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又是一年秋風至

文丨馬珂

又是一年秋風至

一片樹葉落在杭州西湖斷橋景區被雨水打濕的地面上

當青年男女在朋友圈裡争相曬過“今年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後,天氣便逐漸開始從酷熱難當變得清爽宜人。

時節已是白露,清晨起床推開窗戶,撲面的晨風已不再像往日那般熱情,明顯有了涼意。秋天,真的來了。

多彩之秋

秋是四季中内涵較為豐富的季節,不僅讓人氣定神閑,還給人帶來豐富的色彩和心靈上的快慰。女作家張愛玲的“陽光明媚,微風不燥,月歲靜好”,是對秋季最美的描述。

每到秋至,我就喜歡在一處有秋光直射的陽台擺好桌椅和茶具,再找出自己喜愛的書籍,坐在從窗棂外投曬進來的秋日暖陽下飲茶看書,抑或在有雨的節假日欣賞着班得瑞音樂的空靈之聲靜靜聽雨,回想一些久遠的事情。在這份淡然與平和的心境下,一切疲憊與煩惱全然煙消雲散,存留在心中的都是美好感受。

在秋日的晨光中慢跑,是我堅持多年的運動方式。那種一邊呼吸氧分充盈的空氣,一邊觀察眼前美景的情形,給人一種強大的能量場和積極向上的精神。學着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對秋日晨跑的執着與堅守,我曾報名參加過一回市裡舉辦的秋日環城馬拉松比賽。盡管隻是業餘的“半馬”(21公裡)活動,也未取得任何名次,卻備感欣慰。

當日益變涼的秋風剪開碧綠的地毯,大地上漸次出現淡淡的黃色時,于秋夜駕車去野外聆聽蟲鳴,也是一件惬意之事。各種昆蟲争相發聲,此起彼伏的蟲鳴聲在月光下遠遠近近地連成一片,交織為一曲秋夜的韻律。蛐蛐是我們兒時喜愛的秋蟲,常常從牆角或瓦礫中捉來養在透明的玻璃瓶中,利用它好鬥的天性取樂。鬥蛐蛐不僅是孩子的樂事,大人們也三三兩兩地湊過來圍觀。聽爺爺講,他年輕的時候,每到秋收之後,當地還舉辦規模不小的鬥蛐蛐比賽,十裡八鄉的愛好者聚在一起,帶着自己的蛐蛐前來征戰,場面頗為壯觀。

溫馨之秋

于我而言,秋季是溫馨和值得懷念的時節。邁進大學校門、走上工作崗位、發表處女作、第一次出國、從紙媒轉行到電視,還有女兒的出生等許多人生大事,都在秋季發生。

尤其在女兒三歲的那年中秋,為給她灌輸孝道文化,引導她繼承和發揚尊老敬老愛老的傳統美德,特意買上禮品帶她走進敬老院陪爺爺奶奶們一起過節,使她深受感染和教育。那以後,每到象征家庭團聚的中秋佳節,女兒都主動要求去敬老院探視老人。

後來我又在重陽節領她去老年較高價的電梯大廈陪伴老人,堅持以言傳身教的方式在她幼小的心靈中播撒一粒粒愛的種子。直到國小畢業,帶上禮物陪不能回家的爺爺奶奶們過中秋節或重陽節,成了我們數年如一日的正常行動。

随着女兒一年年長大,探視活動的内容也逐年變化。從最初的剪指甲捶背到疊被子掃地,再到為老人們親手制作節日賀卡以及唱歌跳舞表演節目,一路走來溫馨備至。

印象最深的是國小畢業前的那年重陽節,女兒早早就做好盤算,拿出自己的壓歲錢和平日節省下來的零花錢,通過網絡平台下單,給每位老人購買了一份小禮品,并親手制作了二十餘張節日賀卡在重陽節當天送給老人,受到爺爺奶奶和從業人員的稱贊。

國小期間,女兒因孝敬老人、尊敬師長和幫助同學,獲得學校授予的“孝心少年”“感恩之星”等榮譽稱号,成為秋日裡我最暖心的人生記憶。

美食之秋

汪曾祺先生是我最敬重的作家之一,他在生前的一次訪談中直言,自己在一年中最愛秋季。翻開汪老的作品,能看到許多與秋相關的文章。散文《淡淡的秋光》《果蔬秋濃》等,在讓人備感秋日之美的同時,也勾起吃貨們對秋天美食的神往。

童年生活在鄉村,入秋之後,山裡相繼成熟的各種果實成為孩子們的最大誘惑。有年和弟弟随母親去她任教的學校讀書,學校後山長滿高大的闆栗樹,一到秋天,成熟的闆栗挂滿枝頭,一顆顆帶刺的毛球綠中泛黃,無比誘人。放學後我們常去樹下尋找從炸裂的刺球裡落下的果實,不一會兒,棕紅色的栗子就能把兩個褲兜裝得滿滿當當。傍晚,我們踩着薄薄的夕陽,邊走邊咬開香甜飽滿的闆栗慢慢咀嚼,欣喜與快慰油然而生。

記憶深刻的還有用野果金櫻子(我們當地叫小刺梨)熬糖的往事。沐浴秋日的陽光,帶上厚實的手套從一叢叢帶刺的弧形枝條上采摘下拇指般大小的紅色刺梨,用腳在草地上搓碾掉小刺裝入竹簍,回家洗淨搗碎裝在紮緊封口的布袋之中,放進鍋裡加水小火熬煮,就能熬制出黏糊糊的糖汁。喝開水的時候加上兩勺,讓整個秋季都有了甜絲絲的味道。

喜慶之秋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民朋友在我國人口的占比中最多。改革開放以後特别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農業産值穩固增長,農民收入逐年遞增,秋收成為農民們最期待的幸福時節。

經黨中央準許,自2018年起,将每年秋分日設立為“中國農民豐收節”,成千上萬的農民朋友在有關部門的組織下相聚一起,通過成果展示、美食品賞、采摘體驗、歌舞表演等系列活動,表達慶祝豐收、弘揚文化、振興鄉村的意願,可謂中國農業嘉年華盛典。

早在中國農民豐收節設立之前,各民族就有形式多樣的慶秋收習俗。一年一度的趕秋,是苗族同胞最隆重的節日。一為歡慶豐收,二為青年男女創造相識相交和相愛的機會。活動當天,男女老少穿上節日盛裝,結伴成群聚在一起進行上刀山、下火海、打秋千、吹蘆笙以及對山歌等民俗表演。活動結束時由衆人選出兩位有聲望的人裝扮成“秋老人”,向大家送上豐收的祝福。我曾在湘西自治州參加過一回苗族趕秋節,内容豐富多彩,場面宏大壯觀,喜慶氣氛濃郁熱烈,其樂融融。

秋天是充滿情感和故事的季節,既像一首詩,也像一支歌,在日月輪回中帶給人們無限的美好與遐思。

來源: 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