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毛主席最後的衛士在京逝世,李敏、毛新宇前來悼念,夫人面含悲色11歲參軍,一個小動作令主席印象深刻偉人之盾,守衛主席15年同甘共苦,與主席親如家人八旬因病去世,客廳挂着毛主席詩詞

作者:盛弘

2009年9月28日,北京八寶山公墓,一派低沉肅穆。這裡,正在舉行一場隆重的追悼會。

這場追悼會不僅有衆多軍政界的高層人士,還有李敏、毛新宇等毛主席家屬親臨現場。這位逝者究竟是怎樣的人物,能夠獲得如此哀榮呢?

毛主席最後的衛士在京逝世,李敏、毛新宇前來悼念,夫人面含悲色11歲參軍,一個小動作令主席印象深刻偉人之盾,守衛主席15年同甘共苦,與主席親如家人八旬因病去世,客廳挂着毛主席詩詞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2">11歲參軍,一個小動作令主席印象深刻</h1>

1937年七七事變,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争。

九州大地在日本法西斯炮火的蹂躏下,一片生靈塗炭。

年幼的李銀橋親眼目睹了這一切,将侵略者趕出中國的念頭在他心中紮了根。

次年,11歲的李銀橋加入了華北地區的八路軍,成為了一名八路軍小戰士,剛剛十歲出頭的李銀橋,和大自己許多的老戰士們同吃同住,深受他們的照顧。

毛主席最後的衛士在京逝世,李敏、毛新宇前來悼念,夫人面含悲色11歲參軍,一個小動作令主席印象深刻偉人之盾,守衛主席15年同甘共苦,與主席親如家人八旬因病去世,客廳挂着毛主席詩詞

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中華民族終于迎來了勝利的曙光。

可人民對于和平的憧憬,很快就被發動内戰的國民黨政府打破,解放戰争也由此打響。

胡宗南作為蔣介石的心腹大将,率領25萬軍隊北上陝北,大有“犁庭掃穴”之勢,妄圖消滅我軍,以達到鸠占鵲巢的目的。

毛主席最後的衛士在京逝世,李敏、毛新宇前來悼念,夫人面含悲色11歲參軍,一個小動作令主席印象深刻偉人之盾,守衛主席15年同甘共苦,與主席親如家人八旬因病去世,客廳挂着毛主席詩詞

此時抗日戰争剛剛結束,我軍尚有一百多萬部隊,但大多都分散駐紮在華北、華東華南等地區。

兵力分散,導緻陝北周圍的部隊人數不足兩萬。

面對敵方來勢洶洶,黨中央機關不得不遷出延安,開始遊擊戰。

為了暫避胡宗南部隊的鋒芒,大部隊在陝北山區内不斷轉移。

毛主席最後的衛士在京逝世,李敏、毛新宇前來悼念,夫人面含悲色11歲參軍,一個小動作令主席印象深刻偉人之盾,守衛主席15年同甘共苦,與主席親如家人八旬因病去世,客廳挂着毛主席詩詞

1947年8月18日,我軍大部隊在遊擊戰的過程中一路行進到了黃河邊,前面是驚濤駭浪,身後是窮追不舍的敵軍,我軍仿佛進入了死胡同。

面對如此情況,毛主席開始思考如何脫困。

于是習慣性地說道:“給我支煙。”

周圍的人都明白這是毛主席陷入沉思的信号。

但是情況實在太過危急,風也很大,主席身邊的衛士連打了好幾次都沒能點上。

眼看大家的臉色越來越難看,氣氛愈加焦灼,身為周恩來衛士的李銀橋徑直接過了火柴,一下子就點燃了香煙,整套動作行雲流水,幹脆利索。

毛主席最後的衛士在京逝世,李敏、毛新宇前來悼念,夫人面含悲色11歲參軍,一個小動作令主席印象深刻偉人之盾,守衛主席15年同甘共苦,與主席親如家人八旬因病去世,客廳挂着毛主席詩詞

煙着了,毛主席十分感激地瞥了一眼這個他并不熟悉的小戰士。正是因為這支火柴,改變了他的後半生。

一天夜裡,李銀橋正在為周總理搭鋪打點。

葉子龍和汪東興找到了他:“李銀橋同志,你将要到更重要的警衛工作崗位上去,去毛主席身邊當衛士。”

李銀橋一怔,嘴巴張得大大的,卻沒有說出話來。

毛主席最後的衛士在京逝世,李敏、毛新宇前來悼念,夫人面含悲色11歲參軍,一個小動作令主席印象深刻偉人之盾,守衛主席15年同甘共苦,與主席親如家人八旬因病去世,客廳挂着毛主席詩詞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12">偉人之盾,守衛主席15年</h1>

