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大明王朝:陪芸娘睡一晚,卻搭上性命,李玄為什麼心甘情願赴死?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82期——人物篇第5期:

前面我們談了全劇開場五分鐘就領了便當的周雲逸,可以說,他的死一方面是因為觸動了皇權的權威,另一方面則是成為政治平衡的犧牲品。

而随着改稻為桑的進行,更多的官員開始前仆後繼地赴死,其中浙江地方上的河道監管李玄,就是全劇第二個領了便當的官員。

李玄,太監,是江南織造局兼浙江市舶司總管太監楊金水最寵愛的幹兒子,而楊金水,又是司禮監掌印太監兼嘉靖帝貼身秘書呂芳最寵愛的幹兒子。

如果沒有毀堤淹田這件事,作為楊金水接班人的李玄,其仕途必然會一片光明,但事與願違,那麼深受信賴的李玄,為什麼成為第一批冤死鬼呢?

楊角風談《大明王朝1566》第182期——人物篇第5期:大明王朝:陪芸娘睡一晚,卻搭上性命,李玄為什麼心甘情願赴死?

大明王朝:陪芸娘睡一晚,卻搭上性命,李玄為什麼心甘情願赴死?

一、

新安江河道總管職務,其實是杭州知府馬甯遠兼任的,毀堤淹田之事,他是知情的。新安江河道監管職務,是朝廷派來的太監李玄兼任的,而毀堤淹田之事,他是不知情的。

在解釋李玄為什麼會被處死之前,我們先簡單地講一下明朝的宦官制度:

我們看曆史,會明顯地發現,宦官權力最大的三個時期,一個是東漢,一個是晚唐,再有就是明朝了。

但其實這三個朝代也有所不同,東漢的宦官有點底氣不足,是依靠皇帝發号施令的;晚唐的宦官就比較過分了,高興起來你是皇上,不高興了,換個皇上;等到了明朝的宦官,則又變了,變成了皇上的一條犬,忠心耿耿,用劇中楊金水的話講就是:

“我就是皇上,就是老祖宗派到浙江來的一條狗,我得看住這個家!”

别看大明的開朝皇帝朱元璋是土豹子出身,其實他對曆史的總結相當精确,即位皇帝後就頒布有指令,禁止宦官幹政,并寫進了大明律法:

“内臣不得幹預政事,預者斬。”

壞了這個規矩的是小朱——朱棣,是啊,他連老朱指定的皇位繼承人朱允炆都給趕下台了,還在乎這麼個規矩嗎?

大明王朝:陪芸娘睡一晚,卻搭上性命,李玄為什麼心甘情願赴死?

二、

朱棣在發動靖難過程中,很多太監立了大功,他即位後,也開始重用太監,比如我們最熟悉的三保太監鄭和,東廠也是從那時候開始設立。

老朱深知一條真理:

“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他自己當年也是沾了識字的光,不然還真當不上這個皇上。等到了他曾孫朱瞻基即位,這小子比較懶,懶得看奏折,于是在宮裡開了所學校,開始教太監讀書識字。

等到了朱祁鎮時代,宦官集團徹底放飛了,大太監王振,不僅獨斷專權,甚至把老朱立在宮前“内臣不得幹預政事”的牌子都給踢飛了。在他英明神武地指揮下,順利地在土木堡把英宗送給了瓦剌人。

再之後,宦官集團就開始作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活躍于朝堂之上,協助皇權制衡文官集團。

李玄就是第四階段下,皇權下的宦官集團派到浙江,類似于政委角色,負責監督地方長官,是以他跟馬甯遠的關系就是這種關系。

李玄能成為楊金水最寵愛的幹兒子,其聰明才智自不必說,我們看看他在劇中的表現:

新安江決口後,他第一時間彙報了楊金水:

“幹爹,幹爹,九個縣,九個縣的堰口都,都裂了,一定有人要決口,這是要害兒子,害幹爹您呐!”

大明王朝:陪芸娘睡一晚,卻搭上性命,李玄為什麼心甘情願赴死?

三、

李玄面對危機時,能想到的,能求助的隻有楊金水,而且還得想方設法跟他捆綁在一起。

楊金水反問他:

“這世上哪有金湯一般的河堤,哪有金湯一般的堰口?”

李玄馬上就明白了,原來真不是因為大家A錢了修河款,導緻的毀堤,這還真是人為的決堤,而幹爹楊金水是知情的:

“幹爹,這事您都知道?”

知道也得不知道啊,楊金水哪裡敢承認知道,隻能是暗示李玄,有時候少知道點事情對自己有好處:

“有些事兒不上秤沒有四兩重,可是上了秤一千斤都打不住!”

