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專訪《白鹿原》出品人趙安 經典的文化内涵始終活着

作者:大河報

大河報·大河用戶端記者 張叢博

專訪《白鹿原》出品人趙安 經典的文化内涵始終活着

由張嘉譯、何冰、秦海璐等主演的電視劇《白鹿原》正在江蘇衛視和安徽衛視熱播。這部改編自著名作家陳忠實同名小說的電視劇,從立項到制作完成曆時15年。

2001年7月,出品人趙安就與陳忠實簽下了第一份電視劇改編合同,但直到2010年才為《白鹿原》完成電視劇立項,後來籌拍制作又花了5年。陳忠實說過,《白鹿原》的改編寄希望于電視劇,然而,他沒能等到電視劇亮相熒屏的這一天,留下了永遠的遺憾。

專訪《白鹿原》出品人趙安 經典的文化内涵始終活着

昨日,電視劇《白鹿原》出品人趙安接受了大河報記者獨家專訪,講述了籌拍背後的故事。他說:“我現在還是在裡邊陷着,沒拔出來。”

大量資金花在了制作上

專訪《白鹿原》出品人趙安 經典的文化内涵始終活着

大河報·大河用戶端記者:

您是怎樣與《白鹿原》結緣的,是什麼讓您堅守了十幾年?

趙安:

我第一次接觸《白鹿原》是1993年,小說剛出版,一時洛陽紙貴。《白鹿原》讓我有了一種強烈的沖動,我第一次開始關心自己生存的這片土地,想了解自己的故鄉,想了解我們祖輩是怎樣生活的,想重新解惑、審視、尋根。1999年,我試水拍了第一部電視劇《121槍殺大案》,當時有種無知者無畏的氣魄,開始琢磨垂慕已久的《白鹿原》。找陳忠實老師談,陳老師說讓我做好心理準備,因為《白鹿原》可能不是那麼容易改拍電視劇的。難那就想辦法吧,今年不行就明年,就是喜歡這個作品,要拍出來。

後來,陳老師隻看過演員的定妝照,開拍時就病了,沒能參加開拍儀式,陳老師老是說等病好點去劇組看一看,但一直到最後也沒去成。最後剪出來了片花想讓陳老師看看,但當時陳老師要集中打半個月針,結果再也沒有看到,留下了永遠的遺憾。

這部劇的投資達2.3億元,哪些方面最耗資?

趙安:作為出品人,我對幕後最大的印象是超支超得厲害。光轉場就有11個地方,這在電視劇拍攝中非常罕見,目的就是找到最适合的地方跑去拍,是以不斷超支,超了快一半預算,7000多萬。大量的資金花費在了制作上,演員從張嘉譯開始在酬金上做了很大讓步,劇中一些上千人的場景就有那麼多人拍,如果找幾十個人拍,氣勢就達不到。

找編劇費了很大勁

名著改編影視劇經常被認為是“出力不讨好”,陳忠實老師對改編有沒有一些要求?

立項之後,我們去征求陳老師對作品改編的意見,陳老師很大度,隻說了兩點,一是我寄希望于電視劇,因為篇幅受時空限制較小;二是,小說寫完,我的事就完了,發表後那就陳忠實是陳忠實,《白鹿原》是《白鹿原》了,咋改,是你們的事。困難的是找編劇,花了8個月時間費了很大勁,幾乎把圈裡的知名編劇找了個遍,都沒談成。

當時讨論時有個想法,覺得《白鹿原》非常厚重,能不能增加點青春氣息,增加點年輕人當下語境的東西,是以找到青年編劇申捷,他一開始說拿不動,後來又動員他來寫。申捷對這部小說很崇拜,但戰戰兢兢擔心改得不好,我就說一塊努力,終究要動。申捷光改編大綱就用了8個月,讀了大量書籍了解當時的宗法關系、時代背景,苦熬了兩年半完成了劇本。陳老師看完後把我和編劇約出來,在酒桌上,陳老師給申捷敬酒,說辛苦了。申捷說道,陳老師,聽說你看劇本,我緊張壞了,我就怕你罵我。陳老師笑了,說劇本你是專家,我還能罵你?

電視劇和原著相比,最大的不同是什麼?

與原著最大的不同,是電視劇化的改編。這個電視劇基本上是全面反映了小說裡的故事,人物就有90多人,對小說人物的發展做了很多探索,但都緊緊抓住了《白鹿原》的魂。比如,白嘉軒、鹿子霖這一對老搭檔,在小說中的故事主要集中在前半段,等第二代成長起來後,他們的故事就弱下去了,但電視劇中讓這對老搭檔從頭貫穿到尾,對白鹿原發生的每一件大事情,他們都有自己的态度,都有代表意義。年輕的人物也豐富了很多,尤其像鹿兆鵬、白靈根據性格增加了很多故事,因為電視劇化是需要有沖突并展開的。

好的東西是會留下來的

《白鹿原》是一部年代感很強的作品,比較厚重,與現在觀衆的生活有些時空距離,您怎麼看它在當下的意義?

趙安:《白鹿原》哪怕現在看,裡邊的人物都活着。陳忠實老師當年創作的人物典型是根據中國人的人性,從方方面面深刻刻畫出來的,電視劇用演繹畫面的形式展現,對這方面的表現非常有力。裡邊各式人物在各種形态下的表現,對現代人都有啟迪,尤其是對巨大的文化變革、社會動蕩時期都有展現。其實,現在的社會在網際網路發展起來後,也迎來了新舊産業的變革,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位置,人在社會上生存,文化是根,從這個角度看,《白鹿原》現在看甚至是十年二十年後再看都不落伍。就像其他一些經典一樣,它的文化内涵和魂靈始終活着,它能挖到深層次的東西,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白鹿原》是一部站得住腳的電視劇,大家一定能看出它的分量,我們絕不會去拿它和現代一些時尚劇去拼這拼那,沒有這個必要。我覺得《白鹿原》有一劑清涼劑的作用。這兩年IP熱興起來了,但觀衆的口味也在一撥撥換,很多都是過眼煙雲,好的東西還是會留下來的。

來源:大河用戶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