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藝謀:有謀的演員,無謀的自己

作者:首席娛樂官
張藝謀:有謀的演員,無謀的自己

張藝謀對于演員的挑選是“有謀”的,他偏愛的演員既像,也不像。像是因為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成了中流砥柱,不像是因為張藝謀選的演員,契合着他不同階段、不同作品的氣質。

他懂演員,懂藝術,也懂商業,就像他的作品,遊走在商業和文藝之間。但張藝謀本人卻在這二者之間走向了“無謀”。

“你現在越來越會演戲了”,張藝謀和劉浩存坐在錄影機前,看着剛才的片段。這是張藝謀和劉浩存的第二次合作,雖然有不少觀衆覺得《懸崖之上》裡劉浩存的演技和其他一衆影帝、影後存在不小的差距,但是張藝謀則說:“她(劉浩存)就是吃這碗飯的,宇宙都攔不住她。”

張藝謀:有謀的演員,無謀的自己

張藝謀在選演員方面是笃定的,這不僅展現在劉浩存身上。《山楂樹之戀》上映後,盡管當時周冬雨的演技過于青澀,但在張藝謀看來《山楂樹之戀》裡的靜秋,恰恰是需要周冬雨的青澀才能成全這一角色。随後,周冬雨将金像、金馬、金雞等一衆獎項收入囊中,青澀總歸走向純熟,而在最初發現她擁有演員潛質的張藝謀,又一次告訴了觀衆,在挑選演員方面,他擁有着精妙的把控,而這種把控并不限于女演員。

張藝謀:有謀的演員,無謀的自己

張藝謀對于演員的挑選是有謀的,他選的演員演得真,也總能火,“謀女郎”“謀男郎”絕非一個空頭銜。商業價值、演技認可,演員天分,張藝謀的演員遊走于商業和文藝之間,但張藝謀本人卻在這二者之間走向了“無謀”。

張藝謀:有謀的演員,無謀的自己

男女有别 同為演繹

“你有超越時代的欲望嗎?”在《十三邀》中,許知遠這樣問張藝謀。

“你放心,人走茶涼。”說出這句話的張藝謀68歲。2020年《一秒鐘》上映,上映8天突破1個億的成績并不算優秀,尤其是對于張藝謀這樣的導演而言。但就是這樣一部票房平平的電影,在前期宣傳的時候,則說這是一部帶有自傳性質的電影,是“給電影的一封情書”。

張藝謀:有謀的演員,無謀的自己

張藝謀并沒有選擇一位高人氣明星去吸引更多人閱讀這部“情書”,而是選擇了張譯,這個從外形上看就缺少号召力的男演員,用張譯自己的話說“我的臉就像是讓人坐了一屁股似的”。

張藝謀:有謀的演員,無謀的自己

在《一秒鐘》裡,張譯飾演的是一位勞改犯,為了塑造該角色,10天内減肥15斤,《一秒鐘》傳神而出色的演出,讓他獲得了和張藝謀合作的第二次機會。當有人問張藝謀為什麼兩部電影的男主角都選張譯的時候,張藝謀隻回應了一句話:“張譯演技是毋庸置疑!”

電影《懸崖之上》裡張譯飾演的張憲臣,是執行“烏特拉”秘密行動的主要人員,被抓捕嚴刑逼供的那場戲,張譯青腫的臉、麻木的表情,不自覺顫抖的肌肉,一下就抓住了觀衆的心,能呈現出這樣的表演是張譯的天分,也是張譯的狠。據說,為了還原電刑的殘酷與痛苦,張譯本人甚至選擇親自體驗了一把真實的電刑。

張藝謀:有謀的演員,無謀的自己

對于好的演員,張藝謀總是謙卑的。在做《懸崖之上》宣傳的時候,張藝謀表示自己和張譯、于和偉談片酬的時候,并不是很好意思,他調侃說:“談片酬吧,萬一請不來張譯和于和偉呢,不談片酬吧,他們的演技真的杠杠滴,好在最後是‘忽悠’過來了!”

