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藝術的第三種美學:一種“墟殇盡揚”的生命詩學,展示人體之美

是一種“墟殇盡揚”的生命詩學,是生命意志自身張力的詩學。

藝術的第三種美學:一種“墟殇盡揚”的生命詩學,展示人體之美

陳亞蓮水墨國畫作品

2017年12月16日,798勞特斯辰國際美術館舉辦新館開幕展《第三種美學》。 數百位收藏家、企業家、媒體人受邀出席了開幕酒會。

藝術的第三種美學:一種“墟殇盡揚”的生命詩學,展示人體之美

《第三種美學》嘉賓合影

美學是一種精神力

藝術家常憑借對人性焦慮面的精準描繪為人所知。縱觀每位創作者掙紮在精神線上的藝術生涯,人們常常會内觀自己生命中的存在,并用新的感受去探索藝術家的意圖。衆多藝術家們“在美與生命意義之間”開始了一輪充滿激情的探讨與思考。

“第三種美學”正是通過精神力造成共同感覺和常識,讓人能夠把自己定位在美學影響下的公共領域之中,也就是将這種理念沁入共有的世界之中,産生新的美學。

藝術的第三種美學:一種“墟殇盡揚”的生命詩學,展示人體之美

藝術家和他的作品150X200cm布面油畫2007年

第三種美學表現為:美學的倫理學轉向、美學的宗教學轉向、美學的社會經濟學轉向等。

兩點需要注意,一是不能将“第三種美學”了解為回到傳統意義上的美學的回歸,更不能當作當代藝術的附屬延展,“第三種美學”是向美學自身的重新定義,是藝術精神的極限追求;二是“第三種美學”并不是将倫理的、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宗教的觀點外在地強加于美學,而是以美學為原點重新闡釋倫理、政治、經濟、宗教和文化,成為公共世界的現象,并對生命品質産生意義。

透過這次展覽的布置和作品呈現,人們能夠看到貫穿于陳亞蓮她策展中所極力追求的憂慮、生命、死亡、九維空間與宗教等美學主題。

藝術的第三種美學:一種“墟殇盡揚”的生命詩學,展示人體之美

知名藝術家、策展人陳亞蓮緻辭

據陳亞蓮女士介紹:所謂“第三種文化”,簡單說就是人文、科學之外的另一種文化,第三種文化是打破純粹人文和科學分野的文化,是用新的方式溝通兩種文化的努力。倡導和實踐“第三種文化”的人,是一批非典型的科學家和思想家,涉獵範圍非常廣泛,跨學科跨領域,具有特别的思維風格,更具包容性,他們的研究和寫作更加貼近真實的世界和大衆,代表這種新文化的一些科學家和思想家,正在逐漸取代傳統知識分子的地位,通過自己的工作和闡釋性寫作,向人們揭示”人生的意義“、”我們是誰”、“我們是什麼”這些常識層面的問題。他們給公衆指出了一種洞察世界的新途徑。

藝術的第三種美學:一種“墟殇盡揚”的生命詩學,展示人體之美

開幕式現場,比基尼選手李月、健美男子劉博、男子健體選手葉天琪參加勞特斯辰國際美術館開館展,展示人體之美。

開幕式現場,男子健美選手劉博、男子健體選手葉天琪、比基尼選手李月的肌肉與形體展示将開幕式推向高潮。據來到現場解說的知名健美教練秦承勇介紹:人體之美、力量之美與繪畫、雕塑之美有異曲同工之妙。

藝術的第三種美學:一種“墟殇盡揚”的生命詩學,展示人體之美

收藏家代表陳雪蓮、歌手張嶺、知名藝術家、策展人陳亞蓮合影

開幕式上,勞特斯辰還邀請了歌手張嶺與大家一起嗨聊音樂,出生于1967年的歌手張嶺是華語樂壇[太陽]首席貝斯手。主要作品有《來到這溫暖下面》《第六種感覺》《藍色愛情海》等。

