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還有什麼是南韓電影不敢拍的?

作者:看電影雜志
還有什麼是南韓電影不敢拍的?

[南山的部長們]絕對是今年第一部必看的南韓電影。

甫一露出,立刻登上豆瓣書影音熱搜榜首,力壓[想見你]和[寄生蟲],足見其熱度。

還有什麼是南韓電影不敢拍的?

這部“年度期待”的軟硬體配備都可謂頂級:

主演三大男神,李秉憲([局内人])+李星民([特工])+郭度沅([哭聲]),一個南韓青龍獎影帝加兩個影帝候選人(青龍影帝李秉憲,其餘兩人皆有過提名),同台飙戲;

還有什麼是南韓電影不敢拍的?

豆瓣評分8.3,南韓Naver評分8.48

外加大尺度政變題材,熟悉的泡菜味,總統在銀幕上被人一槍爆頭,胸口的鮮血直往外留,除了南韓電影也沒誰了;

還有什麼是南韓電影不敢拍的?

台詞更是字字見血,毫不留情;

還有什麼是南韓電影不敢拍的?
還有什麼是南韓電影不敢拍的?

以及南韓電影工業打磨出的工整類型片,說再多不如片尾這個長鏡頭來得有說服力。

[南山的部長們]以1979年南韓總統“樸正熙暗殺事件”為原型,重新創作了事發前40天的故事。

片名源自樸正熙在位期間,設立的南韓第一個情報機構中央情報部。中央情報部位于南山,高居大韓民國二把手的中央情報部部長們,被人們稱為“南山的部長們”。

還有什麼是南韓電影不敢拍的?

李秉憲 飾 中央情報部部長金規泙

是以,簡單來說這就是一個二把手企圖謀權篡位,但是最終反中圈套的故事。

相信很多人在看完[南山的部長們]後,腦海裡會浮現出許多過往曾看過的南韓電影。因為太像了,它還是印象裡南韓電影的配方。

還有什麼是南韓電影不敢拍的?

那麼究竟南韓電影這種似曾相識的配方,是何配方?

取一兩曆史,一兩現實,一兩痛苦,半兩自嘲和半兩自省,丢進政治研缽中細細研磨,最後再撒上民意,即得一味良藥——南韓政治電影。

什麼是“政治電影”?

政治電影,廣義而言,跟政治沾邊的電影都算,即“政治性電影”。

法國導演戈達爾曾給出這樣的定義:“政治電影不是拍政治的電影,而是‘政治地’拍電影。”

還有什麼是南韓電影不敢拍的?

法國導演戈達爾

以虛構或非虛構的方式,直接或間接地表達政治事件,反映或折射出這些事件中個人命運以及社會現實的波動。

如今再談政治電影,多認為它們是具有批判精神和諷刺意味的,展現電影創作者對現實的關注和反思。針砭時弊,猶如一把社會手術刀。

但在這個概念最早誕生的時候,它可不是手術刀,而是宣傳冊。

20世紀20-30年代,一戰結束後,二戰爆發前。

電影的政治作用開始受到重視,尤其以蘇聯和德國最為典型。通過電影工業國有化,全面接管電影創作。

也是以誕生了最早的一批政治電影,藝術價值讓位于政治效益,成為可對外展示的宣傳畫冊。

1919年的蘇聯電影[全世界無産者,聯合起來!]展現了蘇聯勞工的鬥争狀況;1925年,愛森斯坦的[戰艦波将金号]以“1905蘇聯革命”為背景,是首部在國際上産生重要影響的蘇聯政治電影;1935年,列甯格勒電影制片廠的[恰巴耶夫]塑造了蘇聯内戰争時期的英雄人物。

還有什麼是南韓電影不敢拍的?

愛森斯坦的蒙太奇代表作[戰艦波将金号]

同一時期的德國政治電影,則無一例外地鼓吹納粹統治,代表人物是女導演萊妮·裡芬施塔爾。

直到20世紀60-70年代末,東西方世界都不太平。“刺殺肯尼迪”、“布拉格之春”、“五月風暴”、“越南戰争”、“意大利罷工”、“124部隊刺殺樸正熙”…

國際局勢動蕩不安,恰好構成了各國政治電影宏大叙事的曆史背景。

亂世出神作,真正符合現代意義的政治電影正是出自那個時期——鮮明的現實主義傾向,深刻的人文主義關懷,影響力逐漸擴大。

第一部以揭露政治醜聞為目的的政治電影,來自1969年法國導演科斯塔-加夫拉斯的[焦點新聞],又名[Z]。“Z”代表着希臘字“Zei”,意為“生命”。

還有什麼是南韓電影不敢拍的?

