性化并沒有那麼重。他覺得找準共性的需求,是可以做标準化的。

<h1>課程表?通過算法生成</h1>

新聯考的指向是給予學生更多選擇,劉慈航了解的為這一波教育改革提供的資訊化工具也應該給予選擇的機制。不是從資訊化的角度去布置系統,而是帶着學校改革的目的去做。

盡可能輔助學校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學習,幫助學校設計選擇的機制是希悅找到的共性需求。服務過北大附中、十一學校、北京四中、八一學校等改革名校後,劉慈航越來越覺得好學校的需求很一緻。

希悅客戶成功團隊負責人馬浚介紹,選課走班大概念下,有幾個未來的發展方向,一是聯考的六選三,中考五選三。第二種是主科目的分層,主要是英語、數學、實體和化學,分層教學是走班的另一種形式。第三種是選修課的走班,特别是音體美。

以“選課走班”切入3000億的教育資訊化市場,希悅将如何服務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傳統的失效帶來新的機會課程表?通過算法生成劉慈航:陪學校一起踩坑尋找改革校

根據自己的了解,希悅的選排課産品設計了中心頁面的邏輯。“很多産品的設計理念是,我先做很長的流程,第一步做什麼,第二步做什麼。”但他發現,這種流程并不能很好引導老師排課。流程過長,老師很難從第一步走到最後一步。希悅的選排課産品界面上首先是整張課表,設計好了課位。系統會先通過算法根據學生選課的志願,學校的資源,将要排的行政班、教學班課程資料計算好,之後導入選排課系統中的課表,最終生成學校需要的課表。整個過程沒有流程的要求。

選排課的系統還要能靈活支撐學校的調課需求。這點需求看似小,但在學校日常教學中是經常發生的場景。在馬浚看來,系統的調課效率越高,就越能驗證老師的需求是否能被滿足。

在長期與學校的溝通中,馬浚發現,此前學校擔心沒有足夠的資源支撐選課走班,其實隻是源于對改革變動的恐懼。資源豐富的學校有資源豐富的玩法,但資源看起來沒那麼充足的也仍然可以走起來。走班前能夠支撐的師資,走班後也不會出現大範圍的師資缺位。

對于有些學校設定的課程組合的套餐制,馬浚認為這其實是違背了新聯考最初的指向的。當課程組合一下子變得複雜起來時,學校用傳統思維排課會不自覺地歸類,最終僅提供幾類選擇。但算法不會,算法會針對每個學生的選擇做無限次推算,最終找出最優解。

釋放每個學生的個性,這是最理想的情景。選排課隻是一個實作的工具,“我把所有工具給到你,怎麼組合拼接,排出課表是學校選擇。”馬浚說,産品研發初就希望做成開放的,學校可以自主根據需求設計。

<h1>劉慈航:陪學校一起踩坑</h1>

對學校來說,每一次改革都是一次未知的摸索。這次新聯考所帶來的未知尤甚,從最初的恐懼選課走班帶來的混亂,到對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茫然。這期間,學校到底需要什麼樣的資訊化産品支撐,什麼是看似有需求但實際并不存在的陷阱,隻有試過才知道。對提供這類服務的公司而言,同樣是一個未知的探索過程。

“現在能有點小成績,就是我們陪各種學校踩坑,我們都痛苦過,知道這事該怎麼做了。”劉慈航說,随着最初的産品進校,一步一步用起來後,學校的需求不斷冒出。選排課産品做完後,學校問,考勤怎麼辦,分怎麼錄,德育怎麼用系統做評價,怎麼給家長發學生檔案?

