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記者采訪的時候,本·拉登直言不諱的說道:“美國人才是真正的恐怖分子,打擊美國最有效的手段正是恐怖活動”。從這句話可以看出來,本·拉登跟美國是真正的生死仇敵,完全沒有任何和解的可能性。
為了打擊美國,本·拉登曾經策劃過多起針對美國的恐怖行動,其中最出名的莫過于911事件。而為了消滅本·拉登,美國政府也投入大量的财力、人力,最終在一棟民居裡面将本·拉登擊斃。

本·拉登的妻子在回憶自己丈夫被殺的當天晚上,清晰地記得自己的丈夫喘着粗氣對自己說道:“美國人終于來了”。本·拉登被擊斃的當天晚上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他在跟妻子說這句話的時候,心裡有沒有對死亡的恐懼呢?這些我們都需要從本·拉登反抗美國的過程說起。
1955年,本·拉登出生在沙特阿拉伯一個富裕的家庭裡面,他的父親是當地有名的富商。
在父親死後,本·拉登獲得了3.5億美元的遺産,依靠着這筆遺産,本·拉登開辦了一家又一家的公司,涉足到各行各業中,這給本·拉登帶來幾輩子都用不完的财富,而這筆财富也是日後本·拉登的恐怖行動的經濟保證。
随着自身财富做大,本·拉登不可避免的要跟西方國家打交道。然而随着跟西方國家交流的深入,本·拉登慢慢地意識到一個問題:阿拉伯國家要麼是美蘇冷戰争霸的棋子,要麼隻能乖乖被美國壓制。
本·拉登既不願意讓自己的國家成為美蘇争霸的棋子,也不願意被美國壓制。那怎麼辦?這就隻能選擇反抗了。在最開始的時候,美國跟蘇聯都是本·拉登反抗的對象,隻不過随着蘇聯的解體,美國就成為本·拉登唯一的目标
随着蘇聯的解體,阿拉伯國家似乎隻剩下一個它們不想選擇的選擇——乖乖地被美國壓制。當時本·拉登是一個有血性的年輕人,自然不願意自己的國家被美國壓制。正是因為這種血性,在他的心中種下了反抗美國的萌芽。
此時反抗的思想已經在本·拉登身上初具雛型,想要讓本·拉登成為日後世界聞名的恐怖分子,還需要再添一把火,這把火就是海灣戰争。
海灣戰争
1990年,阿拉伯地區發生一件大事——伊拉克強勢入侵科威特,并且占領了科威特。由于跟科威特接壤,沙特王室擔心伊拉克會借這個機會強勢入侵本國國土,于是主動邀請美國軍隊駐紮沙特。
沙特王室的決定無疑觸怒了本·拉登,他氣勢洶洶的找到沙特國防部長,打開地圖向國防部長建議說道:“依靠我們自己的力量就可以抵抗伊拉克的入侵,為何還要去邀請美國人”?
國防部長反問道:“那你要怎麼對付伊拉克的飛機大炮還有生化武器”?
本·拉登回答說:“我們可以依靠信仰來打敗他們”。
國防部長愣愣的看着本·拉登,手指着大門說道:“你可以離開這裡了”。
眼看國防部長趕自己走,本·拉登也忍不住了,直接奪門而去。此時此刻的本·拉登,心中對于沙特王室的懦弱以及美國的霸道充滿着各種不甘。
後面因為種種原因,美國以可能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作為理由,強勢入侵伊拉克,徹底地将伊拉克打垮,伊拉克的軍隊也隻能灰溜溜地從科威特離開。
然而請神容易送神難,美國軍隊都來到你沙特了,哪裡還有走的道理?于是美國軍隊直接在沙特建立永久軍事駐地。
本·拉登對此感到無法忍受,怒罵沙特王室這是在引狼入室,特别是允許美國軍隊駐紮在伊斯蘭教的聖地麥加,這無疑是對穆斯林的藐視。本·拉登号召國内的穆斯林行動起來,通過暴力手段将美國軍隊趕出沙特。