楊金水嘴上說着死不了你,但李玄不傻啊,既然不能挽救了,那就趕緊把我調走吧?

嘴上答應了馬上調走,實際上,李玄已經走不了了,他能不能活下來,已經不是楊金水說得算了,而是胡宗憲。

按照他們的推理,隻要胡宗憲以天災的名義上報這次災情,那麼其他人都不會死,但是胡宗憲有自己的考慮:

“同樣的端午汛,鄰省的白茆河、吳淞江和我們都是去年修的堤,我們一條江花了他們兩條江的修堤款。他們那裡堤固人安,我們這裡倒出了這麼大的水災。這個謊,你們得扯圓了!”

正所謂秋褲塞進襪子裡,秋衣紮進秋褲裡,才是對冬天最起碼的尊重。人家修的大堤固若金湯,咱們修的大堤卻九縣決口,這是大家要抱團赴死嗎?

大明王朝:陪芸娘睡一晚,卻搭上性命,李玄為什麼心甘情願赴死?

四、

既然不想抱團赴死,那麼就得有人擔責,誰負責?

杭州知府馬甯遠,河道監管李玄,淳安知縣常伯熙,建德知縣張知良!

馬甯遠之死前面已經分析過了,但好歹他馬甯遠是知情的,而且他這樣做也是有目的的。那就是解決改稻為桑的困局,不能說馬甯遠沒有努力,他也努力過,但沒有成功。

而他簡單的腦袋想不到更好的辦法,他隻知道如果不改,胡宗憲會受牽連,而毀了堤淹了田,自己前去擔罪,胡宗憲就順利過關了。

既然被冠上了“貪墨修河銀子”的罪名,那名聲可就不好了,偏偏當今聖上是一個貪名的主。李玄不死,楊金水就幹淨不了,呂芳就會受牽連,嘉靖帝可是相當好面子之人。

後來沈一石打着“織造局”幌子去買糧,嘉靖帝都暴怒,楊金水拼了老命也要摘掉那幾個燈籠。

李玄第二次被楊金水叫來,且禮遇相當之高,事出異常必有妖啊,李玄當時就快吓尿了:

“幹爹,您老知道兒子膽子小,就别吓我了!”

随着楊金水說了三句話,給李玄倒了三杯酒,李玄就知道,自己在劫難逃了。

很多人沒看懂,既然李玄必死無疑,連自己都說了:

“願意不願意也由不得自己。”

既然如此,楊金水為什麼還非要把芸娘送給他睡一晚呢,不給他,難道李玄也能翻了天?

大明王朝:陪芸娘睡一晚,卻搭上性命,李玄為什麼心甘情願赴死?

五、

李玄相對于另外三個同時赴死的馬甯遠、常伯熙、張知良,他是最冤的,那三位好歹知道自己在幹什麼,而李玄完全是無辜的犧牲品。

李玄其實是替知情的楊金水死,既然是替幹爹死,楊金水不表示一下,怎麼過得去?

而李玄最大的心願就是陪芸娘睡一覺,這麼一個小小的要求,楊金水必然會滿足他。要知道李玄是完全可以脫罪的,如果他不是心甘情願赴死,萬一再扯出點東西來,楊金水承擔不了這麼大的風險。

而作為太監這一支,又要求特别講規矩,李玄替楊金水赴死,楊金水替呂芳抗雷。如果沒有這點規矩,楊金水逃不逃得過陳洪的殺心尚不得知,但他肯定會死于呂芳之手。

在嘉靖帝面前,死幾個幹兒子,根本不叫什麼!

芸娘陪了李玄一晚,楊金水沒說什麼,沈一石受不了了,事後他追問芸娘:

“你得将那天晚上如何伺候李玄,做一遍給我看!”

​芸娘不肯,沈一石黯然神傷,反問是不是太賤了,芸娘哭了:

“李玄,把我當成天人,你,把我當成賤人!”

大明王朝:陪芸娘睡一晚,卻搭上性命,李玄為什麼心甘情願赴死?

而那晚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其實什麼都沒發生,李玄畢竟是一個太監,他倒是想,也得有那實力啊,當晚不過是躺在芸娘的腿上睡了一晚而已。

臨刑前,李玄還唱上了戲:

“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這段戲是昆劇,講的是莺莺送别張生,送别時,淚嘩嘩的……

李玄的死冤不冤?

一點都不冤!

大明王朝:陪芸娘睡一晚,卻搭上性命,李玄為什麼心甘情願赴死?

就像我們寫稿子一樣,平台稽核沒有通過,那麼,文章中沒有一個字是無辜的!

我叫楊角風,換種視角看《大明王朝1566》,你會發現不一樣的樂趣,精評人物篇,精彩繼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