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哦!《我們的父輩》

作者:吳營洲文存

哦!《我們的父輩》

吳營洲

《我們的父輩》是部德國電影,共三集,每集九十分鐘。

該片是以五個柏林青年為切入點,講述了1941年至1945年德國二戰時的一些往事。

這五個青年分别是:威爾海姆(哥哥)、弗裡德(弟弟)、夏洛特(女護士)、格裡塔(女歌手)、維克多(猶太人)。

他們是非常要好的朋友。

哦!《我們的父輩》

威爾海姆的覺醒

威爾海姆是個典型的熱血青年、愛國青年、有志青年!

當然,這是影片開始時他給人們的印象!

在納粹決定入侵蘇聯時,他便自告奮勇穿上軍裝,奔赴了戰場。

在戰場上,他作戰勇敢,不懼生死,沖鋒在前,指揮有定,便很快升為少尉。

也是以,他成了一個标準的戰鬥英雄,或成了一個典型的殺人機器。

但他終歸年輕,心地仍很善良,當他看到納粹軍人不分男女老幼地屠殺平民,屠殺猶太人,以及屠殺戰俘時,内心頗為震撼,乃或不适。

随着戰争的推進,或拖延,他漸漸地開始了反思:這場戰争的意義何在?

這個念頭或許一閃就過去了!

但戰争依舊進行着!

由于戰鬥減員太多,而補充來的新兵,年歲越來越小,有的竟隻十二歲!

當新兵向他報到,準備介紹自己的名字時,他說:若是四個星期後你還活着,再告知你的名字!

這些稚氣未脫的少年,在他的眼裡隻是一号、二号、三号……

此時他真的心若鐵石、了無悲憫嗎?

不得而知!

或許是,或許不是!

然而當戰争進行到後期,德國的敗局已定時,上司仍指令他帶領士兵奪取一個電台。

他困惑了!

他說:整個西西裡島都丢了,竟還用我一個連的生命,去奪取已是廢墟的半條街,有意義嗎?

但指令終歸是指令!身為軍人的他,不得不無條件執行!

果然,他的士兵全都陣亡了!

唯有他,因被炮彈震暈而得以幸存!

此後,他獨自躲進一處廢棄的房屋,“隐居”起來。

此時的他,已由一位熱血的戰鬥英雄,變成了一個厭戰的懦夫。

時隔不久,他被德軍搜查隊發現了。

于是他被視作逃兵,并被判處死刑。

然而就在執行前,他被改判去懲戒隊,進行打掃死屍等等事。——據說這是因為當時的德軍太缺人手了!

在懲戒隊,他的上司讓他去燒毀駐地不遠處的一棟房舍。他拎着汽油桶走了過去,進屋一看,見到了兩位相依為命的俄羅斯老人,老人請他坐下、喝茶……

他意識到,這是老人的家……

此時的他,已經恢複了人性,他不能再幹傷天害理的事……

見他并沒有把那棟房舍燒掉,他的上司幾乎要把他掐死……

戰争結束了,威爾海姆幸存了下來!

哦!《我們的父輩》

弗裡德的蛻變

弗裡德是個典型的文學青年,愛讀書,很文靜,有思想,不盲從,并厭惡戰争。

他是忍受不了他父親嘲諷他膽怯、窩囊後,才賭氣穿上軍裝,随哥哥一起奔赴戰場的!

在戰場上,他的行為自然也受到了戰友的嘲諷!

稱他膽怯、窩囊、貪生怕死等!

他哥哥對他也深感丢人。

但他的心是善良的,是敏感的,是懂善惡的,是富有正義感的!

而他卻在戰場上目睹了衆多的血腥的、極不人道的、有違人性的場面!

最為驚悚的一則是,當黨衛軍驅趕、毆打一群猶太平民時,尤其是有個黨衛軍抱起一個年約十一二歲小女孩兒進行狂揍時,許多人都熟視無睹,而他卻實在看不下去了,終于挺身站出來進行制止!

