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道哥哥攜妻兒自殺後:如何拯救陷入“男性化”危機中的男孩們一、男性化的反面是什麼?二、為什麼男性化并非總對男人有好處三、養育男孩的悖論:他們需要承擔責任,也需要無條件地被愛

作者:一杯咖啡心理

最近,大概不少父母很擔心他們的兒子。

至少這是我最近各種社會新聞之後聽說的。

首先是,去年以來,家暴男、性侵男、暴力傷害妻子男等社會新聞占據了不少輿論篇幅,除了養育女孩的人擔心之外,養育男孩的家庭也擔心,自己的孩子有朝一日會不會成為這樣的惡男。

其次是,臨近年尾歲初,不知怎麼地,聽到了不少自殺的新聞。很多人為武漢有人墜樓砸死的那兩個路過女生感到難過,然而,自殺的那個人是個30多歲的男生,而這并非最近一宗男性自殺的新聞……

明道哥哥攜妻兒自殺後:如何拯救陷入“男性化”危機中的男孩們一、男性化的反面是什麼?二、為什麼男性化并非總對男人有好處三、養育男孩的悖論:他們需要承擔責任,也需要無條件地被愛

這兩天又有一則令人悲痛的新聞,演員明道有一個比他大2歲的哥哥,名字叫做明宏,被發現自殺死在了台北某山林,正在大家感到疑惑的時候,讓人更吃驚的就是,他在自殺之前還親手勒死了自己的兩位至親——妻子和孩子。

另外,一個令人遺憾的資料是,在意外事故之後,15到34歲男人最常見的死因是自殺。

這些男人到底怎麼了?為何動不動就用如此激烈的方式,不是傷害别人,就是傷害自己,亦或者兩敗俱傷?

一時間,“男孩危機”又一次成為關注的焦點。

有人問,鑒于上述事件的頻發,是否可以談談如何才能培養出充滿愛而不是這樣陷入危機、令人害怕的男孩?

這篇文章,專門為你探讨這個問題。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一、男性化的反面是什麼?</h1>

明道哥哥攜妻兒自殺後:如何拯救陷入“男性化”危機中的男孩們一、男性化的反面是什麼?二、為什麼男性化并非總對男人有好處三、養育男孩的悖論:他們需要承擔責任,也需要無條件地被愛

其實,這個話題似乎總是每幾年就要成為一次媒體關注的焦點。

總的來說,不少輿論的觀點都認為現在的男孩們陷入了困境,認為現在的男孩趨向于“女性化”,并且貶低他們為“娘炮”。有一年,某個面向青少年的節目中,邀請了多位被認為是“娘炮”男藝人,于是遭到衆多家長的反感和批判。對此,不少人提出研究并建議,認為養育男孩需要更多粗暴和翻滾類的遊戲,需要跟他們講更多的冒險故事,換句話說,更“男性化”。

有一點是對的。研究已經證明了男孩和女孩在學習上存在着的性别差異,即女孩在每一個學科上都領先于男孩。

美國教育機構最早在1971年就發現了這點,而且除了成績,男孩在其他方面也落後。與男孩相比,女孩更多地參加課外活動,做更多的家庭作業,大學錄取率更高,大學畢業率也更高。另一方面,與女孩相比,男孩更有可能在國小複讀一年,被診斷患有精神、情感、學習或行為問題,被停學、開除或辍學,在20歲之前自殺或死于意外。

然而,這些年來,“更男性化”的培養方向即使不是完全錯誤,似乎也已不合時宜。在2013年,有一項關于學習中性别不平等的大樣本研究,作者社會學家迪普雷特(Diprete)和布赫曼(Buchmann)認為:

“男孩在學校表現不佳更多的是與社會對男性化的标準有關,而不是與解剖學、荷爾蒙或大腦結構有關。”

例如,他們發現選擇音樂、藝術和戲劇等課外活動的男孩成績更好。

明道哥哥攜妻兒自殺後:如何拯救陷入“男性化”危機中的男孩們一、男性化的反面是什麼?二、為什麼男性化并非總對男人有好處三、養育男孩的悖論:他們需要承擔責任,也需要無條件地被愛

