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金秋時節,吃蟹便是上海人的頭等大事。
最近,上海大酒店的王寶和大閘蟹暢享自助晚餐又“火”了,張女士與她媽媽兩位“老吃客”又第一時間趕來嘗鮮。來自陽澄湖水域的大閘蟹不限量暢吃,她們一頓每人可以吃上十來隻。
有人吃一隻都嫌麻煩,吃10隻需要多久?
各種“吃蟹神器”都用上,悠哉哉地坐一晚上,從傍晚5點半吃到晚上9點鐘。
不僅如此,“上海非遺”的王寶和蟹菜出現在自助餐上,還吸引了時髦“新吃客”首度嘗試,歡喜道:“越了解老字号的東西就越喜歡”。
<h2>“最頻繁的時候,一周要來吃一次”</h2>
今年9月下旬王寶和大閘蟹自助晚餐剛啟動,市民張女士就和她的媽媽錢女士第一時間過來品嘗了,是一對“80後”和“40後”的“老吃客”組合。
她們可是王寶和一年一度大閘蟹自助餐的忠實愛好者了,已經記不清吃了多少年。“從開始有自助餐我們就來了,大概十幾年了吧!”

288元一位的會員價,在她們眼中很有成本效益。在上海大酒店一樓咖啡廳内,母女倆相對而坐,每人面前的大盤子上都堆滿了蟹。“我倆大約每人可以吃10個。”張女士告訴周到君。
自助餐為每位客人都配備了一整套吃蟹的工具,剪子、小挖勺、簽子……頭一次接觸這套工具的朋友可能還用不太來,但母女倆都是熟門熟路。把“吃蟹神器”都靈活地用起來,堅硬的蟹殼就不再是吃蟹的阻礙,蟹腿深處的碎肉也能輕易地弄出來,一隻接一隻吃着也不累。
“别看我們吃得多,但每隻都是仔細吃的。”對于吃大閘蟹,她們是務實派,埋頭吃,聊聊天,沒有拍照的習慣。“有顧客為了打卡,拿一堆蟹拆了蟹殼堆起來拍照,蟹肉卻吃得很潦草。”張女士看到這類情況就會很心疼。
一次吃10隻,需要多少時間?
母女倆算了一下,從傍晚五點半開始吃,差不多吃到晚上九點,三個半小時。“其實八點半左右就吃不下了,聊聊天,起來活動活動。”張女士告訴周到君,每次吃完,都覺得吃撐了,下次不想再吃了。可過了個把星期,立刻又饞起來,還想過來吃。“以前沒有疫情的時候,差不多一星期要來吃一次,三個多月的大閘蟹季裡,吃個十來次是有的。”
<h2>“最愛清水大閘蟹,能吃出和家裡不一樣”</h2>
“蟹大王”自助餐裡的清水大閘蟹,和自己家裡煮的能吃出來不同嗎?
張女士給了肯定的回答:“味道不一樣,主要是煮蟹的湯汁不一樣。家裡一般就用水,但這裡的大閘蟹能吃出一種特别的鮮甜,可能是煮蟹的湯汁裡有特制的秘方,甜津津的。”
清水大閘蟹揭開蟹蓋就是金燦燦的蟹粉。在這裡,公蟹、母蟹可任意挑選。母蟹通紅的蟹黃口感鮮甜,公蟹的蟹膏更是凝脂醇厚,一口咬下滿足感爆棚。蘸一點王寶和特制蟹醋,更是鮮上加鮮。
母女倆還很認可王寶和大閘蟹的品質。“我們祖籍是甯波的,特别喜歡水産品。以前還買這裡的生醉蟹,蟹的品質很好,殼硬質,不像有的生蟹醉出來糊糟糟,它的肉很Q彈。”
王寶和大閘蟹自助餐裡的蟹,貨真價實來自陽澄湖水域的“金毛白肚”,具有青殼、白肚、金爪、黃毛、膏紅、肉鮮的特征。王寶和蟹宴第二代傳人王浩每年開捕前都要親自到陽澄湖水域考察,保證食客們吃到的都是正宗、鮮活、肥美的清水大閘蟹。
大廚将新鮮出鍋的蟹放置在蒸籠裡,不間斷、不限量供應,食客們拿到桌上還冒着熱氣。
<h2>“大閘蟹吃不多,但各種蟹菜很有意思”</h2>
米奇、各各和小文是三名“95後”白領,此次結伴來吃王寶和大閘蟹自助餐,其中各各是第二次吃,而另外兩位都是“初體驗”。提起在這裡吃蟹的感覺,他們表示“道地”、“新鮮”,“有種老上海酒樓的感覺”。
米奇作為唯一的男生,吃了6隻清蒸大閘蟹,在他看來,自助餐的成本效益還不錯,比自己買陽澄湖大閘蟹吃劃算。而各各和小文就沒有那麼厲害了,截至接受采訪時,各各吃了兩隻,小文隻吃了一隻。她倆覺得自己來剝蟹拆蟹有些麻煩,對其他能直接入口的蟹菜更感興趣。
各各數着自己吃過的蟹菜:“熟醉蟹、蟹粉小籠還有蟹粉拌面。蟹粉拌面是現點現做的,一定要趁熱吃,油脂很豐富。”“蟹粉獅子頭也不錯。”小文補充道。
王寶和的蟹宴技藝,曾被評為“上海非物質文化遺産”,講究“一菜一格”,即用蟹的不同部位烹饪出不同風格口味的菜肴。
除了蟹粉拌面、蟹油小馄饨等往年人氣菜品,還新增了蟹粉獅子頭、蟹粉小籠以及香辣蟹。不止如此,還有王寶和招牌黃酒所制的多款熟醉美食:熟醉蝦、熟醉小海鮮……
來源: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