這時,走過來一個納粹上校。

納粹上校讓那個黨衛軍放下小女孩兒。

小女孩兒站在地上,納粹上校非常友好地給小女孩兒糖吃。

小女孩兒戰兢兢地接過來吃,正吃着時,那個納粹上校卻突然拔出手槍,照着小女孩兒的後腦勺乓地就是一槍……

霎時鮮血四濺!

他被驚呆了!

正應了他從前說過的一句話:“戰争能把人性最陰暗的一面展現出來!”

此後的他又該如何?

他左右不了戰争!他左右不了他人!甚至也左右不了自己!此時的他,隻求一死!

當蘇軍飛機在夜間進行轟炸時,他故意抽煙以暴露目标!

以緻冰雹般的炸彈普天而降,火光沖天!

事後,他被他的戰友揍了個半死!

而在一次戰鬥中,他身邊的戰友都犧牲了,他也陷入了蘇軍的搜剿中。

于是他急中生智,換上蘇軍軍裝,并說着俄語逃回了己方陣地。

然而臨近己方陣地時,竟被戰友錯認,一槍打了過來,子彈從他的胸腔瞬時穿過,他當即仆倒在地!

慶幸的是,子彈偏離了心髒一厘米!

他被送往戰地醫院時,醫生已認為沒救了,是他當護士的好友夏洛特苦苦哀求,醫生才為他做了手術,并救活了他!

當他傷愈後,便退役回了柏林,到家後卻受到了父親的再度嘲諷,也受到了一群愛國憤青的譏笑,于是他不顧母親的苦苦哀求,重又傳回了戰場!

重返戰場的他,竟就像換了個人:開始射殺手無寸鐵的平民,并讓無辜的平民走在前面給他趟地雷,還做了絞刑的最後執行人……

他變成了他哥哥從前的樣子:冷血而剛毅!

他也變成了他此前最為讨厭的那類人。

一個文靜、怯懦的青年,成了戰争機器上的合格的螺絲釘!

當然,他的心底還是有着一份善良或正義的,諸如他在千鈞一發之際,救下了他昔日好友維克多,并射殺了那個射殺猶太小女孩兒的納粹上校!

他最後的那組鏡頭是:當他及他的戰友等被蘇軍重重包圍時,寫下遺囑類的東西,并告訴他人可以投降、可以保命,而他卻端着槍徑直向前沖去,終于死在了亂槍之中……

他用他的死告訴身邊的人:怎樣才能活下去!

哦!《我們的父輩》

夏洛特的單純

夏洛特和是個心地單純的女青年。

她和威爾海姆一樣,也是一心想為國效力。

且她一直暗戀着威爾海姆。

因而當威爾海姆決定走上戰場時,她也報名成了一個戰地護士。

她也認為能為軍人服務,是她最大的光榮!

然而到了戰地後,她直接面對的,就是淋漓的鮮血,就是撕心揪肺的嘶嚎,就是辛苦而徒勞的救治,就是一個個年輕生命的逝去……

她沒有想到戰争是這樣血腥!

但她不僅心地單純,而且是被洗過腦的:

她出于“對國家的忠誠”,竟然舉報了一位在戰地醫院當護士的且幫助過她的猶太婦女莉列亞……

然而更為殘酷的是:當她聽說她暗戀的威爾海姆死了之後,當她乞求戰地醫院的醫生救活了她生命垂危的好友弗裡德之後,竟然把自己最最珍貴的獻給了那個年長的可以做她父親并已秃頂的醫生……

這是對生命的徹底無望,這是對生命的某種報答,這是對生命的最終祭奠……

她的青春,她的愛情,她的生活,她的一切,都被希特勒親自發動的那場史無前例的戰争而毀了……

令人最最難忘的一個鏡頭或是,當她看到威爾海姆活生生地站在她面前時,那份傷心欲絕的痛哭……

這個心地單純的女青年是被洗過腦的,然而殘酷的戰争又給她洗了遍腦,尤其是在她出賣了那個當護士的猶太婦女後,對世事,對人生,有了一個全新的認識!