問題是,男孩通常“不喜歡”這些活動。

表演對提升一個年輕男性的社會地位沒什麼作用,反而可能起到反作用。一個高中高年級學生告訴我,他過去認為“學校戲劇中的任何男孩都是同志”。那是因為男孩和女孩獲得的地位不同。女孩因認識某個人而吃香,男孩則需用行動來赢得稱贊:比如跑得最快,投橄榄球投得最遠。即使遊泳也不夠“男性化”以赢得其他男孩的尊敬。他還提到一個朋友,他覺得他是“25%的同志”,因為他遊泳。

他承認,“有時候我會根據這件事會讓自己看起來有多女性化來決定是否做某件事。”這是因為即使是那些跑得最快或投得最遠的男孩,也不能保證他們就是絕對的男性化。男人和男孩持續不斷地感受到迎合男性化特征的壓力——不是向女人證明,而是對其他男人。這是一個男孩永遠不想失敗的測試。他們需要是強壯的、堅不可摧的、不受壓力影響的。

明道哥哥攜妻兒自殺後:如何拯救陷入“男性化”危機中的男孩們一、男性化的反面是什麼?二、為什麼男性化并非總對男人有好處三、養育男孩的悖論:他們需要承擔責任,也需要無條件地被愛

有一個男孩的準則:永遠不要成為一個懦夫、書呆子、膽小鬼或是可怕的“同志”。

從小,男孩們就聽到:“擺脫它”、“像個男人一點”、“爺們兒些”、“大男孩不哭”和“表現得像個男人”。當一個男孩失敗、感到脆弱或害怕時,這是對他男性化特征的威脅。這會帶來羞恥感,就好像輸掉棒球比賽或掉淚一樣。羞恥是一種強烈的情緒。當内疚感說“我做錯了什麼事情”時,羞恥感說“我錯了”。相比之下,女孩和女人在讓别人失望時感到羞恥:例如,女人必須照顧好每個人的需要,并且要看上去很擅長這麼做。這不是自相沖突嗎?男人應該不需要任何人來照顧他們,而女人應該照顧每個人。

還有一個問題:如果男性化都是關于韌性和決心的,為什麼男人總是不得不捍衛它?

喜劇演員邁克爾·布萊克(Michael Ian Black)評論道:“我以前有一句俏皮話:‘如果你想在餐館裡閹割一位男性朋友,問他要點的東西,然後,當服務員來的時候……為他點餐。’這很有趣,因為要奪走一個男人的男性氣概不應該那麼容易。但的确就這麼容易。”

幾周前,當一隻受傷的鳥兒掉在我們的露天平台上時,我的男子漢氣概被打擊了。當我試圖執行這項“搜救”任務時,我的鄰居羅先生出現了,他隻是說,“你想讓我幫你處理嗎?我有工具。”

這甚至不是閹割的部分,真正的部分是,當我妻子剛發現鳥兒時說:“你為什麼不讓羅先生來幫你呢?”

明道哥哥攜妻兒自殺後:如何拯救陷入“男性化”危機中的男孩們一、男性化的反面是什麼?二、為什麼男性化并非總對男人有好處三、養育男孩的悖論:他們需要承擔責任,也需要無條件地被愛

告訴一個男孩“爺們兒些”真是一隻披着羊皮的狼。

雖然表面上我們似乎在告訴他“堅強,承擔責任”,但實際上我們所說的是“不要表達任何感情”。經常聽到這樣的話,資訊就會内化為“不要有任何感情”。生氣是可以的,但恐懼、焦慮和自我懷疑不是男孩或男人可以有的情緒。

歸根結底,男人永遠不會學會如何管理自己的感情:如何命名、如何了解、如何處理情緒。這一資訊剝奪了男孩獲得成功所必需的社交和情感技能的機會。當男孩和男人遇到麻煩時,他們會避開他們最需要的東西:支援和親密。他們不知道怎麼開口。爺們兒些并非對男人那麼有好處。

男性化并沒有處于危機中,它本身就是危機,我們必須幫助男孩和男人從這個危機中恢複過來。

我将讨論這個問題的不同方面,并為父母提供具體的方法來幫助你們培養充滿愛和有禮貌的男孩。但讓我從一開始就說清楚:我并不會主張男孩子們接觸他們的“女性一面”,我們仍然希望他們成長為男孩子。我不認為男性化的反面是女性化。我認為男性化的反面是真實性。

