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與長子和幼子相比,中間出生的子女對家庭穩定性和認同上評分更低

兄弟姐妹帶來了非常獨特的适應性問題,而且在人類的進化曆史中不斷地反複出現。

首先,兄弟姐妹是一種主要的社會聯盟,畢竟,你和你的同胞的遺傳相關度是50%。但與其他親屬不同的是,同胞也是争奪父母資源的主要競争者,父母已經進化了對部分子女的偏愛。親子沖突理論告訴我們,父母和子女很難在最佳利益的觀點上達成共識。這就使得子女們一直面臨這樣一個适應性問題:為了從父母那裡獲得資源而互相競争。鑒于存在這樣的沖突,是以我們不會奇怪為什麼同胞之間的情感總是愛恨交織、自相沖突。

在一項引人注目的研究分析中提出,由父母所施加的适應性問題為子女們創造出不同的“生态位”,其中的差别主要取決于出生的順序。具體而言,由于父母常常偏愛長子(女),是以一般來說長子(女)都較為保守,更有可能維持現狀。但是,次子(女)卻很難通過維持現存的結構來獲得資源,是以他們需要依靠反叛行為才能達到目的。根據Sulloway 的觀點,接下來出生的子女特别是中間的子女—會發展出一種更加叛逆的人格,因為如果維持現存的次序,他們獲得的資源将是最少的。然而,幼子(女)往往會得到父母較多的投資,因為父母通常會停止對其他孩子的關注,将主要精力和資源都投資在他們最後這個直接的繁殖載體身上。

進化心理學家已經找到了支援這些預測的部分證據。他們發現,與長子和幼子相比,中間出生的子女在家庭穩定性和對家庭的認同上的評分更低。比如,中間出生的子女很少把遺傳親屬當作他們覺得最親近的人,他們也不大可能成為掌管譜系關系的角色。

上述結果和其他研究發現的理論提供了支援:出生順序會影響個體對生态位的選擇,長子(女)更有可能和父母建立牢固的感情,認為父母是可以依靠的對象,而中間出生的子女則更有可能向家庭之外的人尋求聯盟。有趣的是,即使父母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孩子,中間出生的子女所獲得的總投資仍然是最少。其中的原因在于,長子(女)在生命早期得到了父母的全部投資,因為當時其他孩子尚未出生;而在哥哥姐姐建立自己的家庭之後,幼子(女)就可以完全享有父母的所有資源。相反,中間出生的子女總是要和其他人分享父母的資源,因為他們的全部成長過程中一直有同胞在其左右。是以,即使父母努力地公平對待每一個子女,中間出生的子女還是會吃虧,這也許正是中間出生的子女對他們的家庭缺乏認同感的原因所在。

(巴斯《進化心理學》讀書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