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種花人

生活中,你會發現身邊有越來越多的人喜歡種花。有一天,我下樓散步,驚奇地發現新鄰居是一位帥氣可愛的老人,滿頭白發,胡子也是白的,但老得有風度,說話風趣,不管看見誰都笑眯眯地打招呼。這位新鄰居,也是一位種花人。 老人很勤快,每次遇見,他都在忙着侍弄他的那些花草。他住一樓,靠近路邊的窗外有一塊小空地,種滿各種各樣的花草,有些我甚至叫不上名字。老人種的花總是開得多彩絢麗,一年花事不斷,把路邊裝點得很漂亮,引得過路的人不停地張望。 草木蔥茏、花朵繁盛的季節,新鄰居的窗外更是綠意葳蕤,花朵妖娆。傍晚散步,一股濃郁的香味撲鼻而來,不用看我也知道,是金銀花的香味。新鄰居的窗外有一株金銀花,根和藤都已經有手腕那麼粗了,花開時千朵萬朵,花香醉人。 除了金銀花,薔薇也很好養活,窗外的一角,花順着花架肆意攀爬,一叢叢的綠葉,一簇簇的小花,白的、粉的,風過處,花枝搖動,暗香襲來。此外,夏日的美人蕉,聽雨再好不過。秋日的波斯菊,風中搖曳。各種花草引來鳥兒在花枝上落腳,叽叽喳喳,清脆婉轉。 老人每天在窗外的小花園裡忙活,鋤草、捉蟲、施肥、澆水,忙忙碌碌,不知疲倦。有人笑說:“你種兩盆花放在窗台上慢慢欣賞就行了,瞎忙什麼啊?要照料那麼多花,太累了。”老人笑眯眯地說:“我在路邊種這麼多花,是給别人看的。把花放在窗台上,隻能自己看,孤芳自賞有什麼意思?” 閑聊中得知,這位老人早已把侍花弄草當成生活的一部分。他說:“心不可以荒蕪,心不荒蕪,身體才不會荒蕪。”我咂摸着這句富有哲理的話,頗有些感觸。 清代有一個畫家叫鄒一桂,擅畫花卉,風格清俊秀美,著有《小山畫譜》等。他也是個下過苦功的人,為了能夠準确地畫出花的神韻,他種了一百多種花卉植物,以便随時都能夠細緻入微地觀察植物的形态、生長規律和習性,精準入畫,妙筆生花。鄒一桂的白海棠,大枝小枝,低垂盎然;鄒一桂的桃花,嬌豔動人,繁花壓枝;鄒一桂的牡丹更是端莊華貴,大氣典雅。 我的新鄰居種花給别人看,我欣賞的畫家鄒一桂種花畫花給别人看,異曲同工,都是有境界的人啊! 種花不為自己賞,種花為給别人看,這使我想起季羨林先生寫過的一篇隽永美文——《自己的花是讓别人看的》。他在這篇文章裡記述了當年在德國留學時看到的德國人把花種在臨街的窗外的習俗:“花朵都朝外開,在屋子裡隻能看到花的脊梁。”把花種在臨街的窗外,花向外開,自己在家中看不到,走在大街上,卻是人人都能看到别人家的花。你種花給别人看,别人也種花給你看,印證了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道理。 我也是種花人,我知道,花之美,能給人帶來視覺上的享受、心靈上的愉悅。種花的過程更是妙不可言:撒下花種、等待發芽、開枝散葉、修剪施肥、等待花開、花開燦爛,整個過程都是在修煉身心,難怪越來越多的人愛上種花。 種花是一種付出,當花兒盛放,與他人同享,把生活裝點得多姿多彩,富有生趣,所有付出的辛苦、汗水都變得有了價值,這便是種花人的幸福! (積雪草) 《每日閑情》 投稿指南 聯系郵箱:[email protected] 請作者與編輯聯系,以便發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