當七八個學校提出一個共同的需求時,産品就會注意,這可能是有共性的需求。這一切都是在已進校産品被用起來的基礎之上。劉慈航更樂于看到這種模式,而非此前數字校園的項目制,先是報批一大堆系統産品,批下來後就裝,但真正是不是老師、學校需要的,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

以“選課走班”切入3000億的教育資訊化市場,希悅将如何服務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傳統的失效帶來新的機會課程表?通過算法生成劉慈航:陪學校一起踩坑尋找改革校

成績回報、評教、閱卷、考勤、學生請假、校曆、導師管理、日常通知等這些在希悅的系統中都是為走班制而生的管理子產品。

過程性評價是每所改革比較積極的學校普遍的需求。在希悅的系統中,一個老師的界面裡可以清楚看到其設定的每次評價,每個小測試,學生成績顯示的也不僅僅是某一次的,而是整個學段累計的結果,并以圖表的形式呈現出來。每一個與之有關的老師都可以在上面對這位學生成績進行評價。

以“選課走班”切入3000億的教育資訊化市場,希悅将如何服務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傳統的失效帶來新的機會課程表?通過算法生成劉慈航:陪學校一起踩坑尋找改革校

劉慈航坦稱,現在學生評價這塊還不夠完善,未來會做一些副文本的評價,考勤的分數、課堂表現以及日常行為規範,通過系統計算出相應學分,納入學生整體的評價過程中。

就像最初希悅将自己定位是服務個性化學習,在選擇做哪些需求,不做哪些需求時,劉慈航說道,判斷的标準也在于此。曾經團隊有人建議把選排課産品單拆出來賣,這樣進校更快,被劉慈航拒絕。在他看來,選排課是最初的切入點,之後是與其他子產品互相輔助解決學校走班制下整個管理難題,這才是它的價值所在。單拆出來賣背離了這個初衷。

<h1>尋找改革校</h1>

希悅現在已經進入了十六七所學校,其中民辦學校占到三分之一。有的學校是奔着選排課來的,有的是為評教而來,更多的是帶着問題來,“問你該怎麼做”,“其他學校怎麼做的”。進校速度上,劉慈航顯得并不着急,他清楚這不是着急就能夠推進的,他甚至警惕自上而下的強行推進方式。産品一旦沒被用起來,可能就意味着完全丢失一所學校。

對服務的學校類型,希悅有自己的選擇标準,一類是公辦改革校,九年貫通制的,“3+1”培養模式的,已經推進新聯考改革的,“有新做的事,有好的機制,好的理念。”第二類是民辦校,民辦校花自己的錢,做事實在,能花出效果。第三類是國際學校,理念先進。

希悅最早服務北大附中,其已成熟的産品設計也多有北大附中課改的印記。之是以選擇以上三類學校跟劉慈航對學校教育資訊化的了解有關,在北大附中做校長助理的經曆讓他覺得學校的資訊化産品要想能用起來,必須是有所改革。改革産生了新的教學場景、管理場景,學校、老師有切實的痛點、需求,需要好的産品提供支撐。

不過從全國範圍來看,2萬多所高中,走在課改前列的仍然隻是少數。對此,劉慈航說,并不會擔心市場太小,沒有誰能徹底瓜分這個市場。但他也非常理性地看到,即便新聯考在全國開始逐漸推進,選課走班所帶來的選排課及有關的需求他也不認為會呈現爆發式增長。有多少這樣開始改革的學校,就推進多少,把真正改革的學校服務好,劉慈航說這是希悅的目标。

在希悅服務的濰坊一所民辦教育集團中,劉慈航被學校提出的“271”理念所振奮,20%時間上課,70%時間學生自己去學。他相信這樣勇于改革的學校會越來越多,他的市場空間會越來越大。

6月27日,石家莊教育局公布今年秋季入學時,将在全市選擇12所試點學校開展選課走班制。新聯考已經從試點地區逐漸推行開來,各地學校也開始有所行動。希悅計劃在年底進校數量到三十所,從産品角度,劉慈航隻給自己打到70分,“也不怪這個行業亂,是真的不好做。”對創業公司來說,船小好調頭,但也容易迷失方向,直到做到一定數量後,“才感到差不多找到一些方法了。”

1、本文是芥末堆網原創文章,轉載可點選 芥末堆内容合作 了解詳情,未經授權拒絕一切形式轉載,違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釋出失實文章,隻呈現有價值的内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報道,請發郵件到 [email protected]告訴我們。

來源: 芥末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