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七旬老人盡心照顧百歲父親:“因為愛是長久的諾言”

作者:星星飛翔
七旬老人盡心照顧百歲父親:“因為愛是長久的諾言”

【地點】北京市西城區廣内街道

【事件】七旬老人悉心照料102歲的老父親和殘疾小兒子

家住西城區廣内街道宣西社群的張素雙已年過七旬,本應頤養天年,但她仍然每天起早貪黑,悉心照料着家裡102歲的老父親和30多歲的小兒子。她的小兒子晶晶(化名)雖已過而立之年,但因先天多重殘疾(二級智力障礙和三級語言障礙),生活無法自理,需要人照顧。為了全身心照顧父親,張素雙白天會把晶晶送到街道溫馨家園,然後傳回家中,寸步不離照顧老人。有人看她太辛苦,勸她把老人送到養老院,張素雙卻說:“我當初答應過哥哥的諾言,不能變。”

張素雙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家裡兄妹四人,她排行老二。國中畢業她就去山西插隊,後來在河北做了21年護士。這期間結婚生子,不幸的是,兒子晶晶出生後被診斷為二級智力障礙。1993年,張素雙和家人回到了北京生活,她總覺得自己虧欠父母許多,是以她一邊照顧自己的小家,一邊和哥哥共同照顧父母。

1998年,張素雙的哥哥罹患癌症去世,臨終前把照顧父母的重任交給了她。“我永遠忘不了哥哥對我的囑托。”張素雙說,她拉着哥哥的手,含淚許下諾言,“哥,你放心吧,我一定把父母照顧好!”

白發人送黑發人,哥哥的去世給父母帶來了很大的打擊,終日以淚洗面。為了多給二老以慰藉,張素雙每天一早把晶晶送到特教學校後,就趕回宣武門父母家,給他們做早飯,陪兩位老人聊上一會兒再去上班。到了下午,先将晶晶從學校接回位于阜成門的家,等晶晶爸爸回家接班後,她再傳回父母家做晚飯,晚上就陪在父母家過夜。“有幾次晶晶爸爸加班回來晚,為了不耽誤老人吃晚飯,我一狠心,把晶晶鎖在屋裡就走了。”張素雙說,感覺對不起孩子,可是二老身邊确實離不開人。就這樣,在張素雙的陪伴下,兩位老人逐漸走出了陰霾。

2006年,張素雙退休後,和夫妻、兒子一起搬到父母家,友善照顧老人。因為當過護士,張素雙照顧老人不僅細緻,還專業。為老人制定豐富的食譜,制作營養的美食,照顧老人生活起居,不在話下。

2010年,張素雙的母親去世。為了不讓父親感到孤單,她全身心陪在老人身邊,照顧他,帶他散心。老人得了白内障後,眼睛看不清,她就每天陪老人聊天,給老人讀報。“父親黨齡76年了,今年還獲得了光榮在黨50周年的紀念章。他平時關心時事,離不開報紙和雜志。”張素雙說,“他現在看不清東西了,我就是他的眼睛。”

天有不測風雲。2017年3月,張素雙被診斷患甲狀腺癌,術後隻休息了半個月,她就開始忙家裡的事情。沒多久,她因為輕微腦梗再次住院治療。“我真的不敢生病,因為家裡一老一小需要我照顧。”張素雙說。出院後,她以驚人的毅力一邊照顧老人和孩子,一邊進行自我康複,幸運的是她康複效果不錯。

近兩年,因為疫情防控的需要,她盡量不帶老人出門散步了。但是如何保證高齡老人的運動量呢?她為老人買來了乒乓球神器:彈力軟軸乒乓球訓練器,父女倆一起每天在家裡進行乒乓球運動,其樂融融。

從2017年開始,張素雙和夫妻先後被廣内街道評為孝星。如今,令一家人倍感快樂的事,就是守護在百歲老人身邊,讓他享受四世同堂的天倫之樂。張素雙說:“愛是一個長久的諾言,有時候夢到哥哥,我會告訴他,爸爸現在特别好。”

已年逾古稀的她,現在有些力不從心了。張素雙擔心随着自己年事已高,無力繼續承擔照護一老一小的重任。“感謝街道幫助我們家申請落實了失能老人護理補助和百歲老人政府補助,我還是想親手照顧老人,畢竟家是最溫暖的地方。”張素雙說,自己最放心不下的是晶晶,最大的願望就是以後能為他找到一個福利機構托養。

文并攝/任曉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