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曾任台灣最成功的商業電影導演朱豔萍。
與吳宗賢、吳夢達、曾志偉、林新如、雪村等在大陸人随便拍了拍"一石二鳥"的部。
結果,票房收入達到1600萬元,相當于同期台灣同類型華語電影票房的數百倍。
因為早在2001年,台灣還沒有一部本土電影票房超過20萬元。
朱豔平笑了笑。

進入21世紀,内地電影市場快速增長(年複合增長率超過30%)和内地資本崛起。
港台演藝圈北上"淘金熱"的趨勢日趨明顯,最誇張的時候TVB曾經"空巢",看皇帝後"逃"——
2011年,林保怡宣布與TVB解除合同,2014年是林宇,2015年是胡,2018年是陳浩。
更何況,徐克、陳可欣、劉偉強、爾東升等香港導演在過去十年中幾乎從未拍過一部純香港電影。
在台灣導演中,朱豔平是寶島北上"第一人"。
朱豔平
早在2000年,朱豔平就将目光轉移到了大陸。
由因《巨人》而在全國各地發紅的趙薇執導,在大陸可以繼續吃虎隊老書的吳啟龍主演的《神奇女俠破天棄天》。
在接下來的10年裡,演員出身的導演阮承澤、流星花園的導演林和龍、《騾子英雄》的導演蔡月勳等人紛紛北上。
紐扣成澤
就連侯孝賢也無法"逍遙法外",2015年在大陸資本的經營下拍攝了《刺客的隐母》。
曾與楊德昌、侯孝賢合作過的導演陳國富,移居大陸後一直在從事監督工作,比如大陸觀衆熟悉的電影。
《天無賊》、《唐山大地震》、《集結數》、《死人傑系列》、《風之聲》、《尋龍》都出自他之手。
用馮小剛的話說:大陸電影真正的監管體系,要從陳國富開始,他會對劇本給出非常具體的建議。
陳國富
但
在21世紀頭十年在大陸電影市場"非常受歡迎"的台灣導演,在接下來的十年裡,很快就陷入了集體的"焦慮"。
陳國富的《死人街》系列因為賠錢被停播。
朱豔萍自2010年以來的電影幾乎沒有賺到多少錢,小京騰、姜淑英、謝娜、大鵬主演的《宅男》隻拿了134萬票房。
程偉浩的電影《捉鬼敢死隊》1.11億票房估計也很難回歸。
陳轶賢執導了投資4億的賽車電影《于風雲》,由周繼倫親自出資參演,整合兩岸資本,并擔任制片人、客串主演。
這是周東麗的妻子坤玲的中文作品。
結果,豆瓣為4.5美分,以502.9萬的票房損失了近4億。
《于風雲》也是昆玲主演周東客串強片
2021年5月,将有另一部名為《秘密訪客》的電影,該片在上映前曾被稱為《殘酷營》。
因為段紅、郭富成這一年的主要角色,這幾年的工作并不是要演一個強男到底,還是把終極BOSS藏起來。
影片中兩個孩子的"出生"也是殘酷的:
"唐唐"系列"一笑很勢利"的斯諾-張子峰。
"秘角""我才算"朱朝陽-榮玉樹。
是以,市場普遍看好這部電影。
《寶島》中來自台灣的導演陳正道将他的新作描述為"新型柔性懸疑電影"。
但是結果呢?
《秘密訪客》拿下了5.7分,在當年最重要的電影季中以不到1.9億的票房收官。
口碑票房雙雙撲。
不少觀衆看不清迷霧,最後不得不從評論家的解讀文章中修複觀看體驗。
對于一部電影商業電影來說,失敗是寫在臉上的。
陳正道目前是台灣導演在大陸的代表,此前憑借懸疑片的片名,原《催眠大師》、《記憶大師》都是同類型中國電影中的佼佼者。
但它也沒有逃脫台灣導演在大陸市場的"微"和"票房毒藥"。
原因有二:
首先,畢竟還是"水和土都不能接受"。
與大陸導演相比,台灣導演早年更具國際視野,對好萊塢沖擊下本土電影市場的表現有更深刻的了解。
是以,在21世紀初,他們進口了更具娛樂性的西式商業電影,這些電影是内地導演做得不好,大陸觀衆非常需要的。
太受歡迎了。
但市場并非一成不變,内地電影市場從好萊塢的霸主地位,到近五六年已成為全國電影的世界。
看看今天大陸票房前五名,一個是國内水,其中四個是尚未出生的柯本導演作品。
市場購買更多有效的東西是什麼?
