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往事|兩段不同的“白”,劉自鳴與蘇珊·瓦拉東

作者:澎湃新聞

江明洋

陽光隻是白色的,但在棱鏡的折射下會産生出七彩的光芒;而在閃耀絢爛之後,又能回歸至簡的白色。正如劉自鳴(1927-2014)與蘇珊·瓦拉東(1865-1938,Suzanne Valadon)這兩位藝術家,她們是兩段不同的“白”,但都在自己的人生中,綻放了彩色的光。

近期在上海呈現的展覽“太陽的聲音”以旅法藝術家劉自鳴1950-80年代的創作為主線,配合展出與之形成對話的蘇珊·瓦拉東作品,呈現19、20世紀巨變時代裡的不同風格的作品。兩位藝術家,一動一靜、一中一西,都是在自己的人生當中、在自己的時代當中,活出了非常絢爛的色彩,又能夠回歸内心的平靜。

醉心藝術的劉自鳴

劉自鳴,1927年生于雲南,是繼潘玉良、方君璧、蔡威廉之後,中國第二代留法藝術家。自幼深受東西方兩種文化的陶冶,但在11歲時因患腦膜炎而雙耳失聰,喪失了與人交談的能力。這個不幸使劉自鳴在後來的人生道路上與藝術結下了深厚緣分。1946年,她在姐姐劉自強的陪同下考入國立北平藝專,先後跟随艾中信、李瑞年、葉淺予、宋步雲、蔣兆和等學習西畫和水墨畫。

往事|兩段不同的“白”,劉自鳴與蘇珊·瓦拉東

劉自鳴(1927-2014)

往事|兩段不同的“白”,劉自鳴與蘇珊·瓦拉東

劉自鳴《自畫像》,展出現場

1949年,劉自鳴帶着徐悲鴻為她寫的推薦信,到法國大茅屋畫室習畫兩年。大茅屋畫室,多是中國留法藝術家到巴黎學習藝術的大學營,我們所熟知的常玉、龐薰琹等都曾在此習畫。劉自鳴在大茅屋畫室接受的是非學院的、現代藝術的教育,展覽展出的《窗前的女人體》就是她大茅屋時期的創作。在這裡她結識了潘玉良、熊秉明、吳冠中、趙無極等。1952年,劉自鳴考入巴黎美院,先後在納波尼畫室和夏白蘭·米地畫室學習,接受了正統的學院派教育。

藝術家曾經回憶,二戰之後法國為了恢複經濟、增加收入,有很多舉措。她留法期間,每逢暑假,巴黎美院的學生就不能再住在宿舍裡,宿舍空出來,其實是給國外來的觀光客做飯店住宿,可以增加學校的收入。也算是曆史的巧合,主觀或被動,這讓劉自鳴在整個法國時期,有很多外出寫生、接觸社會、接觸現代藝術的機會。她很多瑞士寫生、英國寫生、法國尼斯南部的寫生,都是在這個期間創作的。

往事|兩段不同的“白”,劉自鳴與蘇珊·瓦拉東

劉自鳴《紅玫瑰》

往事|兩段不同的“白”,劉自鳴與蘇珊·瓦拉東

劉自鳴《巴黎郊外》

1952-1956年間,劉自鳴的油畫作品《冬天的早晨》、《庭園》、《站在鏡前的人體》、《坐在椅上的人體》等,也先後入選巴黎法蘭西畫家沙龍和巴黎秋季沙龍。

劉自鳴在法國學藝的七年(1949-1956),正是抽象主義興起的年代,而真正打動她的則是帶有抒情意味的具象作品。她系統研究古典和現代的藝術,崇拜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倫勃朗等大師,但她更傾心塞尚和布拉克的深沉,梵高的愁苦,盧梭的稚拙,郁特裡羅的憂郁,馬爾凱的單純。劉自鳴的畫并不像誰,但這些藝術家給予她的感染卻是顯而易見的。

往事|兩段不同的“白”,劉自鳴與蘇珊·瓦拉東

劉自鳴《瑞士風景》

1957年,劉自鳴回國,在北京文聯工作,四年後,她回到了家鄉昆明。親情的澆灌之下,她的藝術在這個時期有很大的改變。翻閱藝術家的畫冊,會發現她在此間創作了大批精彩的作品,雲南鄉間的市集,家中擺設的盆花,她以樸質的手段畫出一種簡約、寫意的氣氛,能夠體會到藝術家明快的心情。家庭的回歸與繪畫的回歸,讓她在全面基礎學習之上形成了自己獨有的風格,這種風格是清新、淡雅、安靜的。

優渥家境 清澈人生

劉自鳴的家境優渥,有一姐一妹,姐姐劉自強,西南聯大畢業,在清華、巴黎大學學習文學,後來任教于北京大學西語系,是梅贻琦之子梅祖彥的夫人。妹妹劉自勤,在美國,還在世。姐妹三人是名副其實的大家閨秀。她們的父親劉柏君,畢業于雲南講武堂,是著名的民主革命愛國将領,但是在她們幼年時,慘遭誤殺。由此,在以後人生中,母親劉淑清,成為她們生命中的重要角色,不單是給予姐妹生活的照顧,更是堅強、積極、樂觀人生的精神導引。

