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古代先哲所追求的“天人合一”

春秋時期魯國王魯宣王經喜歡到泗水河去捕魚。有年夏天,

魯公照例又在泗水的深潭拿網捕魚。當時管理水産狩獵的官吏不

在,跟随他的大臣裡革站出來,當着衆人的面把魯宣公的漁網撕毀,

扔進水裡。魯宣公暴跳如雷,裡革卻不緊不慢陳述夏天捕魚的不

對,并告戒魯宣公,春天是“鳥獸孕,水蟲成”的時期,“禁羅”

就是禁止上山網羅鳥獸,隻能刺取魚鼈,做成供夏天食用的幹魚,這

是為了“助生阜也”(意幫助鳥繁殖);入夏開始,進入“鳥獸成,

水蟲孕”時期,水生物有的正在懷孕,要禁止下網捕魚,隻設

陷阱捕捉禽獸,這是為了“畜功用也”(即為國家積蓄養生資源);秋冬

季狩獵,禁止獵殺小鹿等幼獸,要等“大寒降,土蟄發”,方可整

網鈎。捕捉魚鼈。魯宣公聽後愧然誠服。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中國古人很早就已經懂得,人隻有順應和愛

護自然才能有效利自然,天人才能和諧,這其實就中國古代先哲所

追求的“天人合一”。中國古代哲學充滿了睿智之光,天人合一、陰陽變異,貴和尚中

其中的三個精神巨柱,中國古代的這些哲人之思至今仍散發着耀眼的精神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