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碳”究竟 外資企業念好“綠色經”

實作“雙碳”目标,既要自上而下的頂層設計和政策規劃,也要自下而上的推進落實和轉型創新,更離不開在華外資企業的務實行動。在中國提出“雙碳”目标後,衆多外資企業紛紛應勢而動,為助力中國綠色發展貢獻方案和智慧。

日前,必和必拓釋出了一項《氣候轉型行動計劃》,全面深化集團氣候戰略方針,加大溫室氣體減排力度,并提升全球價值鍊氣候風險管理。根據計劃,2050年之前,必和必拓将力争實作直接供應商營運溫室氣體淨零排放和所有礦産品運輸過程中的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為此,集團将攜手客戶和有關各方,推動鋼鐵生産和其他下遊工藝向碳中和加速轉型,還将力争實作銅、鎳、鉀肥等面向未來大宗商品的生産碳中和,以此支援價值鍊減排,為世界向淨零轉型作出貢獻。

“該計劃明确了必和必拓在助力世界脫碳轉型過程中的作用與行動,強化了集團到2050年實作營運淨零排放的戰略方針。”必和必拓首席執行官韓慕睿(Mike Henry)表示,必和必拓緻力于将現有産品的碳排放削減到最低水準,并為世界步入淨零未來提供安全可靠的資源支撐。“我們将開展切實有效的行動,推動整個價值鍊加速減排,繼續支援低碳技術解決方案,并大力倡導政策響應,以促進全球開展應對氣候變化的集體行動。”

9月初,科思創宣布其位于上海的一體化基地獲得ISCC Plus品質平衡認證。這是科思創亞太區首個ISCC Plus認證基地,也是繼歐洲安特衛普和豫爾丁根基地後第三個獲得品質平衡認證的科思創基地。

ISCC(國際可持續發展和碳認證)是國際公認的生物質和生物能源的可持續發展認證體系。通過此認證,意味着科思創已具備向亞太地區客戶大批量供應由替代性原材料制成的高性能聚碳酸酯塑膠以及聚氨酯原料二苯基甲烷二異氰酸酯(MDI)的能力,這些産品品質與相應的化石基産品無異。

“非常自豪我們能在實作全面循環願景的道路上邁出一大步,以滿足市場對更可持續産品的需求。”科思創首席商業官蘇智雅(Sucheta Govil)表示,有了最新的品質平衡認證,企業能夠直接為亞太地區客戶提供支援,減少碳足迹。該解決方案無需技術改造,可直接應用于現有的生産流程。

科思創上海一體化基地總經理陳耘認為,這是公司為實作碳中和以及最終走上循環經濟道路上的關鍵一步。基地不僅獲得了外部認證,也在積極倡導使用更具可持續性的原材料,并将減少碳足迹的目标貫徹于産品生産、分銷和原材料采購的各個方面。

随着中國金融業的對外開放和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正式啟動,外資企業和外資金融機構也參與到了中國的碳排放權抵質押融資業務中。

8月2日,新加坡金鷹集團與中國建設銀行廣東省分行簽訂碳排放權質押貸款合同。這是全國首單外資碳排放權抵押業務,也是繼金鷹集團與交通銀行達成全國首單外資碳資産托管協定後,外資企業聯合金融機構為支援中國實作“雙碳”目标在碳金融領域的又一創新舉措。

在金鷹中國能源管理委員會主席王建國看來,首單外資碳排放權抵押業務将有助于金鷹中國區盤活碳資産,提高碳資産管理效率,優化更新節能減排環節,在節能、降耗、環保等方面實作可持續發展,進而真正獲得經濟、環境雙重效益。

9月上旬,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見證了外資銀行的首個碳排放權關聯貸款。彙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宣布,已為一家能源類國有企業成功辦理了一筆碳排放權關聯貸款。這也是彙豐銀行運用碳排放權,幫助企業盤活碳資産、優化融資結構的一次創新嘗試。(記者 晏瀾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