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李雨心
“吳京和易烊千玺,在劇組待了半年的時間……我真的要向他們緻敬,我覺得這是一個為中國演員‘打樣’的機會。我也希望《長津湖》這部作品,能為國産電影打樣,能為世界電影打樣,我相信我們能做到。”
10月2日,國慶小長假迎來第二天。打開社交網絡上的熱門話題,電影《長津湖》是繞不開的一點。截至當日,也就是《長津湖》上映的第三天,該片狂攬7億票房,打破超過10項影史紀錄,重新整理國慶檔單日票房紀錄。這部由陳凱歌、徐克、林超賢聯合導演,由吳京、易烊千玺領銜主演的抗美援朝電影,講述着71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第9兵團義無反顧赴朝作戰,以“鋼少氣多”力克“鋼多氣少”的故事。
是别人眼中“打不死的英雄”,也是三營營長,更與吳京飾演的角色“兄弟情深”,還是片中易烊千玺的“人生導師”……當段奕宏飾演的談子為一角出現在鏡頭之中時,雖然戲份不重 ,但憑借過硬的演技,和信仰堅定的眼神,成為了觀衆在寫影評時頻繁提及的演員。近日,在接受封面新聞的采訪時,段奕宏回憶起拍攝的那段歲月,以及劇組裡濃厚的創作氛圍時,仍顯得激動而感慨。
談人物
“不是‘打不死的英雄’,更有對生命的思考”
說到演員段奕宏,不少觀衆腦海中所浮現的,可能是其“硬漢”的銀幕形象。的确,作為出演過多部經典軍營題材影視的他而言,“演軍人”也算是駕輕就熟,經驗頗多了。但是,哪怕如此,在出演“談子為”這一角色時,仍能看出段奕宏内心的躊躇與思索。這個在外人看來是這個關鍵詞是“戰争狂人”的人物,段奕宏對角色的思考在更深的層面。

“在生活當中,我們說這個人特别狂,他一定是有資本才狂的。”談到對于“狂”的了解,段奕宏這樣說到。但在當年,志願軍面對的是武器裝備先進、後勤保障強勁的美軍。“作為一名戰士、一名連長、一名營長,談子為曾經曆過大大小小無數的戰争。但是,他正在面對的抗美援朝戰争,敵我力量的懸殊是前所未見的。我想,這種精神可以概括為‘不怕死’。如果從這個角度來說,他談子為确實是個狂人,有着不可思議的那種狂。而這種精神力量來自于哪裡?我想,談子為一定深知道為何而戰、為誰而戰——是為國家而戰,為人民而戰。”
在觀衆眼中,談子為這個角色,或許可以用“戰争狂人”,或者是“打不死的英雄”來一言蔽之。但對于演員而言,要诠釋出人物的特點與思想行為邏輯,必定要對角色有着更深的了解和感悟。這個在無數次大大小小的戰争中,經曆了各種遭遇和精神上的洗禮的“戰士”,段奕宏說到,在塑造談子為的過程中,他會有意識地去“觸摸”人物。“面對抗美援朝這樣的戰争,他的精神有沒有過一絲的恐懼和動搖呢?我想,當然有了。”
段奕宏一直強調,他希望讓這個人物更完整一些,因為不是簡單的“戰争狂人”,或“打不死的英雄”。作為演員的他,更不能簡單地被關鍵詞所拘束、影響。“我還是要讓角色紮根于這場戰争,紮根于他如何面對這場殘酷的戰争,紮根于他經受過的洗禮、考驗。”
“談子為是一個營級的軍人,是以我力求在這個人物身上有一定的思考,對生命、對這場戰争的個人思考。而這個角色所有的思緒和思考,最終都要回歸到‘軍人的榮耀’這一點上。長津湖戰役之是以能夠取得勝利,就是因為無數先輩在長津湖邊飲冰卧雪、熱血奮戰,以血肉軀體赢得了最後的和平、最終的勝利。”
談情感
“戰士間的兄弟情,是一輩子的事”
熟悉段奕宏的觀衆也許知曉,在2009年,段奕宏曾出演過電影《西風烈》。其中,還有一位主演,那就是吳京。也許當時兩人都未曾料到,在《西風烈》之後,他們的第二次合作竟要跨越10餘年的時光,直到此次拍攝《長津湖》,兩人才在銀幕上合體上演了“兄弟情深”。