藝術家作品賞析

展覽将展出39位藝術家創作的多幅重要作品,其中包括鐘飙最新創作從未展出的《三合圖-雍布拉康》,《武當之巅》,以及其他藝術家如傅鐳的《新三羊開泰》等重要作品。此外,展覽上有超過一半的作品來自勞特斯辰的館藏,代表了當代藝術新的思考和行動。

藝術的第三種美學:一種“墟殇盡揚”的生命詩學,展示人體之美

《能飛翔》王轶瓊296X210cm布面油畫2017年

王轶瓊的《能飛翔》,是通過鷹,男人,女人,花等畫面形象,形成一種被借喻的意象,這是他作品語言的第一層因素,這也是畫面第一眼可以看到的形象。而王轶瓊的畫面内涵卻是這個時間段人的情緒——那種像打了雞血或者興奮劑一樣的莫名亢奮,這才是他體會到人生存境況中的感覺。

藝術的第三種美學:一種“墟殇盡揚”的生命詩學,展示人體之美

《三合圖-雍布拉康》鐘飙 布面油畫 2017年 195X300cm

鐘飙,以獨特的構圖方式和切入當代藝術的視角著稱。跟其他同時代的藝術家迥乎不同,他的平面創作在很早的時候就進入了多元景觀的世界。他的平面創作在很早的時候就進入了多元景觀的世界。

鐘飙二十多年的探索實踐,經曆了從社會觀、曆史觀、到宇宙觀的哲學程序。他的視點與時俱進,他的視野與趨勢同行,而他的藝術,超出某個具體的時代和具體的精神源頭。他追求的,不僅是終極的藝術,更是終極的認知和跟這種認知的深度和諧關系。 正如他所說:一切早已存在,隻有經過時顯形。

藝術的第三種美學:一種“墟殇盡揚”的生命詩學,展示人體之美

《空中的花朵》呂順 2017年 布面油畫146X108cm

呂順的繪畫,一直飽含着一種獨有的情緒,這種情緒,沒有顧慮重重後的隐晦和含蓄,以及無動于衷的麻木和淡漠,而是憤怒和激越的直刺人心,以求一針見血。

藝術的第三種美學:一種“墟殇盡揚”的生命詩學,展示人體之美

《藍蝴蝶》吳德武 布面油畫 2015年200X160cm

吳德武,著名當代油畫家。他表現燦爛的蝴蝶,而且是裂變的蝴蝶。他的作品所傳遞的失落感,不是孤立和靜态的,而是在他的創作路徑中發展和延伸的。

藝術的第三種美學:一種“墟殇盡揚”的生命詩學,展示人體之美

《藍馬》馬東民2017年150X200cm布面油畫

藝術馬東民所描繪的,是用一種形而下的方式将形而上的某種不可言說卻真實存在的感覺描繪出來,在恰當的時間、恰當的氛圍、恰當的語境,所謂‘靈肉合一’。

藝術的第三種美學:一種“墟殇盡揚”的生命詩學,展示人體之美

《精神的次元》王勵均 布面油畫 2016年 100X80cm

當這個物質社會發展到越來越多元化的時候,藝術家就會嘗試運用新的表現形式進行對應。王勵均的抽象畫就是運用點線面和色彩的搭配将現實中的沖突、混沌、繁雜等事物加以理性的清理和協調,不但給人以美的享受,還給人以無窮的想象空間。

對于精神世界的探察,詩為佳、小說次之;而運用油畫的形式,難上加難。王勵均四兩撥千斤,找到了一條合适的途徑。進入和離開,他幫助觀者洞開了世俗和精神的通道,并小心攙扶着大千社會中迷途的羔羊們“出埃及”。

