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又聽村戲:被算命先生耽誤的兄弟倆

又聽村戲:被算命先生耽誤的兄弟倆

網圖,侵删

記憶中,上一次聽村戲,是在十多年前。

農閑時分的一個秋夜,村口一戶人家的大門外。土壘的圍牆留了個出口,剛剛收獲的苞谷稈和細木棒搭的小棚子還散着新鮮的草香味。一連下了幾天的秋雨剛停歇了一陣子,不時還有雨滴順着苞谷葉子的縫隙滴落。

檐下挂着的一盞15瓦的小燈發出昏黃溫暖的光,陣陣秋夜的瑟瑟蕭風裹着雨絲襲來,稍幹一點的苞谷葉子在飒飒作響,燈兒微微搖晃。棚子下面,聚集了幾個人在唱秦腔。

又聽村戲:被算命先生耽誤的兄弟倆

那時,拉二胡的老王正當壯年,拉得一手好聽的二胡。紮花圈的白胡子老漢給他伴奏,單眼會計和胖嬸等人唱戲。

老王手執二胡,一邊拉,一邊給大兒子指點拉琴的指法。小兒子湊在哥哥的身後,一邊聽父親講解,一邊搖頭晃腦地空手比劃。旁邊三三兩兩坐滿了聽衆,多數是大媽大嬸。

開場戲基本都是《轅門斬子》,用來提神的。

又聽村戲:被算命先生耽誤的兄弟倆

然後是鄉下人用來教育兒孫的經典劇目《三娘教子》,講的是三娘忍辱負重、替亡夫薛郎養育兒子的故事。

“端一把椅兒坐機前,不孝的奴才聽娘言:

娘為兒白晝織布夜紡線,一兩花能掙人幾文錢?

這句唱詞,成為奶奶們教育不聽話的兒孫們的口頭禅。戲文中所講的母親養育子女的種種艱辛,每每讓犯錯的我們慚愧不已。

上了年紀的村人,随便拉出一個都可以哼唱幾句有模有樣的戲文。他們多半沒有文化,很多人大字不認識一個,一輩子不會寫自己的名字,卻能将《血淚仇》、《轅門斬子》、《鍘美案》等經典劇目整本整本地唱下去,戲詞兒一句不亂,一字不忘。

那戲文多是才子佳人、先貧後貴、子孝妻賢之類教人從善如流的。我們小孩子的許多人生觀、道德觀的形成,多半源自這戲裡故事的教誨。

記得最深切的是《狀元與乞丐》。

又聽村戲:被算命先生耽誤的兄弟倆

故事講的是兄弟二人同日各得一子。其舅父擅占蔔,推算良久,神秘地言說兄長之子文龍乃克星,一克其父,二克其親,命裡注定是“乞丐身”。而兄弟之子文鳳則被認定是“狀元命”,将來必成大器。

為避災難,文龍之父離家遠走他鄉。文龍與母親柳氏相依為命。而嬸子常借故欺淩柳氏母子,因不堪弟媳的苛刻刁難,村中學館解散後,柳氏攜文龍王老先生家。每日裡為王家做工,為的是讓文龍繼續攻讀,以求功名。而文鳳則在學館解散後不再讀書,終日與其父在賭場遊逛。數年後,文龍學成,赴京趕考并取得功名。而文鳳則嗜賭如命,将家産蕩盡,靠其父母沿門乞讨為生。文鳳為錢财搶掠路人,恰将其老舅父的銀兩掠奪一空。被文龍遇到,才解救了老舅父。

同是兒郎,卻因為當年算命之誤,到如今“乞丐”與“狀元”恰好颠倒過來。老舅父不勝慚愧,痛呼“糊塗!糊塗!”

又聽村戲:被算命先生耽誤的兄弟倆

什麼是命裡注定?既然有命,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去拼搏奮鬥?

既有天命,哪誰人是天?命從何來?

頭腦清明的人,哪個會相信這荒唐的虛空妄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