片中,因篇幅有限,兩人要在不算長的描述,展示出劇中人物的故事背景和經曆。那麼,如何表達角色們曾經發生過的故事?如何在有限的篇幅和有限的描述當中,去呈現談子為與吳京飾演的伍千裡曾經是一個被窩裡的戰友呢?“這是挺考驗演員。”
段奕宏表示,直到“談子為和伍千裡久别重逢”那場戲開拍的當天,他都還在跟吳京消化和揣摩這一點。“我參演過一些軍事題材的戲,也去部隊體驗過生活。戰士之間的兄弟情,真的是一輩子的事情。離别之後,他們很想能再見面。而在戰争年代,很可能是今天見了,明天就永别了;或者是重逢一個小時之後,對方就犧牲了。如何把戰争随時會奪取生命的訊息,如何把那種時間感和常态性和‘死裡逃生又相見’的感覺,在短短的幾秒鐘的戲份中呈現出來?”最終,針對這場“久别重逢”的對手戲,段奕宏想到了擁抱。
“最終的效果也還是很好的,我是抱出了那種‘意外感’。這種感覺是我現實生活當中沒有過的感受,有一種幸存下來的那種不容易,‘我們都還能活着’,是彼此瞬間的幸福感。”
苦苦思索後,終于表達出人物情感的“高光時刻”,可能對于演員來說,這是一件痛苦又過瘾的階段。段奕宏也直言,自己很喜歡在有限的篇幅當中精準的、有質感的表達,但是尋找這種表達的過程往往是非常痛苦的、非常難的。“可一旦我們找到了它,它真的就可以留住,可以把觀衆的相信感和真實感代入進來。”
【對話段奕宏】:
“這是一個為中國演員‘打樣’的機會”
封面新聞:您在開拍之前,做了哪些準備?
段奕宏:我看過不同版本的長津湖戰役紀錄片,志願軍這種不怕死的精神,确實是讓我肅然起敬。比如志願軍身上的保暖設施,确實是嚴重不足的,很多人沒有來得及穿上足夠厚的棉衣棉服。在艱苦的條件之下,志願軍依然保持着熱血奮戰的勁頭,确實不可思議。
作為後人,作為如今處于幸福生活中的我們,希望能夠盡全力去塑造好自己的角色。也讓現在的人們和更多的後人看到,1950年的他們是如何戰鬥的。沒有抗美援朝這場“立國之戰”,就沒有今天的我們。
封面新聞:這次您和各位演員合作之後的感受如何?可否舉幾個例子。
段奕宏:吳京為《長津湖》這部電影付出了很多很多。2009年我們合作《西風烈》之後,一直就沒有再合作了。我覺得吳京個人的成長非常迅速,他成為了演員們的榜樣,我真的為他感到高興。當然了,吳京的身體狀況,包括腿、膝蓋的傷病,确實也是很現實的問題。我們每次見面或者發微信的時候,說得最多的就是,“那條腿,還得要啊。”我覺得吳京一直是這麼努力的,一直是這麼努力地要求自己的,他也是這樣去做的,他也做到了。
易烊千玺是我非常喜歡的一位青年演員,他是零零後的演員,我好像不止一次地在公共場合表達過我對他的喜愛。他确實做得很優秀,在《長津湖》這部戲裡,我們大家也都看到了。我們大家都很喜歡他,我希望他能成為演員中的一個榜樣——精神榜樣、職業榜樣、表演榜樣。
吳京和易烊千玺,在這個劇組待了半年的時間,這對他們的精力、心力、體力、創造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真的要向他們緻敬,我覺得這是一個為中國演員“打樣”的機會。我也希望《長津湖》這部作品,能為國産電影打樣,能為世界電影打樣,我相信我們能做到。
封面新聞:《長津湖》劇組的創作氛圍是怎樣的?
段奕宏:我們這些演員每次在私底下聚會,所有人在飯桌上聊的都是戲。有時候我心想簡直是以吃飯為借口,大家聊的全是戲。每次大家一起聊戲,我都聽得津津入味,我覺得很感動。雖然一場戲都演完了,但大家還在說如果我是誰誰誰,我會怎麼演;假如你是誰誰誰,你會怎麼演,甚至談到了當自己有某種想法的時候,是如何跟導演溝通的。這樣的狀況和情景,每天都在發生。
劇組的創作氛圍,是讓我挺吃驚的。大家對這部電影如此看重,又如此投入地把理想狀态執行出來。一切的準備,一切的付出,讓我挺感動的。
<b>【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