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呆呆
編輯|怡晴
李誕很忙。
《脫口秀大會》第四季10月14日剛剛收官,身為發起人兼領笑員的他就搖身一變,成了10月16日首播的《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的組委會會長之一。
“一般一個綜藝節目呢,導演都會在這個座位上,貼一個紙條,黃老師、徐老師、李老師,我們沒有,為什麼呢?”馬東雙手攤開,表情正經地解釋:“這就是我們剛才說的…”
馬東的話說了一半,站在右側的李誕探頭過來,大聲吐槽道:“因為你缺德呗。”毫不留情地戳穿馬東讓四位會長自己搶座位的“壞心眼”,惹得觀衆哈哈大笑,其他會長也跟着笑出了聲。
節目僅進行到第20分鐘,李誕已經貢獻了第二個笑點。上一個笑點出現在兩分鐘前,當時馬東吐槽(《奇葩說》)的所有賽制都在《脫口秀大會》上看到過,“内涵”《脫口秀》賽制抄襲,李誕反應迅速,回答道,“我隻能說,米未是我的大學。”

圖源:新浪微網誌@一年一度喜劇大賽
微網誌使用者@Kelly坦蕩蕩在話題#一年一度喜劇大賽# 下寫道,“太喜歡馬東和李誕在一起主持了,‘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看破又說破’,太搞笑了。”
憑借《脫口秀大會》和《吐槽大會》系列走紅後,李誕成了綜藝節目的熱門人選,也是年輕人心中“好笑”的代名詞。
2018年,張韶涵在《吐槽大會》吐槽李誕時就提到,“現在最火的節目,都邀請他去當嘉賓。”2019年,當年的脫口秀大會冠軍在段子裡寫道,很多人說“我特别喜歡你,還有李誕池子”,可見李誕與池子在觀衆心中的地位;2020年末舉辦的2021愛奇藝尖叫之夜,李誕與大張偉、範丞丞一起被評為“年度綜藝之星”。
然而喜劇綜藝,非李誕不可嗎?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3">《吐槽大會》和《脫口秀大會》可以沒有李誕</h1>
2017年《吐槽大會》第一季播出時,頂着一頭紮眼粉紅色頭發出場的李誕看起來吊兒郎當,那時他的标簽是“頭發比人紅”。五年過去,如今留着平頭的李誕已經是脫口秀行業的标志性人物,作為發起人的他成功地把《吐槽大會》及《脫口秀大會》系列,帶入了中國觀衆的視野。
據藝恩資料,截止10月12日,《吐槽大會》五季播放量均超過17億,第五季豆瓣評分為6.6分,較第四季有所回升,熱度和口碑相對穩定;《脫口秀大會》四季累計播放量分别為12.8億、8.6億、14.8億、28.5億,二到四季豆瓣評分均高于7.5,第三季起熱度攀升,甚至實作了“破圈”。
“第三季我們完成了一個蠻酷的事兒,從節目熱到文化熱。”企鵝影視七盎司工作室負責人、《脫口秀大會》第三季制片人白洪羽在騰訊PGC專訪中說道。
脫口秀文化熱從線上“燒”到線下,綜藝的熱播也帶動了線下演出及相關産業的發展。
圖源:笑果文化
白洪羽在《吐槽大會》第五季專家研讨會上介紹,2020年,脫口秀線下演出場次增加了320%,脫口秀俱樂部數量增加400%。大麥《2021“五一”檔演出觀察》顯示,五一期間,脫口秀觀演人次及票房較2019年分别翻了6倍和3倍。
脫口秀也從小衆走向大衆,成為大家“争搶”的對象。據36氪報道,笑果文化方面透露,其售賣線下演出票的小程式已有百萬級使用者,截止2020年底,上海新天地的笑果工廠(同年7月入駐)已舉辦超過200場商演,上座率高達99%。娛刺兒(ID:yuci-er)打開“笑果演出”小程式發現,上海10月接下來的28場演出中,27場門票已售罄。
脫口秀行業越來越熱鬧,也越來越成熟。然而,李誕本人站在台上講段子的時間越來越少,更多的脫口秀演員正在展露頭角。
2018年《吐槽大會》第三季播出時,因為連續兩期未出現在節目中,#吐槽大會沒有李誕和池子#登上熱搜。
有網友在李誕微網誌下提問,“你去哪兒了,咋都不上吐槽大會了”,李誕回複道,“節目都第三季了,我們得出新人呐,策劃人老上自己策劃的節目,是不是顯得這個策劃人挺不會策劃的。”
