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明朝幫北韓抗擊日本,與後金交戰後,北韓為何首鼠兩端?

作者:縱橫五千年

1592年,日本的豐臣秀吉派遣大軍征讨北韓,在短短一個月内,北韓“三都守失,八道瓦解”,已經到了亡國的邊緣。後來,在明朝大軍的援助,經過數年的戰争,終于将日本逐出北韓半島!按理說明朝對北韓有複國之恩,可是在十多年後,明朝與後金開戰初期,北韓李氏王朝卻首鼠兩端,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明朝幫北韓抗擊日本,與後金交戰後,北韓為何首鼠兩端?

一、外交拉鋸

1618年,努爾哈赤向明朝挑起戰争,率兵攻占撫順、清河等地。戰報傳到北京,明朝朝廷決定對努爾哈赤大張撻伐,于是任命楊鎬為遼東經略,并從各地征調軍隊。與此同時,明朝調兵的公文也下發給了北韓,讓他們發兵數萬,獨當一面。當時,統治北韓的國王是光海君李珲,他自始至終都不願意出兵。

光海君認為,“我國三邊防備自守不暇,舉單弱不教之卒,入援天朝,有何所益?”同時,他還覺得,“老酋桀骜,雖以中朝兵力,未能必其一舉剿滅”。為此,北韓與明朝之間展開了一段時間的外交拉鋸,最終“胳膊擰不過大腿”,北韓被迫同意出兵相助。不過,經過一番讨價還價,明朝同意北韓減少了出兵的人數,同時讓他們配合明軍。

明朝幫北韓抗擊日本,與後金交戰後,北韓為何首鼠兩端?

二、薩爾浒之戰

1619年二月二十九,明朝十幾萬大軍,兵分四路,對後金發起了進攻。北韓的光海君派出1.5萬人,由都元帥姜弘立率領,這支北韓部隊歸明朝南路軍的主将劉铤節制。開戰後,努爾哈赤采取各個擊破的戰術,集中優勢兵力首先殲滅了杜松的西路軍,然後擊潰了馬林率領的北路軍。之後,努爾哈赤才率領主力來對付南路軍的劉铤。

在阿布達裡崗之戰中,劉铤陷入後金的包圍圈,力戰而死,幾乎全軍覆沒。而姜弘立率領的北韓軍隊幾乎沒有怎麼作戰,就全部舉手投降。更讓人意外的是,在薩爾浒之戰前,光海君居然已經向後金的商人透露自己将要派軍跟随明朝出征的消息,“我國為中朝所迫,發兵而送,當在唐陣之後,須當知意”。

明朝幫北韓抗擊日本,與後金交戰後,北韓為何首鼠兩端?

三、光海君的抉擇

姜弘立投降後,将逃到北韓軍中的明朝軍兵全部移交給後金,他們還想将明朝遊擊喬一琦獻給後金,喬一琦聞訊後憤而自殺。那麼光海君為何要推行這種首鼠兩端的外交政策呢?主要有兩個原因:其一,光海君與明朝有宿怨。光海君是北韓宣祖的次子,他上面還有一位兄長,是以他的世子身份一直沒有得到明朝的認可。

1608年,北韓宣祖病死,光海君繼位,可是明朝依然不肯承認,甚至派人前去調查。光海君拿出數萬兩白銀向明朝官員行賄,才打通關節,最終在第二年才能到明朝的冊封。因為這件事,光海君始終對明朝心存怨恨。其二,現實的利益。北韓方面對于明朝、後金雙方的實力非常清楚,是以光海君認為明朝很難打赢這一仗。為了自己的國家利益,他采取首鼠兩端的政策,既不得罪明朝,也不得罪後金。

參考資料:1.《明史》;2.《光海君日記》;3.《滿洲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