本·拉登不僅僅隻是嘴上說說而已,而是真的付諸行動起來。本·拉登所上司的“基地”組織開始向駐沙特美軍和沙特政府機構發動襲擊,給兩方造成了極大的困擾。
由于美國政府的施壓,沙特王室不能置之不理,開始對本·拉登的活動嚴格看管,不允許他離開沙特一步。然而為時已晚,本·拉登心中對美國的怒火已經無法熄滅。
1991年,本·拉登利用金錢收買了一位王室成員,欺騙他說想去巴基斯坦關閉自己的公司,并且再三保證自己會回到沙特。看在金錢的份上,這位王室成員同意放行。
然而出籠的鳥兒豈有回去的道理?逃出沙特以後,本·拉登便通知自己的家人開始向外轉移,然後就舉家搬遷到蘇丹,開始了自己反抗美國的不歸路。
自從搬離沙特以後,本·拉登就開始策劃各種對美國人的恐怖襲擊,給美國的海外擴張帶去極大的困擾,美國政府對此大感惱火。
由于擔心受到本·拉登的牽連,美國将怒火傾瀉在自己的頭上,沙特政府于1994年的時候,宣布開除本·拉登的國籍,并且将他在銀行裡面的資産當機。本·拉登的兄弟姐妹為了自保,紛紛宣布跟他斷離關系。
自己的祖國将自己趕走?這對于本·拉登來說影響不大,本·拉登開始在蘇丹發展起自己的勢力,為反抗美國做着準備。
1995年6月26日,非洲地區發生了一件重大的事情——埃及總統在巴勒斯坦參加會議的時候,遭到了一場險象疊生的暗殺行動,所幸最後沒有任何事情。
事情發生以後,美國在沒有經過任何調查的情況下,直接一口咬定這件事情就是本·拉登所為,并且就此事給蘇丹政府施加壓力。
美國的威壓不是蘇丹這個貧窮落後的國家可以反抗的,蘇丹政府擋不住壓力,隻能在次年五月份時,宣布将本·拉登驅逐出境。
當本·拉登被驅逐出境的時候,想必是迷茫的,他此時又應該去何方呢?從蘇丹離開的時候,本·拉登隻帶走了自己第四個兒子奧瑪。
當年奧瑪僅有十五歲,他并不想跟着父親離開蘇丹。但是本·拉登在家中說一不二,奧瑪的母親也隻能跟自己的兒子說:“孩子,保重身體,跟着你的父親離開這裡吧”。母親說完,便目送着自己的兒子跟丈夫各自背着一把AK47離開了家門。
奧瑪跟着自己的父親出門,但是他不知道父親要将他帶到哪裡去,也不知道這次要離開多久。
兩人從蘇丹的機場出發,飛機途中經過了本·拉登的祖國沙特上空,唯一的一次停留,還是飛機在伊朗機場加油。最後飛機來到了阿富汗的賈拉拉巴德地區,這個地方有着本·拉登的老朋友。在這裡,老朋友可以為本·拉登提供庇護。
對于父親反抗美國的行為,奧瑪不僅看不懂,而且還極力的在反對。因為自從本·拉登組織對美國的“聖戰”以後,全家人便沒有過上富裕的生活,反而開始經受各種颠沛流離之苦。對于一個十五歲的少年人來說,這未免過于殘忍了。
後面奧瑪在沒有經過父親的同意下,直接選擇獨自離開阿富汗,居住在叙利亞的外婆家。後面經過申請,奧瑪恢複了沙特國籍,但是他的前途未蔔。
為何甯願讓自己的家人跟着自己吃苦,本·拉登都要反抗美國呢?最開始的時候,本·拉登是為了自己的祖國不受美國的壓制而反抗,但是後面理由已經改變了。
某次在接受記者采訪的時候,本·拉登直接說出了自己對美國的看法:“自從蘇聯解體以後,美國在世界上越發傲慢,将自己視為世界的主宰,想要建立一種完全有利于它們的秩序,美國政府将反對者定義為恐怖分子”。
緊接着,本·拉登便說出自己反抗美國的理由:“我之是以對美國發起“聖戰”,是因為美國政府是不正義、殘暴且邪惡的政府,它違反了人類的底線,犯下了曾經任何帝國主義都沒有做過的罪惡,這正是我要反抗美國的原因”。
從上面本·拉登的言論中,似乎我們可以發現,後面本·拉登反抗美國,在他的心目中這是一場“正義之戰”。美國在這個世界上确實做過一些錯事,但是本·拉登用恐怖活動進行反抗是否不妥當呢?