從回複來看,李誕的淡出似乎是在為新人騰地方。2019年的《脫口秀大會》第二季起,李誕不再作為選手輸出内容,而是成為領笑團的一員,和觀衆共同選出每年的“脫口秀大王”。
“含誕量”雖然降低,但《脫口秀大會》捧紅了更多脫口秀演員。
除了建國、程璐、龐博、呼蘭等“老人”外,楊笠憑借“他那麼普通,卻又那麼自信”走紅,貢獻了“宇宙的盡頭是鐵嶺”等金句的李雪琴火出圈,王勉靠獨特的音樂脫口秀拿下第三季冠軍。帶刺的玫瑰何廣智、脫口秀花瓶徐志勝、社恐患者aka北大才女鳥鳥、“家徒十二壁”邱瑞……第四季新人也來勢洶洶。
圖源:DT财經
節目影響力越來越大,不僅李誕,《吐槽大會》和《脫口秀大會》走出的其他人氣脫口秀演員們,商業價值也随之顯現。
“最近有媒體造謠我,說呼蘭參加活動,出場費在一小時300萬到500萬之間,我覺得造這個謠的人不是對脫口秀沒概念,是對錢沒概念,說實話一小時三五百萬的活動我也參加過,上墳。”第十期上,呼蘭在段子裡澄清自己的“天價出場費”。
據Tech星球報道,單立人喜劇聯合創始人lcy表示,“呼蘭500萬演出費是假的,脫口秀演員收入低也是假的。”
lcy稱,脫口秀的演出費比以前更高,商業機會也更多。單純靠演出的演員,即使不是明星級别的,在一線城市月收入也可以到五位數。而明星脫口秀演員一年收入可能達到幾千萬。
在綜藝《僅一日可戀》第十一期裡,楊笠提到,“我們公司就是誰有錢誰花,沒有李誕就是我結賬。”楊笠參加綜藝《同一屋檐下》《讓生活好看》第二季,并和其他脫口秀演員一起參加淘寶主播雪梨的粉絲直播節。她在《脫口秀大會》第四季的段子裡寫道,“網友說,楊笠好像真的接不到商務了哈哈,我立馬打電話給公司說,再給我接一個廣告。”
在笑果文化公衆号的推文中,脫口秀演員們都很忙,忙着廣告推廣、綜藝節目、直播帶貨等商務活動。9月29日的推文中,有包括呼蘭擔任《僅三天可見》嘉賓、楊蒙恩等做客《明日創作計劃》、Rock跨界演出《可不可以不結婚》、何廣智徐志勝合作平安好車主等消息在内的11條演員動态。
事實上,無論是從内容側還是商業側,制作《吐槽大會》和《脫口秀大會》的笑果文化,早就不再隻依賴李誕。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57">喜劇綜藝的“過渡期”</h1>
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内,李誕的置頂微網誌都沒有換過,在那條微網誌的結尾,他寫道,“開心點吧朋友們,人間不值得。”生活已經夠苦,逃不過内卷和焦慮的年輕人們更需要在娛樂消費中釋放壓力,尋找能夠代償的甜與樂。
2018年,第一财經商業資料中心聯合笑果文化釋出的《2018中國年輕态喜劇閱聽人消費大資料報告》,指出近八成的城市居民受到壓力的困擾,喜歡通過看電視、打遊戲、睡覺等不用動腦的方式來解壓,其中娛樂類是最受追捧的網絡類型。極光大資料《2018網絡綜藝觀衆研究報告》指出,搞笑是觀衆最喜愛的網綜節目元素,得票率超過半數。
觀衆需要喜劇綜藝,但喜劇綜藝的數量卻大幅下滑。據《2019騰訊娛樂白皮書·綜藝篇》,2017年至2019年,電視喜劇綜藝數量分别為9、5、5,網絡喜劇綜藝數量分别為12、8、3。
喜劇綜藝“遇冷”,輸出穩定的《吐槽大會》系列和《脫口秀大會》系列則開始受到關注。此外,年輕人讨厭強行煽情,也不喜歡刻闆的說教,隻想在喜劇綜藝裡收獲簡單的快樂。脫口秀演員們貼近生活的真實觀察和有趣的吐槽,能夠在逗笑觀衆的同時,正中他們内心的情緒“靶心”。
2020年起,視訊平台及衛視加快喜劇綜藝布局,推出《認真的嘎嘎們》《笑起來真好看》《德雲鬥笑社》《姐妹俱樂部》《象牙山愛逗團》《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等多部喜劇綜藝。
圖源:新浪微網誌@騰訊視訊德雲鬥笑社