藝術的第三種美學:一種“墟殇盡揚”的生命詩學,展示人體之美

《借問》周偉華2016年150X200cm布面油畫

在周偉華的精神空間裡,一面是對西方普世價值的追尋,一面是對東方傳統文化的回望;在藝術上一邊是對繪畫性的迷戀,一邊則是對觀念性的探究。他不輕易相信也不輕易放棄。在周偉華最新的《借問》系列中,處處充斥着這樣的思考與表達。當代藝術應當參與生活,塑造生活;應當關心現實,揭示真相,關心社會問題。這也符合他一直以來對自我的要求“獨立之意志,自由之精神”。

藝術的第三種美學:一種“墟殇盡揚”的生命詩學,展示人體之美

《俯瞰微攬(3)》薛廣陳布面油畫2011年60X60cm

藝術的第三種美學:一種“墟殇盡揚”的生命詩學,展示人體之美

《黃土梁》鐘建秋 布面油畫 2008年 130X180cm

藝術的第三種美學:一種“墟殇盡揚”的生命詩學,展示人體之美

《靈動的心》聶鵬 布面油畫 2017年 120X161cm

聶鵬的畫作塑造了神秘浩瀚的宇宙,繁星點綴,佛陀照耀,藝術家希望人們從中會有共鳴,思考,哪怕是片刻一秒的感動。人們在塑造佛像的同時也是在塑造自己内心最好的一面。佛陀的神态永遠都是莊嚴,善良,美好的,那是屬于極樂世界才有的精神面貌,也是俗世中人們内心對淨土的一種向往。

藝術的第三種美學:一種“墟殇盡揚”的生命詩學,展示人體之美

《民以食為天》胡向東2016年120X200cm布面油畫

胡向東作品以寫實手法為基礎,又加雜了強烈的主觀色彩,看上去仿佛經過電腦技術處理過的圖像,幾分怪異,幾分瑰麗,又有幾分眩目,但又不媚人和造作,卻能讓觀衆的内心受到觸動。他的作品總是揭示當代中國的都市社會中微妙但又顯著的人際關系的變遷, 同時反映藝術家對社會問題的敏銳和強烈的關注。

藝術的第三種美學:一種“墟殇盡揚”的生命詩學,展示人體之美

《暮光中的雲》曾沂聶 布面油畫 2015年 100X100cm

曾沂聶先生的人物油畫十分“情緒化”,色調的巧妙搭配以及畫面人物的細微表情,都把人物的“神”表現得淋漓盡緻,奇妙的光感處理讓畫面細膩華美,賞心悅目的同時給人以心靈上的觸動。

藝術的第三種美學:一種“墟殇盡揚”的生命詩學,展示人體之美

《你追我趕》謝克2011年高鉻不鏽鋼 58X52X20cm

謝克是一位脫胎于設計師并有著豐富人生閱歷的藝術家,他的作品以一種直接而簡潔明快的表現手法,通過一系列雕塑和繪畫作品,向觀衆及社會傳遞著一股正面能量。

作品圍繞描繪一個中華陽光少年,在面對傳統文化與當下訊息萬變的社會中的思考碰撞。謝克強調教育對青少年的重要性,相信知識是改變命運的良方。在他的繪畫中以輕松而幽默的筆觸,記錄著中華民族經歷千年的歷史片段,從中提出了他個人對社會現實的批判和文化反思。

藝術的第三種美學:一種“墟殇盡揚”的生命詩學,展示人體之美

《瓶花與魚》張東菊2014年紙本水墨68X136cm

張東菊是視覺美的創造者看,從選材、構圖、色彩上的考慮,再到畫什麼如何畫的思索,在如今這個充斥着大量圖檔和寫實觀念的大環境下,尤顯得繪畫性的重要,它既不寫實,也不抽象,它是一種繪畫語言,是形而上的一種表達。

