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錢,借出去的是感情,要回來時是仇人

作者:創業心啟點

周傑倫生日當天的淩晨,放出了一首《等你下課》,席卷了朋友圈的半壁江山。

第二天,網絡上就出現了一個調侃的版本,叫《等你還錢》,雖然是玩笑式的戲谑,但卻一字一句都唱出了共鳴:

錢,借出去時是感情,要回來時卻變成了仇人,也許更多的情況是要不回來吧。

這不禁讓我想到去年大熱的抗戰劇《剃刀邊緣》中,飾演刑事科科長葉隼的斌子,他的人生就是通過“借錢”改變的。

如果不是當年借來的一萬塊,也就沒有現在演什麼像什麼的黃金配角了。

錢,借出去的是感情,要回來時是仇人

斌子這個名字也許你沒聽過,但經常看抗戰劇的小夥伴一定對他的臉很眼熟。

他從小就在什刹海體校習武,李連傑、吳京、趙文卓都是他的師哥。

眼看着師哥們紛紛走上了演員的道路,斌子也下定決心,要繼承他們的衣缽,成為一名實力派。

但“演員”這條路哪是那麼容易走的,沒有任何表演經驗的他,隻能辭去工作,專門報班學習。

但一萬多的學費讓沒什麼積蓄的他犯了難,他硬着頭皮、拉下臉來,問左鄰右舍、親戚朋友全都借了一圈,零零散散拼在一起差不多剛好一萬塊,成功報了中戲教育訓練班。

錢,借出去的是感情,要回來時是仇人

雖然生活艱苦,但好在沒有放棄。終于在2000年,出演了高群書的《命案十三宗》,正式開啟了自己的演藝生涯。

随後演了《征服》,開始讓他名聲大噪。

也許是看中了他身上的硬漢氣質,接下來找上門來的一票全是抗日劇。

《永不磨滅的番号》的八路軍陳大山、《血戰到底之壯丁也是兵》的土匪黃麻子、《槍火》中草莽英雄大東北等等,奉獻了一系列的經典配角形象,讓人記憶猶新。

錢,借出去的是感情,要回來時是仇人

一萬塊,改變了斌子的人生軌迹,也為娛樂圈貢獻了一大實力派。

回頭看,其實斌子在當年,能借到一萬塊支撐自己的夢想,已然算是他最大的幸運。

畢竟在那個大家普遍都不富裕的年代,借錢着實是件難事兒,不是别人不想借,而是本身沒有錢。

其實,“借錢”這件事兒,在什麼時候都特别敏感。

這支《爸,其實我們不一樣》的微電影,把“借錢”诠釋的淋漓盡緻。

父親年輕的時候,借不到錢,隻好困囿在原來的一畝三分地上,永遠圍着山溝溝打轉。

而如今,生活條件雖說富餘了,但卻依然有很多剛剛踏入社會、沒有一技之長、背井離鄉的年輕人,工資微薄,存不下錢,甚至會像片中的兒子一樣,遭遇被偷之類的倒黴事兒,生活一下子跌入谷底。

父與子,看似都是被錢阻擋了前行的腳步,但核心卻大相徑庭。

兩種截然不同的時代背景,兩種完全迥異的奮鬥模式,讓如今的“借錢”方式變得不再單一,除了身邊的親人朋友,還可以求助于拍拍貸這種正規的網絡借貸資訊服務中介平台。

在拍拍貸上,初入社會的年輕人以及被傳統金融忽視的人群,可以十分輕松的借到一筆周轉生活的費用。

于拍拍貸而言,這是一種社會責任感,讓年輕人可以生活的更好,讓社會可以對待他們更加寬容。

于借錢的小夥伴而言,這一筆不算多的錢,着實是對自身的一種激勵與鼓勁,不僅解決了生活中的大難題,也讓他們朝着夢想一步一步逐漸邁進!

這支走心的微電影讓人感動不已的同時,也輸出了這樣一個價值觀:“我們借的每一筆小錢都不認命!”

因為不認命,才會努力在大城市打拼;因為不認命,才會起早貪黑毫無怨言的努力;因為不認命,才會在一朝變故錢财丢失時也處處留心身邊的各種可能;

也是因為不認命,在拿到錢之後放手一搏,創立自己的事業,即便隻是一家小小的面館,但對于草根出身的年輕人來說,已經算是新生活的起點,未來是看得見的溫暖生活。

因為我們都知道,我們還年輕,未來等着我們去創造,而這些小錢終究會很快賺回來,沒錢的現狀不應該成為難倒我們的絆腳石。

拍拍貸,不僅能解決錢的事兒,更可以帶給年輕人充足的自信和希望,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抛棄、不放棄,勇敢追随生活理想,勇敢實作人生夢想。

“不認命”——才應該是年輕人最該有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