《德雲鬥笑社》作為德雲社的團綜,采用真人秀與相聲競演相結合的形式。真人秀的部分能夠呈現相聲演員們日常生活中的狀态,滿足“德雲女孩”們粉絲向的需求,相聲競演的部分則展現相聲演員們的業務能力。此外,不同于線下劇場演出,《德雲鬥笑社》關注時下熱門的社會議題,主動“擁抱”觀衆,如第二季第一期的“大餅卷一切”,實則探讨“内卷”問題。
據雲合資料,《德雲鬥笑社》第一季有效播放量為4.87億,位居2020年網絡綜藝有效播放第9位,豆瓣評分7.3,節目播出期間,德雲社成員微網誌漲粉840萬。截止9月30日,《德雲鬥笑社》第二季有效播放量2.83億,位居2012年第三季度網絡綜藝有效播放第4位,比《脫口秀大會》第四季還要高出1位,豆瓣評分7.2。
此前,德雲社因張雲雷、郭麒麟、秦霄賢等演員,已經吸引了大量強粉絲屬性的觀衆。郭德綱曾形容張雲雷,“他坐那吃面,照樣有人看。”
得益于相聲較為廣泛的觀衆基礎、人氣演員的粉絲、以及知名導演嚴敏的加持,《德雲鬥笑社》第一季獲得“開門紅”并推出第二季。隔壁優酷的《象牙山愛逗團》卻沒有這麼幸運,遼甯民間藝術團的宋小寶、楊樹林等喜劇演員雖有國民度,但不具備粉絲基礎,導緻節目表現平平,截止目前(10月21日),豆瓣尚未開分。
2021年10月15日,米未做了大半年的新綜藝《一年一度喜劇大賽》強勢入局。 據Data ENT數娛,上線首日正片有效播放量便高于《奇葩說》第七季,首日微網誌熱搜和文娛熱搜共計35個,截止10月21日,豆瓣評分為7.8分。
僅播出4期,節目就已經貢獻了不少“名場面”。
《網際網路體檢》關注網際網路上的種種問題,彈窗廣告、超前點播、直播間亂象,深受其害的觀衆們“看得拳頭硬了”;《三毛保衛戰》精準戳中社畜“命門”,諧音梗“做毛不易”引全場爆笑;《三狗直播間》搞笑又無厘頭,東東槍評價道,“我覺得他們倆在撒狗血這件事上算做得好的,能不斷翻出一些新的玩法來。”
在《一年一度喜劇大賽》的舞台上,選手們“各顯神通”,Sketch(素描喜劇)、獨幕喜劇、音樂劇、漫才……多種喜劇形式重新整理了觀衆對“喜劇”的定義。
圖源:Data ENT數娛
然而,創新都是有風險的。Data ENT數娛提供的彈幕關鍵詞顯示,盡管好評衆多,但也有不少“不好笑”的彈幕。
豆瓣使用者@超凡脫俗魔力鳥寫道,什麼叫專業,一比就感覺脫口秀大會是自己人過家家。與之相臨的是使用者@我愛羅賓的評論:“最好笑的是,這個節目讓人根本笑不出來,不如脫口秀呢。”網友的評價和觀點各異,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一年一度喜劇大賽》重新吸引了觀衆對喜劇綜藝的注意力,在過往大量唱衰喜劇綜藝的聲音中,又出現了認同的評價。
喜劇仍然是平台的“寵兒”,笑果文化、德雲社之外,沈騰帶領着開心麻花再次進軍這個領域。2022年優酷精品品鑒會上,優酷宣布計劃上線與開心麻花共同出品的開心麻花首檔團綜《麻花特開心》。沈騰在會上說,每一期節目都是根據普通人的故事改編,希望通過12期節目給12個普通人一點微笑,沈騰半開玩笑半認真地說,喜劇綜藝裡将會出現懸疑的因素。
高國民度的沈騰、馬麗、常遠等人加持下,《麻花特開心》或許會為喜劇綜藝再提供一個新思路。
被傳統獨幕喜劇和脫口秀瓜分的喜劇綜藝市場,正在面對來勢洶洶的新對手。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58">喜劇綜藝有新人</h1>
企鵝智酷報告顯示,超過六成、年齡在19-25歲之間的觀衆會因為“喜歡節目裡的嘉賓/固定嘉賓”觀看一檔綜藝節目,排在所有影響因素的第二位,僅次于“喜歡節目内容或類型本身”。
這或許是李誕、大張偉等藝人受到喜劇綜藝歡迎的原因。然而,即便有李誕和沈騰的加入,《你笑起來真好看》依舊“拉胯”,豆瓣評分僅3.0分;邀請了李誕、大張偉等人的《認真的嘎嘎們》,表現平平無奇,節目的豆瓣評分為5.6。
嘉賓或許能夠吸引觀衆、為綜藝引流,但卻無法左右綜藝的口碑。對于喜劇綜藝來說,不可或缺的不是錦上添花的嘉賓,而是真正優秀的選手與優質的内容。
