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對于大家來說,恐怕都不陌生了。古代有錢莊,現代有銀行,無論何時何地,都有能夠滿足國人儲蓄需求的機構出現。

中國人愛存錢的愛好,已經是全球聞名了。作為全球第一儲蓄大國,盡管我國的儲蓄率斷崖式下滑,但是排名仍舊是全球第一。
根據央行釋出的《金融統計資料報告》顯示,截止到2021年3月份末,我國的人民币存款餘額220.92萬億,同比增長了9.9%。很顯然,即便是經過了疫情的影響,國人的存錢能力仍舊毋庸置疑。
與此同時,大家的存款熱情,也展現出了大家對于銀行的信任,畢竟,大部分國人都把自己的“家當”放在銀行裡,這對于銀行來說,也是一筆不錯的買賣。
不過,儲戶對于銀行十分信賴,但是銀行卻沒有這麼信賴儲戶。相信去過銀行辦業務的朋友都知道,銀行的每個辦事視窗上,都貼了這麼一句話:離櫃概不負責!
這句話的意思大家都知道,那就是無論取錢還是轉賬,在離開櫃台之前一定要确認好,因為一旦離開櫃台,即便是少給你10萬塊錢,銀行也不會承擔任何責任,錢也不會再還給你。
對于這個辨別,很多人都覺得是銀行的“霸王條款”,而原因也十分簡單,儲戶少拿錢銀行概不負責,但是一旦儲戶多拿錢,事情可就沒那麼簡單了……
此前,一位福建省的儲戶到當地的一家銀行取款,取款數目是4萬元,而銀行從業人員受理業務後,因工作失誤給了儲戶5萬元,該儲戶拿到錢後便離開了銀行。
到了晚上對賬的時候,銀行的從業人員發現少了1萬塊錢,檢視視訊後發現,錢是給了白天的一位儲戶。
看到這裡,很多人都會下意識的想到一句話:離櫃概不負責。事實也确實如此,一般情況下,銀行都會以“離櫃概不負責”這句話來應對儲戶少取錢的情況,是以,在儲戶多拿錢的情況下,大家也會理所應當的認為,這筆錢是不需要歸還的。
結果恰恰相反,銀行多拿你的錢沒問題,但是你多拿銀行的錢,那問題可就大了去了。
對于福建該儲戶多取走銀行1萬塊錢的事情,銀行的從業人員在得知情況後,第一時間聯系了該儲戶,但是該儲戶以“離櫃概不負責”為由,拒絕償還這筆1萬元的取款。
不得已的情況下,銀行隻能選擇起訴該儲戶,而最終的結果也令人意外,在法院面前,“離櫃概不負責”這幾個字并不管用,最終法院以“構成不正當得利”為由,對該儲戶進行的判罰,這1萬元最終還是回到了銀行的口袋。
對于這樣的情況,其實大家并不陌生,原因也十分簡單,銀行的要求隻針對儲戶,一旦儲戶多拿了錢,最後仍是要還給銀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