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閑人未必能領略靜中趣味,而能領略靜趣的人也不必定要閑。領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資,一半也由于修養。
大約靜中比較容易見出趣味。實體上有一條定律說:兩物不能同時并存于同一空間。這個定律在心理方面也可以說得通。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因為民地太忙,不空是以不靈。
我所謂“靜”,便是指心界的空靈,不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遠不沉寂的。你的心境愈空靈,你愈不覺得物界沉寂,或者我還可以進一步說,你的心界愈空靈,你也愈不覺得物界喧嘈。是以習靜并不必定要進空谷,也不必定學佛家靜坐參禅。真正的靜可能是一種鬧中取靜,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或許又是倚仗柴門外,臨風聽暮蟬的境界。
在百忙中,在塵市喧嚷中,你偶然丢開一切,悠然遐想,你心中便蓦然似有一道靈光閃現,無窮妙悟便源源而來。這或許就是道士和尚們喜歡靜坐參悟的原因吧。
靜下心來,換一種想法,你就能發現生活裡的小美好,可能就像品茶,大口灌下叫飲,不得其味,隻有細品才能領略其中風味。在這浮躁的星球上,要用心感受恬靜唯美的世界,你可能會發現一片隻屬于自己的平行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