藝術的第三種美學:一種“墟殇盡揚”的生命詩學,展示人體之美

《雙黃蛋》王俊藝綜合材料2017年ø21cm

王俊藝真誠地把藝術“繪畫、創作和思考”作為每天的實踐,以身體和精神的投入真切地體會和享受其中的快樂和苦澀。他的作品也總是自我指涉地描述對于藝術的想象和美的投射。

藝術的第三種美學:一種“墟殇盡揚”的生命詩學,展示人體之美

《塔林》徐學傑 綜合材料 2017年 197X296cm

面對遠方高處的塔,目光就會變得灼熱,這是徐學傑繪畫最初被點燃的時刻。

對于徐學傑而言,繪畫似乎并非僅僅使用顔料來造型,而是讓顔料獲得精神性的内在能量,畫布上的色點與色斑似乎就是佛的舍利子,佛塔本身就是佛身在世界上的化身,繪畫不也是個體生命能量留在世界上的氣息的凝結?

這是一種“墟殇盡揚”的生命詩學,是生命意志自身張力的詩學。

藝術的第三種美學:一種“墟殇盡揚”的生命詩學,展示人體之美

《聲音域場》姚新會 綜合材料 2016年 57X57cm

姚新會用人物或景物來表達觀點,可以觀察到她的有力的抽象和層層顔色的傾向。可以清晰的看到一個空間,建築,或人物的暗示,這沉浸于幻想曲中感覺。

藝術的第三種美學:一種“墟殇盡揚”的生命詩學,展示人體之美

《太平天國》張剛 布面油畫 2017年 60X60cm

在混沌、雜亂、戲谑、荒誕的“太平天國”中,張剛的作品揭示了當下生存困境:“在失去意義的世界裡不帶信仰地生活”(韋伯),存在主義哲學家克爾凱郭爾說:“信仰是人的最高的激情。”,當激情消失,信仰虛無,被現實法則左右的“理所當然的欲望”就成為當下人們存在的唯一依據,然而,這樣的存在是臨時性的存在,是一種生存的不确定性存在,但正是在這種不确定存在情景中,藝術得以确立自身的坐标。

藝術的第三種美學:一種“墟殇盡揚”的生命詩學,展示人體之美

《我的安格爾之六》王笑今2013年90X120cm布面油畫

王笑今是一位觀念開放的藝術家,他的藝術創作橫跨繪畫、影像、文字藝術和現成品藝術等多個媒介,但王笑今的作品有一個共同特點,中國味道,中國傳統藝術精神成了他不斷推進的一種文化基因。他是将中國的傳統元素帶到西方的油畫中去,他的畫有很多是借鑒國畫的元素,比如筆觸,留白,大膽等等。但同時又沒有丢失油畫的基本東西,進而呈現出不一樣的感覺。

王笑今筆下的女人,用婉約,恬靜,溫柔等美麗的詞語來形容,怎麼說都不為過。這不是簡單的找一個這樣的模特就能畫得出來的。具體的柔美一定是通過具體的造型手段來達到。其中,修飾是一個極其重要的手段。這種修飾後産生的視覺效果,才使我們聯想到婉約、溫柔、可人等美麗的詞語。

藝術的第三種美學:一種“墟殇盡揚”的生命詩學,展示人體之美

《無題》楓翎 綜合材料 2017年 155X235cm

楓翎崇尚藝術喚醒自由,追求精神獨立,她認為藝術家應肩負社會和曆史的責任,她的作品充滿理想主義和樂觀向上的精神,她用榮格的思想貫徹繪畫語言,不斷探索新語境、未知性和人類可能性的表征

藝術的第三種美學:一種“墟殇盡揚”的生命詩學,展示人體之美

《無題》劉豪130X130cm布面油畫2017年

藝術的第三種美學:一種“墟殇盡揚”的生命詩學,展示人體之美

《無題一》張威 布面油畫 2014年 80X80cm

張威,一九五七年生于北京,畢業于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現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從事過藝術院校教學工作,産品設計、室内與園林設計工作,作品曾獲全國設計大獎賽一等獎;多年來,逰學美國,加拿大、歐洲等國,至力于當代抽象畫藝術的探索,作品多為機構和個人收藏,現在中國和加拿大設工作室。