<h1 class="pgc-h-arrow-right">

二、為什麼男性化并非總對男人有好處</h1>

真實性意味着可以選擇有時突破男人是什麼樣的狹窄框框。這意味着感到害怕或脆弱并不一定會讓你覺得自己不像個男人。然而,我們有些讓男孩社會化的方式阻礙了他們成為真實的自我。

心理學家卡羅爾·吉利根(Carol Gilligan)認為,要想表現得像個男人,就必須背叛自己的感情生活,才能符合性别要求。

換言之,成為一個男人意味着埋葬或抑制自己的一部分。

明道哥哥攜妻兒自殺後:如何拯救陷入“男性化”危機中的男孩們一、男性化的反面是什麼?二、為什麼男性化并非總對男人有好處三、養育男孩的悖論:他們需要承擔責任,也需要無條件地被愛

男孩和女孩真的有那麼不同嗎?

在多大程度上這是一個先天與後天的問題?

神經科學已經揭穿了“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的謬見:大腦不是喜歡粉色就是藍色。

事實上,喬·保萊蒂(Jo B. Paoletti)發現,在20世紀上半葉,粉色是與男孩聯系在一起的,而藍色是與女孩聯系在一起的!女孩和男孩的大腦差别如此之小,即使科學家使用大腦掃描技術都無法分辨出兩者的差别。

另一個關于“男人來自火星”的謬見是說,女孩天生比男孩更具同情心。事實上并不是這樣。

看起來像是這樣隻是因為女孩有更大的自由表達自己的感情,事實上,嬰兒時期,男孩是情緒化的。波士頓的一項研究發現,6個月大的男孩更容易“對特定的手勢有大驚小怪的面部表情”,以及“比女孩更容易哭”。

然而,如果你花十分鐘在操場上觀察孩子們,你會發現男孩和女孩之間的差别很明顯。雖然生物學确實可以解釋其中的一些差異,但也有大量的研究表明,我們對待男孩和女孩的方式是多麼的不同。

在20世紀60年代歐美有一項經典研究,研究者給一個男嬰穿上粉紅色的衣服,叫他“簡”,或者給他穿上藍色的衣服,叫他“約翰”。父母對同一個嬰兒的反應非常不同,并且這種反應取決于嬰兒的名字和衣服的顔色。如果“小簡”哭了,研究中的父母認為他很難過,會去安慰他。然而,父母把“小約翰”的眼淚了解為憤怒,他們用更粗魯的方式和他玩耍。

明道哥哥攜妻兒自殺後:如何拯救陷入“男性化”危機中的男孩們一、男性化的反面是什麼?二、為什麼男性化并非總對男人有好處三、養育男孩的悖論:他們需要承擔責任,也需要無條件地被愛

不幸的是,我們很快就在男孩社會化的過程中把脆弱性去掉了。他們從小就被教育隐藏自己的情感。

斯坦福大學的朱迪·朱(Judy Chu)通過一項從學齡前到四年級兒童的追蹤研究證明了這一點。學齡前兒童在幼稚園表現更真實性,且受到關注。然而,到了一年級,這種表現開始消失,因為男孩學會了如何成為男孩。到四年級時,他們開始組建一個她稱之為“刻薄小隊”的俱樂部,主要活動是“打攪别人”和對女孩子們采取反對行動。這些男孩把男性化定義為女性化的反面。

明道哥哥攜妻兒自殺後:如何拯救陷入“男性化”危機中的男孩們一、男性化的反面是什麼?二、為什麼男性化并非總對男人有好處三、養育男孩的悖論:他們需要承擔責任,也需要無條件地被愛

另一位來自紐約大學的心理學家尼俄伯·韋(Niobe Way)展示了在青春期,帶有開放和親密的友誼是如何逐漸消失的。他發現,年輕的男孩确實有親密的朋友。還記得你兒子在蹒跚學步的時候說過愛他最好的男性朋友嗎?年輕男孩也一樣!他們尋求友誼,可以與朋友分享内心深處的秘密,且相信他不會背叛他們。他們知道這些人際關系的價值。一個高中三年級的學生喬治,在研究中解釋道,“如果你沒有一個最好的朋友可以訴說秘密,那你會瘋的”。