張藝謀:有謀的演員,無謀的自己

在中國電影文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汪海林看來,《懸崖之上》是近幾年張藝謀可看度較高的片子,這不僅是因為劇本,更是因為有演技派的加持,汪海林用了“沒明星,有演員”來評價電影中角色。

在汪海林看來《懸崖之上》中于和偉的表演是一個高度的展現,更展現了一個時代的特點。“一個時代會有一個時代性的特點。越應該動情的時候,他越是表現我沒有感情,其實更有力量,特别是男演員,但是沒有感情不等于完全部表現。”

張藝謀:有謀的演員,無謀的自己

汪海林對于表演的了解和張藝謀對于演員的了解有着不謀而合的相似,不管是表演還是演員,講究的是一個“情感”。在和高曉松聊“演員”這個職業的時候,張藝謀說:“我自己覺得演員是特殊的一批人,他是有特殊才能。他的特殊才能是什麼?如果說這是個技術的話,或者技藝的話,就是把理性轉為感性,他們(演員)做的就是這個工作。而精妙的就在于,演員是把理性在瞬間轉化為感性,在自己成為血肉之軀迸發出來的。”

張藝謀:有謀的演員,無謀的自己

都是對理性的轉化,情感的演繹,但是在張藝謀看來好的演員仍然分為三類:一種是老天爺賞飯吃,一種是祖師爺賞飯吃,還有一種是兩者皆有。

老天爺賞飯是天生的,有的人天生就長得好、就上鏡,對角色的領悟力驚人,這是先天的條件。而祖師爺賞飯吃是後天的勤勉,利用種種方法去學習、去訓練、努力靠近角色,這樣得來的結果和老天爺賞飯那群人比着也分毫不差。劉浩存是前者,張譯、于和偉是後者,而這也是張藝謀挑選男女主角的差別。

張藝謀:有謀的演員,無謀的自己

早在拍《幸福時光》的時候,北京新畫面影業公司(該公司是《幸福時光》的投資方)總經理餘玉熙就透露了張藝謀挑選演員的通常想法:“選女演員,形象是第一的,第二才是能力;而選男演員則倒過來,第一必須是能力。”

張藝謀:有謀的演員,無謀的自己

張藝謀近幾年的作品,沒有利用演員來刻意迎合主流市場,但在十幾年前,站在主流市場中心的他,卻背上了不小的争議。

張藝謀:有謀的演員,無謀的自己

主流非主流 皆為純粹

張藝謀最光輝的時候不是年輕的時候,是《英雄》出現,一腳踹開中國商業大片時代大門的時候,那時候他的電影成為了華語電影的主流。大投資,大明星,大場面,這也成為了後來國産商業大片的基本要素。李連傑、梁朝偉、張曼玉、章子怡、陳道明、甄子丹,國際化的演員陣容,武俠曆史,強烈的中式風格,為中國商業片指明了一條出路。2002年《英雄》上映,最終的總票房是2.5億元,占去全年總票房的四分之一,國産片票房的一半。

張藝謀:有謀的演員,無謀的自己

在《英雄》之前,張藝謀拍的是《紅高粱》、《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活着》、《我的父親母親》,傳統、鄉土、現實,這是張藝謀骨子裡的東西,也是靠這些逐漸奠定了自己在國内電影屆的地位,然而《英雄》則是他進軍國際的野心,是以《英雄》的一切是要向世界展示一個中國式的奇觀,視覺、聽覺,包括演員。

無名這個角色是張藝謀“求”來的,年輕、冷酷的無名,張藝謀覺得隻有李連傑适合,而當時李連傑已經在好萊塢拍戲,也符合張藝謀想要進軍國際的想法,但李連傑片酬高,檔期滿,張藝謀多次電話溝通才讓李連傑接下了這部戲,自此大陸、香港、好萊塢的明星聚集在一部電影之中,也成就了這部《英雄》。