藝術的第三種美學:一種“墟殇盡揚”的生命詩學,展示人體之美

《新三羊開泰》傅鐳 155X196cm 2017年 布面油畫

誇張的人體造型是傅鐳作品中頗為顯著的一個視覺符号。事實上,在其早期作品中,肥胖的人物形象就已出現。隻不過,這一标志性的符号在形成初期是以一種幽默式的卡通形象呈現。畫中人物滑稽的面部表情及肢體動作更多流露出的是畫者略帶嘲諷的調侃。

藝術的第三種美學:一種“墟殇盡揚”的生命詩學,展示人體之美

《新裝》張越2017年 絹 70X88cm

形象的找尋,對于張越來說,描繪社會當下的表情,一直在尋找,深情的目光,炯炯的眼神,閃着淚花的雙眸,作為形象被定格,承載着她對人性的認識、了解,重新開拓我們的記憶,也正是這固定的形象,緩慢而持久的令我們反思,成為當代人在現實中周遭真實處境的見證。

藝術的第三種美學:一種“墟殇盡揚”的生命詩學,展示人體之美

《以夢為馬》張柏濤 布面油畫 2016年 120X88cm

于男性藝術家而言,張柏濤畫面裡的細膩精緻是極其少有的,他柔和的筆調仿佛在畫面上綻開了一個夢境,夢幻而讓人沉醉;而細看張柏濤的作品,又會發現這樣的美不僅僅同于女性藝術家作品中的陰柔,它自有一種男性對于美的了解在其中,他的作品始終帶着一種男性目光的審視,對美的審視,對時代的審視。

藝術的第三種美學:一種“墟殇盡揚”的生命詩學,展示人體之美

《元始天尊》魏偉 紙本堆金瀝粉 2017年 117X239cm

魏偉,山東工筆畫學會會員, 北京工筆重彩畫會會員,中級古建築營造師。2010年随著名古建築專家蔣廣全先生學習古建築設計與施工,2015年結業于北大藝術研究院高研班賈廣健導師班。

藝術的第三種美學:一種“墟殇盡揚”的生命詩學,展示人體之美

《折鏡山水》張洪菠150X190cm2016年布面油畫

張洪菠熱衷于傳統的山水畫題材,但早已經脫離了傳統的語境。當代社會的紛繁複雜,尤其是都市生活的緊張和壓抑,早已經跟陶淵明筆下“悠悠見南山”的意境相距甚遠了。這使得張洪菠對傳統的回歸,隻能是向壁虛構,而無法設身處地。是以,他筆下的山水,都是捏造的山水,既非傳統精神意義上的山水,也非真實存在的山水,而是一堆玻璃制品,鑄造了某個山水的圖式而已:雖光鮮,但易碎;雖漂亮,卻冰冷,既不能遣心,也不能庇護人的靈魂。這正是張洪菠的痛苦與沖突,向往傳統,而無法走近;逃離現實,卻又沒有任何退路。

藝術的第三種美學:一種“墟殇盡揚”的生命詩學,展示人體之美

《中國風景》田子仲220X180cm布面油畫2016年

藝術家田子仲始終專注于一個特定的主題,沒有僅僅強調繪畫和攝影本身的藝術風格、形式及視覺效果,而是用組合繪畫的方式來創作繪畫,以碎片的以及萬花筒式的影像來記錄中國的巨大變遷時代的瞬間。

藝術的第三種美學:一種“墟殇盡揚”的生命詩學,展示人體之美

《中國山.水》劉飛120X120cm2017年

北京市朝陽區酒仙橋路2号798藝術區 798東街D08号勞特斯辰國際美術館

電話57623092 預約電話15010956798 勞特斯辰

藝術的第三種美學:一種“墟殇盡揚”的生命詩學,展示人體之美

作者:吳大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