然而,15、16歲左右的男孩話開始少了,聽起來像是刻闆的男性印象。為了成為一個男人,為了在情感上堅忍和獨立,他們必須犧牲一些東西:與之分享秘密的好朋友。曾經如此公開地談論過他們對摯友的愛的男孩,現在卻用“不是同志者”來掩飾任何對與其他男孩的親密情感。就在男孩自殺率上升到女孩自殺率的四倍之際,男孩越來越不能夠表達自己的感情,談論失去最親密的男性朋友,并且越來越不信任他們的男性同伴。我也遇到過這種情況:在9年級到10年級的暑假裡,我和我最好的朋友停止了交談。什麼都沒發生。我們剛上高中就不說話了。

明道哥哥攜妻兒自殺後:如何拯救陷入“男性化”危機中的男孩們一、男性化的反面是什麼?二、為什麼男性化并非總對男人有好處三、養育男孩的悖論:他們需要承擔責任,也需要無條件地被愛

韋的研究提供了一個完美的例子,說明爺們兒些對男性有多不利。親密的友誼提供了一種自我價值感、認同感和連結感,這些能顯著提高心理、身體和學業上的幸福感。在友誼中獲得高水準的親密感和支援的男孩比那些獲得低支援的男孩更有可能在學業上投入(如做功課)。然而,沒有親密友誼的青少年有抑郁、吸毒、犯罪行為甚至自殺的危險。甚至有研究表明,友誼的品質對男孩心理适應的影響可能比女孩更強。

在青春期晚期取代真正友誼的是“兄弟文化”。這是一種男性化的文化理想,力量是一切,情感是弱點。兄弟們通過運動能力、能喝多少啤酒、能勾搭多少女孩來衡量男性化。不幸的是,這種狹隘的男性化描述導緻了人們所謂的“有毒的男性化”,即暴力、性、地位和攻擊。

明道哥哥攜妻兒自殺後:如何拯救陷入“男性化”危機中的男孩們一、男性化的反面是什麼?二、為什麼男性化并非總對男人有好處三、養育男孩的悖論:他們需要承擔責任,也需要無條件地被愛

是以讓我問你一個問題,這是成為男人的唯一途徑嗎?

讓我們再來看一個研究,一個對男性化有不同定義的研究。這一個不是關于男孩,而是關于一群狼,盡管它們可能和一群男孩沒什麼不同。這項研究來自黃石公園的一位名叫裡克·麥金太爾(Rick McIntyre)的護林員,他在那裡追蹤狼群多年。一隻追蹤号碼為21的狼被認為是“超級狼”,因為他從未輸掉一場戰鬥,并兇猛地保護自己的家人。然而,在家裡21号并不是一個居于統治地位的“領頭狼”。他是個溫柔的父親,不僅喜歡和小狼摔跤,而且還會假裝輸了。“21号”散發出一種安定的自信,以身作則,知道這種平靜的影響對他的狼群最好。

根據麥金太爾和記錄他作品的自然作家卡爾·薩芬娜(Carl Safina)的說法,真正的男性并不是具有攻擊性的,因為他不需要。相反,他在感情上是安全的,已經證明了需要證明的東西。換句話說,他不需要捍衛自己的男性化。而且在我們的世界裡,可以允許多種方式達成男性化。

明道哥哥攜妻兒自殺後:如何拯救陷入“男性化”危機中的男孩們一、男性化的反面是什麼?二、為什麼男性化并非總對男人有好處三、養育男孩的悖論:他們需要承擔責任,也需要無條件地被愛

<h1 class="pgc-h-arrow-right">三、養育男孩的悖論:他們需要承擔責任,也需要無條件地被愛</h1>

每當有機會,我就會問年輕人作為一個男人意味着什麼。

我最喜歡的回答之一來自24歲的阿諾,他在高中和大學都打冰球。

他說:“我對成為一個男人的定義是:你對自己的外表感到很自在,你對自己是誰感到很自在,你不害怕流露出你的痛苦”。

阿諾明白脆弱不是軟弱的表現,也不是可恥的事情。相反,那是一種有勇氣的行為,而且是我們與他人建立聯結的唯一途徑。

你看,羞恥的反面并不是驕傲,而是信任。信任你的感受,并且有你信任的人,你可以和他們分享你的感受。

明道哥哥攜妻兒自殺後:如何拯救陷入“男性化”危機中的男孩們一、男性化的反面是什麼?二、為什麼男性化并非總對男人有好處三、養育男孩的悖論:他們需要承擔責任,也需要無條件地被愛