[焦點新聞]獲1969年奧斯卡“佳外語片”和“最佳剪輯”兩項獎,同時提名了“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

緊接着世界各國的政治電影也前赴後繼問世,形成一股“政治電影熱”。

意大利電影[一個警察局長對共和國檢察官的自白]和[馬太奧蒂事件]、法國的[國家利益]、美國的[總統班底]和[刺殺肯尼迪](1973版本,非1991年奧利佛·斯通版本)、英國的[豺狼的日子]…

還有什麼是南韓電影不敢拍的?

[豺狼的日子]又名[刺殺戴高樂]

那麼另一個關鍵的問題來了:當時的南韓在幹嘛?

南韓政治電影:起步晚,跑得快,三闆斧

當時的南韓,亂,亂成一鍋粥。誰還有心思拍電影或是看電影呢?

就像電影[南山的部長們]所交代的背景:1961年5月16日,樸正熙發動軍事政變,推翻了民選政權。

還有什麼是南韓電影不敢拍的?

樸正熙在位的第二年,南韓政府制定了最早的《基本電影法》,接着出台了“事前許可制”的電影審查方式。

這是樸正熙高壓下的又一層枷鎖,将電影視作宣傳國政策的工具,由軍事政府監管。但凡涉及敏感題材的電影,是絕不可能通過審查的。

南韓電影幾乎看不到未來,一片黑暗。

真正的曙光出現在1997年,南韓頒布了《電影振興法》,内容涉及電影制作、電影審查、振興資金等十餘項,當時的總統競選人金大中公開承諾在“給予支援,絕不幹涉”的原則下廢除電影審查。

還有什麼是南韓電影不敢拍的?

南韓前總統金大中

1999年,南韓國會正式頒布《電影法修正案》:将在2000年以電影分級制取代電影審查。

數十年的束縛瞬時得到松綁,南韓電影的創作環境日趨寬松,電影作為民族産業的特性也逐漸凸顯出來。

對于憋壞了的南韓電影,即将迎來一波“報複性”創作,有争議的,夠敏感的,暴力血腥的,怎麼危險怎麼來。

于是我們明白了,為何随後會有那麼多優秀的南韓政治電影井噴出現。

打開這道閘的,是1999年姜帝圭執導的[生死諜變]。

還有什麼是南韓電影不敢拍的?

[生死諜變]

這部以南北韓特工鬥智鬥勇為主線的電影,自1999年2月13日在南韓上映以來,以621萬人次創造了當時南韓影史的票房記錄(南韓電影票房排行以觀影人次計數),打破了原先[泰坦尼克号]417萬人次的記錄。

還有什麼是南韓電影不敢拍的?

[生死諜變]上映後的市場占有率近40%,是當之無愧的“國民電影”

[生死諜變]不僅吹響南韓電影工業振興的号角,也開啟了新世紀南韓政治電影的黃金時代。

雖說創作題材非常廣泛,南韓政治電影最愛拍攝的也無非以下這三類,也是南韓政治電影“三闆斧”。

其一是發生在20世紀80年代初的GZ事件。

回顧新世紀以來的南韓政治電影,以GZ事件為背景的,或是涉及此事件的作品,在品質和數量上都是領先的。

按照時間順序,代表作有[薄荷糖][古老的庭院][華麗的假期][南營洞1985][辯護人][樸烈]等。

還有什麼是南韓電影不敢拍的?

李滄東[薄荷糖]

其中知名度最高的是[華麗的假期]和[樸烈],分别從參與者和旁觀者不同角度看待這一事件。

[樸烈]還以1218萬觀影人次的票房,成為2017年南韓電影票房冠軍。南韓政治電影的高産出和南韓群眾樂于買賬,這二者也形成了良性循環。

而最新的[南山的部長們],亦可看做是[樸烈]的前傳。

其二是南北韓的曆史創傷。北韓半島以“三八線”為界,分裂成北韓和南韓。

分治是朝韓群眾内心深處永遠的創痛,這也是南北韓題材的南韓政治電影始終觸及的核心。

從最早的[生死諜變]到[雙重間諜]再到[共同警備區],還有[收件人不詳][大膽家族][歡迎來到東莫村][隐秘而偉大][豆滿江][鐵雨][特工]等。

還有什麼是南韓電影不敢拍的?

