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岷江百合、高山杜鵑、雨林昙花……植物獵人不一般的探險路

作者:澎湃新聞

走在傳統英式花園裡, 你會被一種名叫帝王百合的花吸引。它白色鐘形花朵倒挂,牙白花瓣的外圈包裹着優雅的木蘭紫,金黃色花蕊,散發着幽香。你不一定知道的是,這是英國植物獵人E. H. 威爾遜20世紀初從中國岷江沿岸采集來的球莖後代。

19世紀末20世紀初,植物獵人成為全球各路探險隊伍中的一支,為發現每一種“新”植物而萬分驚喜,甚至舍生忘死。第一個發現者,往往會被賦予命名的特權。正是源于對于自然知識的饑渴,還有受同代人探險殖民精神的鼓舞, 不少植物獵人踏上了漫漫“尋花”路。

岷江百合、高山杜鵑、雨林昙花……植物獵人不一般的探險路

威爾遜,和他在華西拍攝的背黑茶的農人 本文均為 資料 圖

名字裡有個“中國”的E. H. 威爾遜

在E. H. 威爾遜的英文名字中,被人加了一個“Chinese”的昵稱,隻因他和中國、尤其是中國西部植物的淵源。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E. H. 威爾遜深入中國西部考察,前後4次,曆時12年,足迹遍及今湖北神農架林區、長江三峽、四川盆地、峨眉山、瓦山、瓦屋山、汶川卧龍、巴郎山、嘉絨藏區、黃龍風景區、松潘、康定、泸定磨西、西藏邊緣等地。

威爾遜的考察成果在西方曾轟動一時,他采集的植物标本有6.5萬餘份,并将1500餘種原産中國西部的園藝植物,引種到歐美各地栽培。

威爾遜綜合其考察經曆和收獲,得出結論:中國是世界園林之母,最後以遊記形式寫成《中國—園林之母(China—Mother of Gardens)》。本書已由廣東科技出版社引進,于2015年6月出版,是一本适合旅行和自然愛好者的書。

在另一本英文版《一個博物學家在華西》(A Naturalist in Western China),他記錄了自己為英國皇家植物園邱園收集種子、植株、花蕾和标本的經曆。1903年,威爾遜第二次來到中國,他平生第一次見到了高大的岷江百合,面對高大華麗芳香撲鼻的百合花,威爾遜不由地目馳神迷。

他将這種帶到西方花園,很快被人喜愛地尊稱為帝王百合,而這種百合的西語名字Liliumregale E.H.Wilson中,也有了威爾遜的印記。除此之外,以威爾遜名字為命名的中國植物還有楓香、康定木蘭、毛脈五味子、紅豆樹等。

岷江百合、高山杜鵑、雨林昙花……植物獵人不一般的探險路

《中國——園林之母》

雨林修女:瑪格列特·梅

瑪格列特·梅在 79 歲之際,手執電筒,身配一隻 32 毫米左輪手槍,深夜潛入亞馬遜雨林。她要為一種隻在夜間開花的奇異雨林植物畫像:一種百足柱屬的雨林昙花。她知道第二天太陽一出來,生命隻有24小時的百足柱就會凋謝。

梅隻身一人,在幽暗無光的雨林裡等待着。她的土著向導回憶道:“我問她,女士,你需要我睡在你旁邊嗎?她回答說,回你的小屋睡覺吧,我能和美洲豹睡在一起。”

梅一生活了80歲,其中有30年是在亞馬遜雨林度過的。潛入亞馬遜雨林遠足15次。就在她出車禍去世的那一年,她還在計劃又一次的雨林旅行,根本沒想到要退休。梅經曆過兩次婚姻,47歲的時候才真正開始投身亞馬遜雨林繪圖工作。去世後,她的《巴西森林花卉志》是 基于此前她給亞馬遜森林繪制的 400 幅水粉畫、 40本速寫本以及15本日記,都儲存在英國皇家植物園邱園。這其中,有許多以她命名的新植物。

她曾向英美政府多方呼籲亞馬遜森林的毀林問題,是一個堅定的亞馬遜森林保護者。國際名聲也回報她的付出。她曾經獲得巴西頒給外國人最高榮譽獎,獲得大英帝國皇室榮譽成員、林奈學會榮譽會員。