從本質上來說,本·拉登的恐怖主義跟美國的霸權主義其實是互相對立的。恐怖主義之是以會誕生,其實正是美蘇兩國長期冷戰的産物,雙方都要為此而買單。
而蘇聯已經用自身的奔潰作為了抵償,美國要怎麼負責呢?美國政府隻能通過消滅本·拉登的方式,來償還這筆欠下的“債務”了。
雖然本·拉登的恐怖活動在一定程度上給美國帶去了困擾,但是并未引起美國的注意,當時美國主要将精力放在中國跟俄羅斯身上。
911事件
然而一件大事的發生,徹底地讓美國的目标發生轉變,開始不惜任何代價的消滅本·拉登,這件大事正是舉世聞名的“911恐怖襲擊事件”。
2001年9月10日,本·拉登組織的恐怖分子在美國的最東北角集合,進行最後的商議。随後恐怖分子兵分兩路,從不同的地點坐着飛機前往波士頓,他們決定挾持四架飛機,對預定目标發動自殺式襲擊。
為什麼本·拉登要在9月11号這天發動襲擊?這是因為美國的呼救電話号碼正是911,911在美國人的心中是安全保障的代表。本·拉登之是以選擇在這天發動襲擊,是想告訴美國人:美國佬,讓你們的安全見鬼去吧。
其實在最開始的時候,本·拉登選擇襲擊的目标是美國白宮,但是因為種種意外,最後襲擊地點變成美國的紐約世界貿易中心雙塔。
随着飛機撞上預定目标,一場震驚世界的恐怖襲擊就此發生。據了解,這次恐怖襲擊一共造成美國2977名平民的死亡,直接造成經濟損失超過兩千億美元。事情發生後,美國軍隊立即進入到最高戒備狀态。
本·拉登導演的這場大戲,已經遠遠地超過至今為止美國所拍攝過的所有恐怖大片,不僅創造了全球的最高“收視率”,更是給美國人帶去了揮之不去的心理陰影,至今仍有影響。
911事件發生以後,美國政府立即将本·拉登當做是恨不得除之而後快的目标,開始在全球各地搜尋本·拉登的身影,想要将其擊斃,以此平息國内的怒火。
然而本·拉登深谙美國政府的做法,也清楚自己發動這次恐怖襲擊後,美國政府會做出什麼反應,是以早就已經做好準備,以至于美國政府花費十年的時間,才終于找到本·拉登的藏身之所。
在這十年時光中,本·拉登隐藏在深山老林裡面,完美的躲過了美國衛星的偵查。本·拉登深居簡入,盡量減少自己外出的次數,為的就是避免暴露自己的行蹤。
更絕的是,為了避免被美國政府偵查到電磁信号,導緻自己的行蹤暴露,本·拉登在這十年的時間裡面,沒有使用過任何電子産品。你能夠想象嗎?在現代化社會裡,讓你十年不使用任何電子産品。
既然本·拉登做得如此小心,為何最後會被美國政府發現呢?
美國的情報人員在阿富汗的大街上發現一個阿拉伯人,覺得對方非常的眼熟。情報人員立刻将這個阿拉伯人的容貌跟資料庫對比,結果發現這個人居然是本·拉登的心腹。
不出意料,這個阿拉伯人被美軍逮捕起來。後面經過嚴刑拷打,這個阿拉伯人終于吐露出他所知道的一切。原來,這次他之是以會出現在阿富汗,是想要補充物資,友善本·拉登繼續隐藏在深山老林裡面。從這個阿拉伯人的嘴中,美國政府終于知道了本·拉登的藏身之處。
既然知道了仇人的隐藏地點,那麼就要開始行動起來。2011年5月11日下午,美國總統奧巴馬派出海豹突擊隊執行逮捕本·拉登的行動。
海豹突擊隊乘坐直升機從阿富汗進入到巴基斯坦,直撲本·拉登宅邸上空。直升機驚動了宅邸的護衛,護衛的大呼小叫也吵醒了正在熟睡中的本·拉登。那麼此時本·拉登又有何反應呢?
根據當時在場的本·拉登妻子阿邁勒回憶說:本·拉登從睡夢中驚醒過來,喘着粗氣跟自己說:美國人終于來了,他們還是找到了我。阿邁勒想要去打開點燈,但是本·拉登制止了她。借助着微弱的月光,阿邁勒無法在自己的丈夫臉上看見任何一絲害怕的情緒。
很快幾名海豹突擊隊隊員便破窗而入,本·拉登撿起槍械跟他們争鬥在一起,可惜寡不敵衆,本·拉登很快就成為槍下亡魂,一代“枭雄”就此死亡。
美國時間晚上23點15分,美國總統奧巴馬激動地在電視機前宣布:我們已經将本·拉登擊斃,這是他上任以來,在國家安全領域做出的最大貢獻。
随着本·拉登的死亡,這個世界上有人歡喜有人憂。作為一名反派人物,本·拉登必将被載入史冊當中,這場由他一個人發起對美國的“戰争”,對世界造成了深刻的影響。
雖然本·拉登已經死亡,但是恐怖主義依然存在在這個世界上。随着世界向現代化發展,各種尖銳的沖突将會一一浮現出來,恐怖主義正是其中之一,人類又應該如何解決這些沖突?這一切都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