以創新精神,與内地觀衆有很大的共性,具有話題效應。
但這恰恰是港台導演,特別是台灣導演的弱點。
因為他們不是在S長大的,過去積累的生活經曆,給大陸觀衆建立共同的感情是不适用的,是以很容易"脫離現實"。
改編自一部軟科幻小說,《捉鬼敢死隊》也有現實和空中夾擊的問題
比如陳正道的《秘密訪客》。
一些網友直言不諱:
"這麼高昂的故事..."
是的,這個故事最大的問題不是它沒有意義,而是它太脫離現實,一個空洞的貴族學校,一個空洞的社會。
當你離開現實時,很容易缺乏力量。
陳正道說"柔性懸念",點解決?
不是把刺激直接扔到觀衆的臉上,而是通過電影的"視聽語言"和故事本身,給觀衆帶來更長久的回味和思考。
然而,沒有真正的空間情感束縛,這種回味是很不情願的,還是隻在導演的"偏執狂"。
也許有人會說,"寄生蟲"不是很"頭頂"?
但《寄生蟲》擊中了南韓社會的痛點,誇張并不意味着不切實際,相反,其核心是很南韓社會現實和表達清晰有力。
其實,與這些年的台灣電影相比,《寂寞的味道》、《學生的威脅》、《沉默》、《親愛的房客》有着非常鮮明的社會現實。
例如,《親愛的房客》專注于社會收養制度的轉變。
《沉默》改編自2004年至2012年在台南一所學校發生的164起真實的校園性侵犯事件。
而大陸現實主題,他們選型尺度都難以把握,天生就比大陸導演有認知劣勢。
為了避免麻煩,劇本經常懸而未決。
這使得台灣導演更傾向于在大陸拍商業片。
二是資本被工具人挾持
有人說一張電影票,半個首都局。
過去10年,資本對内地電影的影響是不言而喻的。
與内地董事相比,大多數港台董事在這一制度下扮演着工具的角色。
因為他們可以保證在資本要求下完成産品。
比如《資本論》就覺得,一個演員和一個女演員會在當天最熱門的話題上賺很多錢,然後需要一個能把這些"利潤元素"儲存到遊戲中的人。
2008年左右,因為周傑倫改變了電影業巨大的話題性。
資本迫切需要周傑倫的中文大片。
是以也了解台灣藝人,也豐富了商業類型的電影交易經驗,朱豔平被分階段經營。
他執導了兩部由周東主演的電影,《大籃子》和《刺猬》。
再看看陳正道,打開履歷就會發現,拍攝懸疑片在内地有名,其實經常拍愛情片,甚至是"跨界"電視劇。
比如翻拍自南韓熱門電影《重返20歲》,盧偉、楊子山、惠雅儀、陳百軒、趙立信等主要演員都精心搭配資本。
加上原本沒問題的故事,隻需要一個聽話能幹的導演落地。
陳正道的多元化,讓他成功拿下了導演的職位。
自2012年以來,騰訊、萬達和阿裡一直處于行業前列。
而在工具之下,自然會有更多的方式和噱頭,更少的靈氣和魅力。
因為電影畢竟是門藝,越功利,但越難磨出一流的作品。
《戰狼2》、《你好,李歡瑩》、《哪兒》、《流浪地球》雖然有辦法,但也有自己的回程。
給觀衆帶來驚喜,創造其票房神話。
在大陸的台灣導演,往往作為"工具人",似乎在這種對立面上沒有發言權。
但真的不是嗎?
陳正道在接受采訪時說:
"最近在台灣,有人問我,如果我在大陸開發,如何研磨天然氣。我不認為你需要接地氣,首先要學會尊重這裡的觀衆,我和北京的朋友們越來越好,然後發現大家對愛情、感情、恐懼,對很多事情的關注都是一樣的。"
尊重并找出你喜歡在我的舒适區,以及我想做你真正喜歡的事情,這是不同的。
陳可欣花了數年時間拍攝《親愛的》,以更多地了解失去的父母,收集資訊并比對合适的演員。
最後,票房口碑雙赢,成為内地市場适應性最強的香港導演。
《少年你》,曾國祥是一部成功融合了内地寫實題材和香港導演式電影的娴熟演繹。
成為2019年最具影響力的華語電影作品之一。
最後,想想一句話:越功利,越工具理性,拍出好電影就越難。
留給台灣導演在大陸作戰的時間不多了。
溫/紅豬電影剪輯部:醫生不拉絲
(圖檔來自線上侵權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