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一直在網上看到少年感這個詞,很多人說少年感是無論經曆什麼,歸來卻仍舊有顆少年之心,像孩子一樣簡單,像孩子一樣單純,像孩子一樣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我覺得這些答案還不夠直接,沒有那種一下子觸動我心底的力量,直到看到《你好生活》裡,尼格買提問董卿這個問題,董卿回答:少年感是仍舊相信,我方才覺得我找到了答案。
随着年齡的增長,我們長大了,經曆了很多事情,開始改變,變得勢利,浮躁,充滿社會的黑色,選擇不再相信,不相信别人,不相信婚姻,不相信愛情。可是盡管如此,在這個世界上,仍舊有人在相信,堅守着那些我們以為會消失的美好的東西,不是嗎?

看完電影,我們不知道林健一是不是一個相信愛情愛情的人,可是他的所有舉動都展現着他對立維無比深沉的愛。因為愛,他忍受了所有因為這個人給自己帶來的痛苦,接受他有妻子有孩子這個事實,甚至在王立維死後承擔起照顧立維孩子的重擔,除此之外,他還毫無怨言的照顧着王立維生病的母親,在外人看來,為什麼呢?
他一個人,靠着自己教鋼琴的工資,照顧着一個常年卧病的老人,一個上國小的孩子,可想而知壓力多大,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委屈。正像是小悠宇說的那樣,如果他不用照顧他,他會輕松很多。我想林健一自己也很清楚,脫離了這一老一少,他的人生将會有多輕松,他可以重新開始自己的人生,重新上路尋找新的夫妻,可是他卻選擇了最難走的那一條,隻因為他深愛着立維,他答應過他要好好照顧悠宇。
因為這份愛,在周秀玉(王立維母親)去世後受到質疑,很多人懷疑他是為了順理成章地獲得遺産,他百口莫辯,隻得說出這個不被世人接受的愛情。
一個癡情,善良,信守承諾,脾氣又好的人,林建一似乎太過完美,像個聖人。不知道是不是導演也發現了這點,他太完美了,是以故意安排了一場他與一個陌生網友的激情戲。讓人看了之後,會突然松了一口氣,原來他也是一個人啊。
因為台灣的同志終于合法了,是以最近兩年台灣出來了不少的影視作品,但是就我看來,電影好像沒有電視劇拍得好。
《親愛的房客》整體的節奏都很緩慢,叙事方式是穿插式的,和之前台灣出的那個《誰先愛上他的》這部電影的叙事方式和節奏都很像,一個調調的,個人不太喜歡。原因有二,一是過于壓抑,沒有像《神秘而偉大》裡面的那種悲壯,這部電影整體基調也是灰色的,帶着壓抑,可是他壓抑中帶甜,有自己的故事線,有很多讓人感動又很帶感的故事情節。也沒有《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這樣帶着夏天的緩緩的藍調與青春,讓人心動又心疼的暗戀悸動,又沒有《斷背山》的那種以一生為線慢慢叙述,讓人不斷期待兩人未來走向的好奇與結局的遺憾。
對比下來,整部電影其實不管是愛情還是親情這兩條線都沒有很好的去拍好,導演大概想要表達得太多,但是電影的時常又有限制,以至于每個觀點都點到一點,沒有很好的講述好這個故事。不過好在演員們演技都線上,還是讓我有所反思,人人平等,愛愛誰就愛誰,請不要用有色的眼光去看待别人。
你要知道,這個世界本沒有規則,你覺得最初創造那些規則的人就絕對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