喜劇綜藝是近年綜藝的必需品,《歡樂喜劇人》連續舉辦了七季,《吐槽大會》連續舉辦五季……喜劇綜藝誕生的速度超過一個喜劇作品誕生的速度,過快的消耗也在“吞噬”着演員們的創作能力。
10月12日播出的《脫口秀大會4》第十期,李誕提到周奇墨時說,“應該說我們《脫口秀大會》創造了一個奇迹,把中國段子儲備最多的人給耗盡了。”以“觀察式脫口秀”著稱的周奇墨,在必要的時候,都要展示自己的“突擊“”觀察。
“好的脫口秀演員一年如果能産出半個小時的精品内容,我覺得他就可以稱為中國頂尖的脫口秀演員了,但節目的消耗是一期六七分鐘,相當于一個月錄制的節目,把一年所有高品質産品都已經壓榨幹了。”在B站UP主@當下頻道的視訊中,楊蒙恩表示,稿子寫不出來和創作周期短是他參加《脫口秀大會》第三季的主要壓力來源。
圖源:B站截圖
據《财經國家周刊》報道,賈玲參加《喜劇總動員》時,每10天需要出2個作品,還要提前制作道具。賈玲團隊的編劇孫集斌向她抱怨,“原來我們寫一個獨幕喜劇,要不斷‘壓場’,聽取觀衆意見,最少都要一個月,我們現在違背了創作規律。”
高頻的産出與創作導緻喜劇演員們“沒有東西可寫”,是喜劇綜藝不得不面對的痛點。
一種解決思路是集思廣益的合作。《脫口秀大會》給出的解決辦法是讀稿會。李誕在《脫口秀工作手冊》中寫道,自己最重要的作品,是“在笑果文化内部建立的讀稿會的文化和制度,讀稿會的氣氛、方法和大家在裡面同心協作的精神氣質。”
第四季脫口秀大會冠軍周奇墨在總決賽第一輪提到,很多内容是建國、陳璐以及導演譚曉虹幫忙修改的。何廣智決賽第一輪“我與城北徐公孰醜”的段子來自龐博,而龐博決賽第二輪稿子中“你們可能不知道 ……你們可能已經忘了……你們可能有人記得……”的結構,是兩輪比賽的間隙,周奇墨在背景幫忙想的。
《一年一度喜劇大賽》則通過合作“賦能”作品來實作。每一個作品都由編劇與選手共同創作,節目裡,選手表演後,馬東會請編劇聊聊創造思路與故事。
更多優秀的創作者已經在培養序列當中。據《第一财經周刊》報道,早在《吐槽大會》第一季未結束時,笑果就已經舉辦第一期脫口秀訓練營。在笑果文化聯合創始人兼CEO賀曉曦看來,教育訓練新人是件純投入的事,但沒有它就沒有《吐槽大會》。
《2018中國年輕态喜劇閱聽人消費大資料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有4萬人開始學習脫口秀,其中600人從觀衆成為從業人員,50餘人在2018年成為笑果文化的專職脫口秀演員或編劇。
《脫口秀大會》第三季冠軍王勉就是其中一員。在看噗嗤校園行演出時,王勉認為台上的演員還沒有自己好笑,于是自己上台講了一段。2018年畢業後,他與笑果文化簽約,成為正式的脫口秀演員。
2020年12月,德雲社在抖音直播龍字科招生;2021年十一期間,笑果訓練營校園計劃首次開營,面向在校生開辦喜劇集訓,有100位來自國内各大高校的在校生入選。喜劇行業需要的“嶽雲鵬”和“李誕”們,或許就在這些人之中。
對任何行業而言,過度依賴個人都是不健康的。行業的蓬勃發展,離不開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以及能維持其運轉的機制。
喜劇綜藝“離開”李誕的時候,或許才是整個喜劇行業向上走的開始。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60">參考資料:</h1>
1、《吐槽大會5》後,脫口秀綜藝的盡頭是什麼?騰訊PCG,2021年4月13日
2、脫口秀能否告别小衆?36氪&創業最前線,付豔翠,2021年4月8日
3、2億年輕人追捧的脫口秀,為何難“複制”李誕和笑果文化?Tech星球,翟元元,2021年9月29日
4、分分鐘變“尬”劇,國内喜劇綜藝秀這是怎麼了?财經國家周刊,馮羽,2017年5月30日
5、中國“脫口秀”再造一個李誕有多難?第一财經YiMagazine,鄭晶敏,2018年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