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逃走的女人》——誰在給女人們“畫地為牢”?

《逃走的女人》——誰在給女人們“畫地為牢”?

電影:《逃走的女人》

類型:劇情

導演:洪尚秀

主演:金敏喜

上映時間:2020年2月25日(柏林國際電影節)

獎項:第7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銀熊獎最佳導演

南韓電影《逃走的女人》用極簡的方式講述了嘉米和另外三個“逃走的女人”的故事。這個故事既像寬闊的海面,又有不斷翻湧的波濤,永不停歇。女人們看似平靜的生活下面暗潮洶湧,互相碰撞之間又産生新的波瀾,如何了解女人們之間的對話既取決于導演給予觀衆的種種暗示,又在于觀衆個人的認知和閱曆。

《逃走的女人》——誰在給女人們“畫地為牢”?

嘉米和丈夫結婚五年了從來沒有分開過,終于有一次丈夫出差,嘉米有機會出門拜訪朋友。可能是婚姻和年齡改變了嘉米,她總是說每天都和丈夫黏在一起,變得不太想和别人接觸,不用說些不必要的話,做些不必要的事。

《逃走的女人》——誰在給女人們“畫地為牢”?

嘉米第一個見的人是已離婚的女性朋友,她帶了韓牛和燒酒,兩人許久不見,親密中略帶生疏。朋友用贍養費和貸款在郊區買了一所小房子,和女室友一起居住,過着田園生活,她覺得自己一定要在婚姻中保持一些私人空間。

《逃走的女人》——誰在給女人們“畫地為牢”?

嘉米第二個見的是獨居的女性朋友,她帶了一件新外套作為見面禮。朋友是個普拉提老師,還有一些副業,攢了一些錢,不過有點健忘,忘記了畫仁王山的畫家名字,還忘了爐子上燒的菜。這期間和她有一夜情的男詩人找上門糾纏,女性朋友特别擔心這男人攪黃了自己和樓上男建築師的“好事”。

《逃走的女人》——誰在給女人們“畫地為牢”?

嘉米第三個見的故人則是在電影院偶然碰到的,這位女性朋友的丈夫是個作家,也是嘉米的前男友,朋友因自己曾經插足他們的感情一直道歉。不過朋友一邊享受丈夫的功成名就,一邊不希望丈夫太出名,陷入了深深地危機感和厭惡感。

《逃走的女人》——誰在給女人們“畫地為牢”?

這部影片中所有的男性角色幾乎都是以背面、側身出現的,甚至僅存在于女性角色的對話中。他們是女性背後的男人,甚至都不是什麼讨喜的形象。比如,男鄰居上門要求不要再喂養流浪貓,因為他的妻子害怕。還有一個青年詩人因為與嘉米的女性朋友有過一夜情,便不斷上門示愛。再就是嘉米見到了和自己閨蜜劈腿的前男友,前男友成為知名的作家,在前男友那裡這些前塵往事已經過去了,而嘉米的故作釋然已經徹徹底底地出賣了自己。

《逃走的女人》——誰在給女人們“畫地為牢”?

三個故事分别用相同的音樂進行轉場,這段音樂一點都不符合南韓的生活氣氛,充滿年代感和異域感,好像二十多年前的電子樂風格,不知道從哪裡聽過,莫名地感慨、感動、感傷。影片不設定尖銳的核心沖突,三段聊天對話都具有一些儀式感,比如窗外總是有淡淡的風景,經常在吃東西。場景轉換後,話題也轉換,都是日常稀松的話題,如吃烤肉的時候聯系到是否做一個素食主義者,飯後水果時,聊到了周圍的養雞、流浪貓還有附近的鄰居。

《逃走的女人》——誰在給女人們“畫地為牢”?

影片個人風格很強,整個劇情重要的部分隐藏在對話之中。兩個女人面對面聊天,畫面基本對稱,隻能看到她們的側臉。在對話時,鏡頭忽然從中景推進變成近景,本來沉浸在對話中,忽然看清了人物臉上的表情狀态,有一種紀實感,好像不移動鏡頭就會錯過不可再現的重要資訊,動态地捕捉瞬間的情感變化。

《逃走的女人》——誰在給女人們“畫地為牢”?

但這種表達恰恰是經過精心設計的,場景感很強。角色對話時的放松感、頹廢感,喝酒之後微微泛紅的臉色,不是為了這場戲刻意表現出來的,仿佛是一場紀實影像片段。

嘉米和另外三個女人都是“逃走的女人”,又在感情中猶豫不決,享受着男女之間推拉的好處。她們先後從原先的生活中逃離出來了,又把自己困在了小房子裡,想出來又不想出來。女人們溫柔細聲地聊着日常的瑣事,互相安慰,好像是在北歐靜谧的氛圍裡的秘密,整個畫風也很像北歐的感覺,在閑聊中慵懶地聊天,偶爾眼神失焦,沒有刻意的表達情緒和情節。但是,處處充滿女人的嫉妒心和暗自較量,個人的生活、工作都在悄悄進行較量中。

《逃走的女人》——誰在給女人們“畫地為牢”?

雖然嘉米這個演員飾演了一個普通的已婚婦女,但她身上有一種自然散發的欲望,女性的魅力、性感、野性。在諸多較量之中,她想靠自己在感情生活中的優越感占上風,甚至有點胡攪蠻纏,結果她讀到了自己不想承認的想法,自己好像沒有那麼愛丈夫,自己的工作也不出色。

《逃走的女人》——誰在給女人們“畫地為牢”?

嘉米曾經慨歎道:“人人都會有歸宿。”在影片的最後,她确信了自己的最終歸宿似乎沒有想象的那樣光鮮亮麗,前塵往事成為自己回憶的一部分,自己仍然漂泊在大海上,像一朵浪花浮浮沉沉。是以,嘉米扭身回了電影院,又看了一遍電影,就像日複一日地重複人生那樣。

《逃走的女人》——誰在給女人們“畫地為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