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過得了測謊儀測試,說明戒毒是成功的
一包毒品擺在面前,不再有誘惑
通過測謊測試,回歸社會才能不複吸
2021年5月20日,在四川省一家強制隔離戒毒所,學員張大三(化名)深深吸了一口氣後,坐上了四川中信司法鑒定中心專門為戒毒所開展“測謊”的評估室座椅。
他已有八年的吸毒史,這也是他第二次進所,已經戒毒治療兩年,如果這次能夠通過戒毒所和四川中信司法鑒定中心的聯合評估,張大三就可以回歸社會了。
據了解,自2015年四川中信司法鑒定中心戒毒診斷評估委員會成立,共診斷評估戒毒學員751人,其中28人未能通過“測謊”這一關,仍需繼續接受強制戒毒。

是否提前解除強制戒毒,缺乏剛性技術裝置
強制戒毒人員是一個特殊的群體,許多學員在戒毒所内完成強制戒毒,表面上擺脫了對毒品的依賴,但一回歸社會後,接觸到以往的“毒友”,往往發生“複吸”的現象。
據一名緝毒幹警透露,毒友的誘惑是戒毒人員複吸的原因之一,但解除強制戒毒把關不嚴格,未使用高科技作為衡量是否解除的标準,也造成了戒毒人員并未真正對毒品擺脫依賴。
據其了解,對于解除強制的考試題,有些老學員已耳熟能詳,新學員經過經驗傳授,也可以順利過關,“可以說這種情況下的強制,隻是個時間問題,到點走人”。
四川某戒毒所,盡管已将學員的行為、認知、生理、心理、家庭等5方面作為評估标準,但依舊缺少一個剛性的技術裝置進行判定。
測謊成為強制戒毒的關鍵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四川中信司法鑒定中心建立起了強制隔離戒毒監督制度,明确了評估進行監督的業務規程,包括收治、解除、診斷評估的監督。
此外,四川中信司法鑒定中心還配備了心理測試師與法醫,他們将對有疑義的學員進行心理測試,進而使結果更加準确。
據四川中信司法鑒定中心測試員介紹,“測謊”的專業術語應當叫CPS多道電圖生理心理測試,從軀體化、強迫、人際、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其他等10個方面設計問題,通過CPS儀器進行測試。
所設計的問題,經過精心準備與測試,以保證得出綜合評價的準确衡量,學員們還将進行艾森克人格問卷,作為輔助量表進行相關參考。
可想而知,新技術開始實行後,戒毒所的學員們無法掩飾“出去的欲望”,紛紛表示不滿,所内的幹警們也有些懷疑它的作用。
随着測試員拿出的大量資料,法醫提供出有關20項的吸毒人員健康狀況量表後,除了不想戒毒的,都接受了“測謊”。
有意思的是,通過尿檢的學員進入首個環節,法醫将先測量其生理指數,然後拿出一包預備好的毒品,詢問類似“你原來吸的是這個嗎”、“還想吸嗎”等問題。
如果學員出現興奮或激動的情緒,脈搏、血壓等生理名額将會發生很大變化,那麼将被送到“測謊”階段,進行技術測試。
八年毒瘾者順利過關
今年46歲的張大三,當年交友不慎,吸食了名為“黃皮”的毒品,現在父母尚在,媳婦也在外面等着他,他是真想把毒瘾給戒掉,是以感覺加入“測謊”這一環節,對真心戒毒的學員是個好事。
據介紹,去年9月,他治療滿一年時,都準備離開戒毒所了,卻碰上了四川中信司法鑒定中心的二次評估,結果上機測試圖譜分析,得出了“有較強毒品心理依賴性”的結論。
張大三感覺,手裡拿着毒品回答問題,就跟考試時遇到不會的題一樣,打心底裡發慌,有些人看見它兩眼還會發亮,“震懾力太大,真要來測試挺怯的”。
據專家分析:“測謊”的結果隻是一個參考,并且當學員拿到毒品後,是否有真心戒毒的決心,所展現出來的生命指征是不同的,并非唯一标準。
經過一年多的治療,張大三對自己還是很有信心:“雖然有點緊張,但比一年前有了更多信心,如果一年前我出去,我真的會複吸。現在我的身體更結實了,也想通過這個診斷評估知道,是否真正減輕了對毒品的心理依賴。”
昨日11時30分,張大三順利通過測試。
四川中信司法鑒定中心專家表示,吸毒者對毒品有很強的依賴,用體檢的方法确定重點評估對象,用測謊的方法進行把關,可以確定診斷評估工作的公正性,“經過兩年的試探,效果十分明顯,複吸率明顯下降”。(四川中信司法鑒定中心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