實際上,他一開始并“不願”做毛主席的警衛員。

兩人還為此達成了“君子協定”。

原來,在得知自己将成為主席的衛士前,主席曾詢問過他的意見,他也坦誠回答:“不願意。”

毛主席也很高興他能說實話,便問他其中緣由。

毛主席最後的衛士在京逝世,李敏、毛新宇前來悼念,夫人面含悲色11歲參軍,一個小動作令主席印象深刻偉人之盾,守衛主席15年同甘共苦,與主席親如家人八旬因病去世,客廳挂着毛主席詩詞

李銀橋回答道:“我幹這份工作太久了,從我11歲參軍,一路過來,當過勤務員、通信員、衛生員,一直到現在。”

“嗯,當衛士,進步的确是不快。還有别的原因嗎?”

“我一直想進部隊,真刀真槍地上戰場打仗,但是我知道主席不會放我這個剛來的走。”

毛主席笑道:“你怎麼知道我不會放你走?”

毛主席最後的衛士在京逝世,李敏、毛新宇前來悼念,夫人面含悲色11歲參軍,一個小動作令主席印象深刻偉人之盾,守衛主席15年同甘共苦,與主席親如家人八旬因病去世,客廳挂着毛主席詩詞

“主席是個戀舊的人。用過的筆,騎過的馬,穿過的衣服,主席用慣了就不肯換,更何況我一個大活人,主席用慣了還肯撒手麼?”

毛主席哈哈大笑:“你個小鬼,還研究起來我了。可是我喜歡你呢,怎麼辦?要不這樣吧,咱們雙方都做一些妥協。

你到我這裡,我們隻是分工不同,咱們都是為人民服務。但是光講大道理也不行,三八式,我給你加個長,讓你做我的衛士長。

先幹半年,這半年就當我借你來的,半年一到,我就放你走,你看行不行?”

“行!”他一口答應下來。

毛主席最後的衛士在京逝世,李敏、毛新宇前來悼念,夫人面含悲色11歲參軍,一個小動作令主席印象深刻偉人之盾,守衛主席15年同甘共苦,與主席親如家人八旬因病去世,客廳挂着毛主席詩詞

沒曾想到了半年之期,李銀橋反而舍不得走了,便一直留在了毛主席身邊。

李銀橋曾在自己的回憶錄裡記錄了自己與主席相處的點點滴滴,這也是二人建立深厚友誼的見證。

有幾個警衛員連續幾天幾夜沒睡覺,竟在守夜的時候一不小心睡過去了。

第二任清晨的陽光将他們喚醒的時候,幾人先是慌張與自責,轉而發現自己身上居然披着衣服。

毛主席最後的衛士在京逝世,李敏、毛新宇前來悼念,夫人面含悲色11歲參軍,一個小動作令主席印象深刻偉人之盾,守衛主席15年同甘共苦,與主席親如家人八旬因病去世,客廳挂着毛主席詩詞

原來是主席深夜總結戰況的時候發現幾人睡着了,擔心他們着涼,親手給他們披上了衣服。

15年裡,李銀橋一直守衛在主席身邊,不知陪伴了主席多少個不眠之夜。

主席累了,他就給主席按摩;主席睡着了,他就給主席披衣服蓋被子;每次他遇到了生活中的困惑就同主席傾訴,主席跟别人吵架也會跟李銀橋講。

就連賀老總送來的魚,主席也要留一半給李銀橋。

毛主席最後的衛士在京逝世,李敏、毛新宇前來悼念,夫人面含悲色11歲參軍,一個小動作令主席印象深刻偉人之盾,守衛主席15年同甘共苦,與主席親如家人八旬因病去世,客廳挂着毛主席詩詞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16">同甘共苦,與主席親如家人</h1>

解放戰争勝利後,國家局勢剛剛穩定,全國各處百廢待興,主席比戰争時期更加忙碌。

一日,毛主席連續工作了二十多個小時,覺得腹中饑餓,就讓衛士們給自己煮幾個芋頭吃。

警衛員将煮好的芋頭端到主席面前的桌子上後,怕打擾毛主席工作,便離開了辦公室。

毛主席最後的衛士在京逝世,李敏、毛新宇前來悼念,夫人面含悲色11歲參軍,一個小動作令主席印象深刻偉人之盾,守衛主席15年同甘共苦,與主席親如家人八旬因病去世,客廳挂着毛主席詩詞

可沒想到辦公室裡半天沒有動靜,警衛員向裡面探頭一瞧,才發現毛主席已經睡着了。

走近一看,毛主席嘴裡還含着塊沒咽下去的芋頭,李銀橋便和各位警衛員商量,共同合作,或是調鐘表,或是拖時間,想方設法地讓毛主席多休息一會兒。

為了守衛領袖,李銀橋犧牲了大量的個人時間。眼看着曾經的戰友都已經做了部長,成家立業了,自己卻還是孑然一身。

毛主席最後的衛士在京逝世,李敏、毛新宇前來悼念,夫人面含悲色11歲參軍,一個小動作令主席印象深刻偉人之盾,守衛主席15年同甘共苦,與主席親如家人八旬因病去世,客廳挂着毛主席詩詞