她感到愧疚!

她想忏悔!

她想自我救贖!

于是,她盡力呵護那個在戰地醫院服務的俄羅斯女孩兒……

于是,她有意破壞治療效果使傷員拖延重返戰場的時間……

然而,當德軍戰敗她所在的戰地醫院全面撤退時,她為了尋找那個俄羅斯女孩兒,竟然沒有來得及乘上撤退的汽車……

她和那個俄羅斯女孩兒依然在救助那些未能撤走的重傷員……

然而,更為令人震驚的是,當蘇軍士兵攻占了這所戰地醫院後,不僅一一槍斃了未能撤退的重傷員,還強暴了她……

哦!《我們的父輩》

格裡塔的幼稚

格裡塔是個典型的文藝女青年,喜歡唱歌,渴望成名!

她既有歌唱天賦,也算是天生麗質,若是在正常時期,她成為一個歌唱演員似乎也是情理中事。

然而戰争爆發了!

她的三位好友已上了戰場,而她的猶太人戀人維克多,生命已受到了威脅……

然而她在名利的誘惑下,竟做了掌控着生殺大權的納粹高官馬汀的情婦。

當納粹的排猶、滅猶形勢日漸顯現的情況下,她乞求馬汀為她的戀人維克多辦一個離開德國的通行證。

格裡塔盡管單純幼稚,但也十分善良,十分善解人意,她為了不讓自己的戀人有更多的心理負擔,她主動地,甚至決絕地,提出了和自己的戀人分手……

她自然如願拿到了自己戀人的離境證明!

這自然是她的情夫馬汀給她辦的!

然而令她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甚或是令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當維克多拿着通行證準備離境時,半路上竟被馬汀派人給秘密逮捕了!

并将維克多送上了去往奧斯維辛集中營的火車。

但對此,格裡塔一無所知。

當格裡塔被馬汀玩膩了,或感覺格裡塔威脅到了自己的家庭,馬汀便以慰問前方将士之名,把格裡塔遠遠地打發到了蘇聯前線。

在蘇聯前線,格裡塔不僅見到了她的另三位好友,還看到了戰争的殘酷,更看到了德國必敗的大趨勢!

在她重回柏林後,在一個酒吧,她面對着那些依然沉浸在形勢一片大好不是小好的愛國青年,面對着那些喝醉了的後備軍人,她說道:“我們不可能赢得勝利了!”

就為這句話,稱她是散布悲觀情緒、擾亂軍心等,便将她逮捕了!

在審訊室,馬汀見到了她。她對馬汀說:“你不能讓我蹲監獄!讓我蹲監獄,就是讓你的孩子也蹲了監獄。我懷孕了!”

然而令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那個馬汀聽後,竟然一計重拳打在了格裡塔的肚子上。

格裡塔當場倒地!

随後,格裡塔果然進了監獄。

在監獄裡,她思前想後,已是萬念俱灰!

一個極有天賦,并懷揣理想的年輕人,就這樣,被時代,或被某些人,生生毀掉了!

然而,當德國敗局已定,馬汀便來監獄找格裡塔,希望她能夠出個證明,證明他曾幫助過猶太人!

但被格裡塔拒絕!

盡管她此時依舊不知道她的戀人并沒有如願離境!

格裡塔此時的一句話說得很好:“你的命需要猶太人來保護嗎?”

然而依舊令我萬萬沒有想到的是:

格裡塔在德國投降之前,被納粹黨徒槍斃了!

哦!《我們的父輩》

馬汀的“壞”

在這部影片中,納粹高官馬汀的“壞”,或是有目共睹的,或也是異口同聲的!

可是,他的這種“壞”,是與生俱來的?還是後天練成的?

