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人常被稱為“衛嘴子”,這外号可不是亂起的啊。
天津地理位置獨特,北邊橫亘薊州山區,東部坐落七裡海濕地,海河穿城而過,身栖渤海灣畔。山珍海味,那可以是應有盡有。而天津自唐朝就成為漕運重鎮,在近代更是西方列強進入中國的門戶,也彙集了古今中外的美食文化。是以,在天南海北衆多美食的碰撞與競争中,天津人形成了獨特的食材品位,吃東西那叫一個“講究”。

就比如天津人要買一根香腸,都有很多的講究。不信您去市場超市瞧瞧,老天津人買香腸都會問一句:“有二廠的嗎?”沒有,他們還不買呢!
天津吃貨們口中的這個“二廠”,指的就是“天津食品二廠”,也就是現在的“迎賓牌”肉制品。過去物質匮乏的時代,天津人逢年過節“來點葷腥兒”,就會拿着糧票排隊購買二廠的醬貨。如今半個多世紀過去了,天津人過上了快樂生活,每天的早點也都喜歡來一片二廠的香腸。
那麼,為什麼一代代天津人都對“迎賓”牌的“二廠醬貨”這麼着迷呢?這其中,也有很多故事。
前面咱說過,天津是座融彙五湖四海美食的城市。1932年,一位在哈爾濱秋林洋行“濱什克腸子鋪”工作了12年的老師傅來到了天津。他在天津原德國租借地小白樓附近一家俄國人開辦的“米各士腸子鋪”任職,這個人就是迎賓火腿腸的創始人田振昌。之後,他将西式灌腸技術根據天津本地人口味改造,制成國人喜歡的新香腸,取名“火腿腸”。這道美食征服了嘴刁的天津人,他開設的“天津腸子鋪”也名震全天津。
而“天津腸子鋪”也正是“二廠迎賓”的前身,招牌“老火腿”也一直火到了今天。以精制豬肉為原料,配以天然植物香辛料。采用獨特傳統工藝制作而成,切面肉質緊密,肉色嫩紅,口感嫩滑肉香濃郁悠長。近百年用心堅持如此“講究”的用料與手藝,才塑造了經久不衰的口碑。“迎賓老火腿”不僅享譽津門,還連續榮獲國家銀質獎章。
迎賓牌在傳承老火腿的美食記憶之餘,還開發出許多值得稱道的香腸新口味。比如原料中配以天然玫瑰露酒的“玫瑰腸”,不僅口味鮮美還香氣宜人。而迎賓拐頭腸則是采用中國傳統工藝,突出天然熏烤的肉香,主打一個肉味純正。
正是對品質的不懈追求,讓“二廠迎賓醬貨”成為了一代代天津人的美食記憶。而“講究”的天津人也一直保持對美食的熱愛,支援着老字号走到今天。“二廠迎賓”這四個字代表的,或許已經不單單是一種味道上的共鳴,而是這座城這群人美食文化的一部分了。
文/延鵬
責編/采芹
圖檔源自圖蟲、迎賓肉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