她曾經說,即使終将老去,我的工作仍将永無止境。

瑪格列特卒于1988 年,她的繪畫讓那些不願意隻身配槍闖雨林的人也有機會目睹這個星球上奇妙的植物,即便在照相術普及的今天仍然彌足珍貴。

岷江百合、高山杜鵑、雨林昙花……植物獵人不一般的探險路

瑪格列特·梅

岷江百合、高山杜鵑、雨林昙花……植物獵人不一般的探險路

外号moom flower的一種亞馬孫雨林昙花

獵植父子檔:兩個約翰·翠斯坎特

牛津大學自然曆史博物館,是達爾文首次發表進化論的地方,同時也是植物獵人約翰·翠斯坎特一生所收藏的自然标本存檔之處。

約翰·翠斯坎特有elder和younger是一對被共同記住的父子檔,二人都是16世紀的英國植物學家與旅行家。與不少生前寂寂無聞的植物獵人相比,這二位活着的時候就已經很有名了。他們的職業是皇家園藝師,在鼓勵好奇心和探險精神的伊麗莎白時代,他們經常旅行,為英國本土帶來異域植物。

彼時,對于英倫三島來說,歐洲大陸已是異域之境。再進一步,老約翰·翠斯坎特前往歐洲的邊境,如北非和奧斯曼帝國境内,收集珍奇植物。他從荷蘭哈勒姆收集來郁金香,從西班牙收集來梨樹,還有荷蘭的椴樹和花格貝母。

岷江百合、高山杜鵑、雨林昙花……植物獵人不一般的探險路

約翰·翠斯坎特父子

老約翰·翠斯坎特還曾被任命為外交方面和軍方的職位。1618年他前往俄羅斯,兩年後,他又随軍前往阿爾及利亞抗擊海盜。他建立了英國第一家公共博物館,The ARK,這家私人博物館後來成為阿什莫林博物館的前身。

小約翰·翠斯坎特也沒有生活在父親的陰影下固步自封。他前往美國弗吉尼亞州,用當地語問每個遇到的印第安人:Ka ka torawincs yowo(你們叫它什麼?)。他為英國人帶回了紅楓、弗吉利亞爬山虎、美國梧桐和紫露草紫丁香。

不過,這父子倆并沒有走做學術研究的道路,他們是真正“指甲縫裡藏黑泥”的園丁+植物收集者。因為不夠“學術性”,當英國皇家學會的創始人之一約翰·伊夫林撰寫Elysium Britannicum(英國皇家學會第一部未發表的園藝著作)時,并沒有将二位收錄其中。

岷江百合、高山杜鵑、雨林昙花……植物獵人不一般的探險路

雷金納德·法瑞爾(右)和他在亞洲的旅伴威廉·珀頓

亞洲高山植物癡迷者:雷金納德·法瑞爾

英國,約克郡谷地,有個名叫克拉珀姆的村子,這裡是植物獵人雷金納德·法瑞爾的老家。他在20世紀初從亞洲收集的大部分高山植物品種,都在這裡種了一份。

法瑞爾1907年到訪斯裡蘭卡,并在那之後成為佛教徒。1914年,他和另一位邱園的植物學家威廉·珀頓一起前往中國。珀頓會說中文,幫了法瑞爾不少忙。

他們從岷山帶回杜鵑花、金銀花、老鹳草還有莢蒾,因為生長氣候相似,這些後來都成為英國園藝的重要植物。兩年的探險經曆,他都寫進了《在世界屋檐下》(On the Eaves of the World )和《彩虹橋》(The Rainbow Bridge)兩本書。

岷江百合、高山杜鵑、雨林昙花……植物獵人不一般的探險路

法瑞爾帶回約克郡的岷山杜鵑

法瑞爾在日記裡寫下了他見到岷山一株巨大高山杜鵑的經曆:“1919年6月2日……我坐着畫一棵我所見過的最驚人的杜鵑,巨大、完美,有着美麗的波紋葉,還有滲着金黃的白色鐘形花朵——僅這一樣,就值得我跑這麼大老遠過來。”40多歲時,法瑞爾在考察的途中死于中緬邊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