他是因“壞”才當了高官,還是當了高官才變“壞”的?

這或是一個類似“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

或許他若不“壞”,可能就當不上高官;當上高官後,在那個邪惡的體制内,也容不得他不“壞”!

當然,他的“壞”并不表現在他利用權勢誘惑或勾引一個文藝女青年上!

而是他明一套暗一套!

明裡謙謙君子、滿滿正氣,暗裡心狠手辣、全無底線。

一個人怎會這樣“壞”呢?

這樣“壞”是不可以的!

天理不容的!

且不說他為格裡塔的戀人辦了“離境證明”這件事,這是一個稍有道德底線的人做得出來的嗎?

還有他打在格裡塔肚子上的那計重拳!這是一個稍有理性的男人做得出來的嗎?

當德國的敗局已定,他竟掏出槍,要把自己的妻子及五六歲的女兒斃掉!這是一個為人父、為人夫做得出來的嗎?

當然,影片中并沒有他開槍的鏡頭,或響起的槍聲,但這種慘無人道的喪盡天倫的行徑,他肯定是做了,隻不過被導演為了觀感等給“模糊”過去了!

當然,馬汀也是聰明的!

一點兒頭腦都沒有的人,在那種體制内,肯定不在少數!

這是毋庸置疑的!

因為在一個主義、一個思想的架構下,不會容許任何人有任何雜念的!

但像馬汀這樣有頭腦、善機變的人,肯定更是大有人在!

自古至今所有的“壞事”,尤其是一些罪惡滔天的事,都是極聰明的人幹的!

正如監獄裡關着的真正的壞人,都是能人!

影片中關于馬汀的最後一個鏡頭,依舊是我萬萬沒有想到的:

馬汀這個納粹高官,竟搖身一變,成了美軍的雇員,或成了西德政府的官員。

哦!《我們的父輩》

幾句贅語

據說這部影片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拍得也很真實。

真實得像部紀錄片。

它是由德國人拍的。

也是以德國人的視角來講述二戰的。

但整部影片都充滿了反思。

各個方面的反思。

對德國本身的罪惡,包括對曠世領袖希特勒的罪惡,包括對錯誤路線執行者的罪惡,應該是沒有任何掩飾的!

這很難得!

沒有反思,就沒有進步!

印象裡誰曾說過這樣一句話:曆史的最大教訓,是記不住曆史教訓!

德國記住了!

德國的年輕一代記住了,是以才拍了這部電影,并冠名為“我們的父輩”!

他們對他們的父輩,沒有讴歌,沒有貶斥,這是真實的記錄!

但無處不彌漫着反思!

德國的新一代上司人也記住了,是以才有了1970年西德總理勃蘭特在華沙的驚天之跪。

他說:承認責任有助于洗刷良心,面對百萬受害者,我隻做了在語言力不能及的情況下一個人應該做的事。

有人說:跪下去的是一個勃蘭特,站起來的是整個德國。

也有人說:懂得忏悔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

當然,該片對其他國家的“罪惡”,也沒有任何掩飾!

諸如排猶一事上,德國如此,烏克蘭如此,波蘭如此,蘇聯也如此。

這些國家的做法及性質,如出一轍,差別僅僅是數量的多少!

令人頗為詫異的是,拍攝該片的德國人,竟然對敵國的蘇聯說了幾句好話:

其一,被夏洛特出賣的那個猶太婦女莉列亞,竟然死裡逃生,成了蘇聯紅軍的政委。當她發現士兵強暴了夏洛特後,馬上呵斥道:“我們是解放者,不是強奸者!”

其二,那個蘇聯紅軍女政委占領醫院後,立即就把在戰地醫院當護士的俄羅斯女孩兒以“俄奸罪”給槍斃了,卻留了夏洛特一條命,當夏洛特問她為什麼,她說:“冤冤相報何時了!”

該片中許多細節都可圈可點!恕不細談!

哦!《我們的父輩》

閱讀原文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