張律[豆滿江]

可以發現,南北韓題材的電影,涉及到的類型很多樣,有諜戰片、喜劇片還有文藝片。

其中南北韓之間的特工間諜對決最為常見,在民族分裂的背景下,既互相暗鬥算計,實為同胞,仍保有兄弟情誼。

還有什麼是南韓電影不敢拍的?

[共同警備區]

用[共同警備區]導演樸贊郁的話說就是:“分離不是悲劇,而是諷刺。共同警備區既然不是單純的分離,就作為象征性的場所具有意義。在那裡如果超越界線,玩笑就會變成悲劇。”

其三是二戰的人文反思,南韓作為日本殖民地,及其所遭遇的戰火摧殘。代表電影有[韓吉洙][登陸之日][暗殺][鬼鄉][德惠翁主][軍艦島][我能說][詞典]等。

還有什麼是南韓電影不敢拍的?

[軍艦島]

除了這“三闆斧”之外,南韓政治電影另一種更直接的表達就是根據真人真事拍攝的紀錄片。

有根據樸槿惠“閨蜜幹政門”拍攝的[總統小姐];有已故總統盧武铉的相關紀錄片[我是盧武铉];有聚焦于南韓前總統李明博官商勾結的[共犯者們];以及調查李明博行賄基金下落的[水庫遊戲]等。

還有什麼是南韓電影不敢拍的?

[共犯者們]海報

上世紀的60-70年代,在世界激蕩,政治電影紮堆出現的時間點,南韓電影缺席了;新世紀伊始,南韓電影後來居上,如今除了“電影工業”與“類型片”,“政治電影”也成了南韓電影一個重要的标簽。

政治電影就是最大的商業電影

黃建新導演說過:“政治題材是類型電影中的一種。政治電影就是最大的商業電影,内容所輻射的影響面是最大的。”

所謂類型片的“類型元素”,指這類影片中指涉和宣洩觀衆欲望的部分,進而擷取商業利益。

當我們把政治電影當作類型片來看待,它的“類型元素”是什麼?

是“權力”,這是政治電影的類型元素。

還有什麼是南韓電影不敢拍的?

這又間接造就了政治電影作為類型片的奇觀——權力鬥争,個人鬥争群體,上層内部鬥争,還有階級之間的鬥争。

政治電影在“權力鬥争”這一核心之下的表達,不僅限于狹隘的單一形式,它可以和各種類型片進行融合,戰争片、喜劇片、愛情片、公路片都可以。

還有什麼是南韓電影不敢拍的?

與喜劇片融合的[歡迎來到東莫村]

還有什麼是南韓電影不敢拍的?

與愛情片融合的[間諜女孩]

換句話說,世界上本沒有政治電影,又或者每部電影都是政治電影。

如此一來,那些關乎傷痛,關乎遺忘,關乎失去的曆史事件,在娛樂性和商業性的包裹下,進一步得到消解。對于南韓觀衆而言,接受起來便更沒有障礙。

也難怪在南韓影史上,票房破千萬人次的26部電影中,政治電影占到了6部:[國際市場][暗殺][樸烈][太極旗飄揚][辯護人][實尾島]。

還有什麼是南韓電影不敢拍的?

[太極旗飄揚],觀影人次1174萬

南韓政治電影逐漸已成了最具票房号召力的類型電影。南韓電影人負責提升電影的藝術價值,而發行和制作體系則負責擴大它的影響力。

借你酒杯,澆我塊壘。

從南韓說回到我們。我們為什麼愛看南韓政治電影,對着别人家的曆史創傷抹眼淚,再默默為其打上五星好評?

“創作者選擇某個曆史年代作為被講述的年代,将他們的人物故事,安放在某些曆史場景之中,其重要依據,無疑是他們所置身的社會現實。”

還有什麼是南韓電影不敢拍的?
還有什麼是南韓電影不敢拍的?

當我們在為南韓政治電影打分時,我們在為什麼打分?

不僅僅隻是為這一部電影打分,也是在給我們渴望的電影創作環境打分。

參考資料:

[1]嶽聖淞.電影與國際政治:權力、表象與建構[ N ].重慶交通大學學報,2017

[2]張燕.南韓政治電影近年來的創作觀察[J].電影評介,2019(9)

[3]聶欣如.作為類型片的政治電影[J].藝術百家,2019(2),131-136

[4]峻冰.主流話語的生動言說:南韓當代政治電影淺析[J]

[5]淩振元.論風行世界影壇的“政治電影”[N],上海師範大學學報,1995(4),76-82

[6]嶽莉.南韓政治事件電影研究[M],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7

如何評價[南山的部長們]這部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