是以我們來談談如何養育這樣的男孩:

對自己誠實,不把暴力和攻擊當作成為“真正男人”的唯一途徑,也不認為支配是上司的唯一途徑。

最重要的是,讓我們養育這樣的男孩:當别人男孩想和他們做朋友的時候,他們不會覺得受到威脅。

然而,這對我們的男孩和青年男子的提出了很多的要求。我們要求他們既要強壯又要敏感,既要無敵又要脆弱。這是一個悖論,養育好男人的悖論。為了做到這些,我們不得不去挑戰他們,同時又要支援他們:讓他們承擔責任,同時又給他們無條件的愛。

1、傾聽他們

我們必須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傾聽他們。不帶評判地真正傾聽是傳遞愛和無條件支援的最好途徑。這也是一個人可以為另一個做的最有力量的事情。通常父母總是想在孩子還沒機會說話的時候就給出解決方案或建議。大多數情況下,孩子隻想要被聽到。傾聽可以給我們更多資訊,這樣我們可以更好地解決問題。

明道哥哥攜妻兒自殺後:如何拯救陷入“男性化”危機中的男孩們一、男性化的反面是什麼?二、為什麼男性化并非總對男人有好處三、養育男孩的悖論:他們需要承擔責任,也需要無條件地被愛

通常如果我們隻是傾聽,孩子往往會自己想出他們的解決方案。這不是就是我們真正追求的嗎?傾聽幫助男孩接觸他們的感受,塑造他們的同理心。記住你不必為了了解别人的感受而同意他們。你不是在支援他的立場,而是在肯定他的感受。好的傾聽者對别人的感受很好奇,是以他們會問很多問題。

2、教會男孩有關他們感受的事情

第二件事情是教會男孩有關他們感受的事情,這能幫助他們發展情商。把你自己當作兒子的情緒教練。你的任務是指導他識别、标記和管理他的感受。作為教練你不能鄙視或者反對你孩子的感受。“你不應該感到這麼悲傷”聽起來很無辜,甚至是支援,但它真正說的是“你現在的感受是錯誤的”。這不是我們想要傳達給孩子的資訊。

明道哥哥攜妻兒自殺後:如何拯救陷入“男性化”危機中的男孩們一、男性化的反面是什麼?二、為什麼男性化并非總對男人有好處三、養育男孩的悖論:他們需要承擔責任,也需要無條件地被愛

為了強調重要性,你可以教導你的孩子,感受有它的工作要做。是以當你的兒子有一種感受,他需要通過情緒探索去發現這個感受在告訴他什麼。悲傷的作用是讓我們慢下來。它意味着有些事情在困惱我們,給我們機會去考慮是什麼在困惱我們以及為什麼。憤怒的作用是相反的,是給我們加油。憤怒告訴我們,我們的權利被侵犯了,并幫助我們調動起來應對未來的威脅。當我們不喜歡某個情況時,它也會激勵我們做出改變。焦慮就好像一個警報器。它告訴我們前方有什麼危險的東西,激勵我們采取行動防止這件事情發生,如制定計劃,解決問題,甚至為了安全而逃跑。

内疚說,“我做了錯事,父母或老師會不贊成的事”。内疚能幫助我們按照道德規範和價值觀行事。它提醒我們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而我們總是努力成為更好的人。同時,也要幫助你的兒子明白感受就像天氣一樣,不會永遠持續的,即使是好的感受。當下雨的時候,我們認為會永遠下雨。但最終太陽會出來。然後我們就希望每天都是溫暖的晴天。但這也不會發生。就像天氣一樣,感受來來往往。一旦情緒被識别、标記,我們就知道他們的作用,我們就可以幫助孩子管理它們,合理地表達它們,并感到被了解。沒有評判地傾聽有助于引導你的兒子去感受他的感受,并強調感到脆弱是可以的。使用同理心會帶來信任,記住,信任是羞恥的反面。