張藝謀:有謀的演員,無謀的自己

但關于這部電影的争議從未停止,《活着》的編劇蘆葦曾經就認為《英雄》所傳遞的内容抹殺了武俠精神,也有不少人認為這是用大牌明星堆砌出的“失敗”。

面對這些質問,張藝謀認為這就是一個商業娛樂片,好看就行了,不該上綱上線,他甚至說:“你在網站上,要找潘石屹,得點選房地産,要找張藝謀,隻能到娛樂頻道。”張藝謀清楚地選擇了最适合商業大片的一群演員,更何況這些演員精準的傳達了角色。

張藝謀:有謀的演員,無謀的自己

張藝謀沒有因為《英雄》的質疑而停下,随之而來的是《十面埋伏》,張藝謀是有目的的在做國産商業大片,他也從不喜歡所謂的“十年磨一劍”,就如同他對自己的評價,“我閑不住啊”“從不愛惜羽毛,也不裝大師”。

金城武、劉德華、章子怡,《十面埋伏》的演員選擇不僅是因為張藝謀看到了大陸、香港兩地演員合作的價值,也是因為《十面埋伏》有香港片方的投資。

張藝謀:有謀的演員,無謀的自己

商業片就要有商業片的樣子,大制作、大明星,但是張藝謀從沒有因為商業而忘了自己情懷,甚至形成了一種規律,兩部商業片後,必有一部文藝片。《英雄》和《十面埋伏》之後的《千裡走單騎》;《滿城盡帶黃金甲》《三槍拍案驚奇》之後的《山楂樹之戀》;《金陵十三钗》之後的《歸來》;《長城》和《影》之後的《一秒鐘》。

張藝謀:有謀的演員,無謀的自己

于2005年上映的《千裡走單騎》被北京電影學院教授倪震評為“張藝謀的回歸之作”。這部張藝謀花了5年時間思考的電影,男主角選擇了日本演員高倉健。張藝謀坦言,請高倉健很大程度上是張藝謀想要完成自己和偶像合作的夢。張藝謀曾邀請高倉健出演《英雄》,但是高倉健本人則表示更喜歡溫暖、有情感的内容,是以拒絕了張藝謀的邀請,而這部電影就成了兩個人合作的契機。

張藝謀:有謀的演員,無謀的自己

這不是一部張藝謀自我追星的電影,高倉健的出演,讓親情這個主題在一種語言不通的場景下形成了特殊的張力,着急、溫情、動人。這部文藝片上映後,在内地拿下了3000多萬票房,盡管當時全國的銀幕總量還不足3000塊。

無論是主流電影還是非主流電影,張藝謀對于演員的挑選則始終貼合着自己對電影的定位。挑演員方面的純粹,是張藝謀一以貫之的。

張藝謀:有謀的演員,無謀的自己

有謀的演員 無謀的自己

無論是商業片還是文藝片,張藝謀捧紅了不少人,而他在挑演員的時候更是要經曆海選、二選,在二選中有一個獨幕喜劇一直沿用至今,演員都要通過這一關,無論是誰,以至于什麼獨幕喜劇,張藝謀說“我不能透露,因為這可是獨門秘方啊”。

張藝謀:有謀的演員,無謀的自己

張藝謀選演員已經形成了自己的方式,但是他則是一個“從不愛惜羽毛,也不裝大師”的導演。

張藝謀:有謀的演員,無謀的自己

他能導出《英雄》這樣的商業大片,也能說出“人走茶涼”後拍《一秒鐘》,在商業和文藝面前,他也難說是一個機關算盡的人。

倒是王朔的一句話沒說錯,“張藝謀的生活,可以說就是電影《活着》。他要是拍不成電影,我想,他會痛苦而死。”

能拍電影對張藝謀而言就已經是“活着”了,這樣看看似乎張藝謀也是“無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