主席也明白李銀橋的想法,便想着補償他,于是将長期照顧自己子女的韓桂馨介紹給了他。

二人本就是老鄉,又同在主席身邊工作,一來二去互生好感,最終結為連理,事實證明主席的眼光的确很準,李銀橋與韓桂馨二人舉案齊眉,白頭到老。

毛主席本來就是極其念舊的人,十數年的陪伴,早就将李銀橋視作家人。

“銀橋,我家裡的事都瞞不了你,你就跟我的家人一樣。”

毛主席最後的衛士在京逝世,李敏、毛新宇前來悼念,夫人面含悲色11歲參軍,一個小動作令主席印象深刻偉人之盾,守衛主席15年同甘共苦,與主席親如家人八旬因病去世,客廳挂着毛主席詩詞

随着年紀漸長,毛主席漸漸地也将一些私人事情交給他處理,這是一種莫大的信任。

眼看自己的老夥計年近四十,卻還沒有半點軍功,毛主席不得不為跟随了自己15年的人着想。

于是在1962年,一紙委任狀,将李銀橋調往天津,成為了當地的警察局副局長。

臨别之際,毛主席拉着李銀橋的手,如同父子告别一般。

李銀橋也是熱淚盈眶,連連點頭答應毛主席的囑咐。

毛主席最後的衛士在京逝世,李敏、毛新宇前來悼念,夫人面含悲色11歲參軍,一個小動作令主席印象深刻偉人之盾,守衛主席15年同甘共苦,與主席親如家人八旬因病去世,客廳挂着毛主席詩詞

“我也不舍得讓你走啊,我和家裡人一年也見不上幾次面,你在我身邊工作,我和你朝夕相見,就跟我的孩子一樣啊……”毛主席如是說。

聽到這裡,李銀橋不由地哭得更厲害了。

毛主席握着他的手:“你在我這裡當衛士長,地位夠高,可終究隻是個團級幹部。你已經犧牲了很多時間了,不能繼續影響你的前途。你到基層多鍛煉鍛煉,吸取經驗。一定要深入群衆,多向其他同志虛心學習。”

“以後我不在了,你每年來我墳前看我一眼我就知足了”

最終,二人揮淚告别,而李銀橋也成了毛主席最後的一名衛士。

毛主席最後的衛士在京逝世,李敏、毛新宇前來悼念,夫人面含悲色11歲參軍,一個小動作令主席印象深刻偉人之盾,守衛主席15年同甘共苦,與主席親如家人八旬因病去世,客廳挂着毛主席詩詞

<h1 class="pgc-h-center-line" data-track="20">八旬因病去世,客廳挂着毛主席詩詞</h1>

來到天津後,李銀橋先是做了警察局的副局長,後又做了一個工廠的副廠長,期間他和夫人韓桂馨也曾多次探望毛主席。

1976年,毛主席逝世,收到消息的李銀橋猶如晴天霹靂,全家痛哭流涕。

李銀橋哭着回憶,當主席衛士的15年裡,主席隻對他發過一次火,他說,他甯願主席天天對自己發火,也不願意接受毛主席去世的事實。

他把毛主席的詩詞和語錄擺放在家裡,時刻警醒自己,要為人民服務。

毛主席最後的衛士在京逝世,李敏、毛新宇前來悼念,夫人面含悲色11歲參軍,一個小動作令主席印象深刻偉人之盾,守衛主席15年同甘共苦,與主席親如家人八旬因病去世,客廳挂着毛主席詩詞

離休後,李銀橋與夫人韓桂馨多次應邀,在各地黨政機關和學校進行過上百場“毛澤東的故事”的報告會,講述偉人的光輝事迹,宣傳毛澤東思想。

所有對他發出邀請的地方,他幾乎全部到場。

據家人回憶,那段時間他曾戲稱:“離休後又走了一遍全中國。”

毛主席最後的衛士在京逝世,李敏、毛新宇前來悼念,夫人面含悲色11歲參軍,一個小動作令主席印象深刻偉人之盾,守衛主席15年同甘共苦,與主席親如家人八旬因病去世,客廳挂着毛主席詩詞

晚年的李銀橋身體欠佳,并且患有多年的腦血栓。

2008年,李銀橋肺部感染,多次到醫院檢查治療,身體日漸虛弱。

2009年8月,李銀橋病發,進入醫院治療。

躺在病床上的李銀橋虛弱地拉着侄子的手說道:“咱們去看主席吧。”

侄子心裡一驚,他擔心是老人的精神出問題了。

于是小心詢問李銀橋:“毛主席還在嗎?”