3、接受犯錯和失敗

最後,接受,真正接受犯錯誤和失敗。這教會孩子尋求幫助。目标是,你的兒子不必總是感到一切都在控制中、所有事情都要負責和知道該做什麼。以下是父母對自己說的一些話,這些話使他們能夠拯救自己的孩子:

我隻想要對孩子最好。

我不能讓你的孩子落後。

如果我這麼做,事情就容易多了,花的時間也少了。

你必須問自己:

如果我的孩子表現不好,這對我來說意味着什麼?

如果我的孩子交的作業有錯誤怎麼辦?

如果我的孩子表現得不好、成績不好等等,我會是什麼樣的家長?

記住,犯錯并不意味着你是個錯誤。

如果你不犯錯,你什麼都做不了。如果犯錯是可以的,那麼有感受也是可以的。如果你能夠帶着同理心反應,那麼你的兒子在感到脆弱的時候就不會覺得羞愧。

明道哥哥攜妻兒自殺後:如何拯救陷入“男性化”危機中的男孩們一、男性化的反面是什麼?二、為什麼男性化并非總對男人有好處三、養育男孩的悖論:他們需要承擔責任,也需要無條件地被愛

男子氣概是一個讓人不真實的糟糕借口,至少在我們的嚴格定義中。但這的确很難。是以,在你期望男孩敞開心扉之前,先問問你自己。你能接受自己的缺點嗎?這樣你就可以接受你兒子的缺點,并讓他必要的時候掙紮。如果你在與自己内心的批評家鬥争,或者你的自我價值不僅取決于你的成就,也取決于你孩子的優勢和失敗,那麼讓孩子變得不那麼完美是不容易的。談論你的錯誤,承認你的錯誤。孩子們不希望我們完美無缺。事實上,他們真正想要的是父母能夠展現給他們看,如何處理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和他們自己的不完美。用我的朋友和同僚羅莎琳德懷斯曼的話來說:“男孩們深深地想要強壯、舒适、體面的成年人承認生活是多麼的混亂。”

父親們,你們的友誼是什麼樣?有人做了一個研究,問男人和女人他們最好的朋友是誰。大約80%的男人說是他們的妻子,但大多數妻子沒有提到他們的丈夫。

你可以通過談論你的感受來塑造你的情商嗎?你的孩子在觀察你。他們看你怎麼表達憤怒?悲傷?失望?你怎麼表達喜愛?父親們,當你感到害怕和尋求幫助的時候,你是否承認自己變得更加脆弱?母親們,你們是否真的準備好允許你們的兒子表達軟弱。你們可以忍受你們丈夫表達軟弱嗎?

明道哥哥攜妻兒自殺後:如何拯救陷入“男性化”危機中的男孩們一、男性化的反面是什麼?二、為什麼男性化并非總對男人有好處三、養育男孩的悖論:他們需要承擔責任,也需要無條件地被愛

羅傑斯說過,“孤獨和害怕的唯一解決方式是與其他人分享這些感受。”我們仍然希望我們的兒子是有競争力的,能夠登上頂峰。我們隻是不想他們在那兒感到孤獨,當然更不希望他們用錯誤的、極端的方式處理自己的痛苦。

那個曾經背負明道上學的哥哥,已經不再能夠回來了,那些其實也很優秀,但在痛苦掙紮後作出慘痛選擇的男孩們,也已經不在回來。希望其他也在背負重任的男人,以及成長中的男孩,能夠有這份幸運,被允許流露痛苦與脆弱,不必重蹈覆轍。​

祝你,好運!

編輯 | 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編輯 王歡

聯系 | 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郵箱 [email protected]

此文系一杯咖啡全媒體編輯部原創作品。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 [email protected]。一杯咖啡公益心理團隊。2012年在上海出發。組織咖啡心理公益咨詢、公益單身相遇活動、公益心理團體活動、公益心理咨詢師學習活動、心理類科普原創翻譯讀書文章不定期更新。助人自助,用生命影響生命。一杯咖啡,溫暖世界的内心。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