有兩份資料,可以比較直覺的了解她們的母親劉淑清。一是1948年的《大衆新聞》,刊登了對劉淑清的采訪文章《省參議員、影院經理、慈幼院長,一個傳奇式的寡婦 劉淑清女士在各方面的好感和龍雲夫婦精神上的支援下,奮鬥成功了》;二是,1948年的《新聞天地》,刊登馬行空的文章《一個賢妻良母型的事業家 劉淑清相夫教子》,文章的題目,基本理清了劉淑清大部分的身份。

往事|兩段不同的“白”,劉自鳴與蘇珊·瓦拉東

展覽現場,文獻資料

源于丈夫劉柏君,使得她和雲南軍政兩屆建立了很好的關系,也有機會成為省參議員。影院是指劉淑清創辦的雲南南屏電影院,在1940年代,這是昆明甚至是戰時中國最先進、最現代化的影院之一。當時很多的前衛的電影,都可以在此看到。北大、清華、南開,組成的西南聯大,在戰時南遷到昆明,對西南民風大開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電影院的開展,也使得劉淑清能和當時一線的文化圈、藝術圈、政商圈,有了廣泛的交集。另外一個稱号是“慈幼院長”,劉淑清創辦慈幼院,照顧戰争中失去家庭與父母的兒童。“相夫教子”是她自己講的話,“一個女人對社會的責任是相夫教子,但是我命不如人,無夫可相,無子可教,又不能忘記對社會的責任。”她把事業當做了她的丈夫,她把棄嬰當孩子,是有大愛之人。

往事|兩段不同的“白”,劉自鳴與蘇珊·瓦拉東

劉自鳴11歲時,因為腦膜炎發燒而失聰,但她的母親依然給予她無限的愛,為她提供了良好的教育。請留法藝術家劉文清教授她畫畫,算是劉自鳴的藝術啟蒙。她的姐姐劉自強,也給予了她母親一般的愛。劉自鳴去北平藝專,是姐姐陪着,去巴黎留學,也是姐姐陪着。可以看出劉自鳴平靜内斂的性格和她的家庭環境密不可分。劉自鳴在幸福的環境當中長大,是以她的内心是非常清澈的。

減少了對社會的交往,少知許多人情世故,靜觀默察,内省自知,形成了她獨特的個性和心理素質,讓她成為一位純粹的畫家。甯靜、高雅、洗練,一如她的心境,這也成為劉自鳴藝術風格的精神核心。

往事|兩段不同的“白”,劉自鳴與蘇珊·瓦拉東

劉自鳴《花前讀書女》

往事|兩段不同的“白”,劉自鳴與蘇珊·瓦拉東

劉自鳴《庭院》1961

一靜一動 對話東西

“太陽的聲音”展覽,也特别加入了蘇珊·瓦拉東的作品,單純從學脈和交集上,兩個人并無關聯。不同于劉自鳴,蘇珊·瓦拉東是活躍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法國著名的女性藝術家,在成為藝術家之前,她是著名的畫家模特,既是象征主義繪畫大師夏凡納的缪斯,也是印象派大師們的靈感來源。她的藝術生涯長達55年。模特和藝術家的雙重身份使她留名藝術史,其獨特的藝術創作對女性藝術貢獻巨大。

往事|兩段不同的“白”,劉自鳴與蘇珊·瓦拉東

蘇珊·瓦拉東(1865-1938,Suzanne Valadon)

蘇珊·瓦拉東亦是以畫法國街景而著名的“巴黎之子”莫裡斯·郁特裡羅的母親,郁特裡羅之于劉自鳴繪畫的影響是直接與内在的。劉自鳴與瓦拉東沒有直接的交往,但兩位在曆史洪流中活出自我的女性藝術家作品的對話,可以提供一個觀看藝術史的新視角。透過豐富的作品,觸摸藝術家内心的細膩情感,回溯戰後巴黎的藝術生态,進而管窺女性藝術家如何用藝術改變人生的傳奇經曆。

往事|兩段不同的“白”,劉自鳴與蘇珊·瓦拉東

蘇珊·瓦拉東畫作

往事|兩段不同的“白”,劉自鳴與蘇珊·瓦拉東

蘇珊·瓦拉東《桌上的花瓶》

回到引言,“陽光隻是白色的,但在棱鏡的折射下會産生出七彩的光芒,而在閃耀絢爛之後又能回歸至至簡的白色。”單純看這兩位藝術家,可能普通。細究她們的經曆,學習、創作、對現代藝術史的參與,會發現她們的人生是傳奇的。 這種傳奇最終呈現出來的隻是這個“白色”,像陽光的感覺一樣。用這句話是在形容劉自鳴和瓦拉東。一動一靜、一中一西,都是在自己的人生當中、在自己的時代當中,活出了非常絢爛的色彩,又能夠回歸内心的平靜,這是把她們放在一起的原因。展覽的名字“太陽的聲音”亦有這方面的思考。

一件作品、一段人生、一部現代藝術史,需要細細去傾聽。

往事|兩段不同的“白”,劉自鳴與蘇珊·瓦拉東

展覽現場

注:展覽将持續至10月30日,展出地點為烏南·396 藝術空間(上海市徐彙區烏魯木齊南路396弄10号)

責任編輯:陸斯嘉

校對:栾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