李銀橋面色沉重:“唉,不在了。”

毛主席最後的衛士在京逝世,李敏、毛新宇前來悼念,夫人面含悲色11歲參軍,一個小動作令主席印象深刻偉人之盾,守衛主席15年同甘共苦,與主席親如家人八旬因病去世,客廳挂着毛主席詩詞

25日,從醫院出院後,身體恢複得很不錯。

不料卻在9月5日上午再次複發被送進了醫院。

在這期間,醫院一直在使用最好的藥物進行治療,但無奈李銀橋體内發炎面積太大,已經到了無法控制的地步,高燒遲遲不退。

22日上午7點15分,護士查房的時候,卻發現老人已沒了心跳,與世長辭了。

得知消息後,夫人韓桂馨喃喃自語:“他走的時候,連一句話都沒來得及留下。”

毛主席最後的衛士在京逝世,李敏、毛新宇前來悼念,夫人面含悲色11歲參軍,一個小動作令主席印象深刻偉人之盾,守衛主席15年同甘共苦,與主席親如家人八旬因病去世,客廳挂着毛主席詩詞

第二天上午,記者來到北京航空醫學研究所附屬醫院太平間,見到了李銀橋老人最後一面,向其深深鞠了三個躬。

随後記者來到了李銀橋老人的家中。在記者采訪其家人時,才發現李銀橋家中擺設十分陳舊簡單。

客廳中還挂着毛主席的詩詞,旁邊是與毛澤東的合照,家中擺放的最多的就是與毛主席有關的物品,可見二人情誼之深厚。

毛主席最後的衛士在京逝世,李敏、毛新宇前來悼念,夫人面含悲色11歲參軍,一個小動作令主席印象深刻偉人之盾,守衛主席15年同甘共苦,與主席親如家人八旬因病去世,客廳挂着毛主席詩詞

李卓韋表示:目前家人們正在與李銀橋退休前的所屬機關公安部商讨追悼會的具體事宜,家人們已經決定,追悼會将對公衆開放。

28日上午10點,李銀橋的追悼會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舉行。

老人遺體上覆寫着鮮紅的黨旗,被菊花環繞着,正前方放着老人的遺像。

告别廳的上方還挂着群衆送來的挽聯:“戎馬一生嘔心瀝血鞠躬盡瘁傳佳績,胸懷坦蕩光明磊落高風亮節鑄忠”,橫批“沉痛悼念李銀橋同志”。

毛主席最後的衛士在京逝世,李敏、毛新宇前來悼念,夫人面含悲色11歲參軍,一個小動作令主席印象深刻偉人之盾,守衛主席15年同甘共苦,與主席親如家人八旬因病去世,客廳挂着毛主席詩詞

毛主席的女兒李敏在9點55分左右就來到了追悼會現場。

悲傷的她被警衛員攙扶着步履蹒跚的走向會場中央,周圍的人不停地安慰着她,希望她能保重身體。

毛新宇随後也來到了現場。大批媒體記者紛紛拍照,參加追悼會的老戰士也激動地揮手。

毛新宇一一回應着,和大家打起了招呼。

毛主席最後的衛士在京逝世,李敏、毛新宇前來悼念,夫人面含悲色11歲參軍,一個小動作令主席印象深刻偉人之盾,守衛主席15年同甘共苦,與主席親如家人八旬因病去世,客廳挂着毛主席詩詞

李敏和毛新宇前來送李銀橋最後一程,并表達了對老人去世的沉痛哀悼,這是對李銀橋一生為人民服務的肯定。

追悼會當天還有許多與李銀橋素不相識的人前來吊唁,他們都想對這位首位主席15年的衛士長表達自己的敬意,同時表達自己對毛主席的懷念。

毛主席最後的衛士在京逝世,李敏、毛新宇前來悼念,夫人面含悲色11歲參軍,一個小動作令主席印象深刻偉人之盾,守衛主席15年同甘共苦,與主席親如家人八旬因病去世,客廳挂着毛主席詩詞

還有不少身着軍服的解放軍官兵。

還有一位白發蒼蒼的老人捧着毛主席像靜靜在人群中等候。

據他講,他當天早上七點就乘公共汽車到了現場,雖然和李銀橋一家素昧平生,也想送這位主席的忠誠衛士最後一程。

群眾向李銀橋鞠躬後繞行一周,李銀橋的夫人韓桂馨坐在輪椅上,面含悲痛,向衆人緻謝,其餘的家屬排成一行,向所有前來送行的群眾緻謝。

李銀橋老人也追随他最敬愛的毛主席而去了,相信他能夠在另一個世界與自己最尊敬的人相伴。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