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中國兒童的第二位傷害死因竟是它……我們該怎麼做?</h1>
文/本刊記者 宿雲燕
世界衛生組織報告顯示,道路交通事故是全球5-29歲兒童和青少年的第一大緻死因素,全球每年有18.63萬兒童死于道路交通傷害,其中超過1/3死于乘車過程中。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資料顯示,道路交通傷害是中國兒童的第二位傷害死因。
2018年,中國發生涉及人員傷亡的道路交通事故共24萬起左右,造成6.3萬人死亡,其中1-12歲兒童死亡2133人,占總數的3.37%。

今年9月27日,《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21-2030)》(以下簡稱新“兒綱”)正式公布,其中新增“兒童與安全”領域,承諾在新“兒綱”實施10年内,減少兒童傷害所緻死亡和殘疾,兒童傷害死亡率較2020年下降20%,并将“推廣使用兒童安全座椅、安全頭盔,兒童出行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作為該領域的主要目标之一。
結合相關規定,我們又該如何從法律層面更好地保護兒童道路交通安全?
《中國青年》全媒體記者邀請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傷害防控與心理健康室主任段蕾蕾、世界衛生組織駐華代表處道路安全、傷害預防項目官員方丹,對此進行解讀。
新“兒綱”出台,推廣使用兒童安全座椅被納入主要目标
《中國青年》:兒童道路交通傷害主要有哪些?
段蕾蕾:道路交通傷害是我國1-14歲兒童第二位傷害死因,是15-19歲青少年第一位傷害死因,這種趨勢不容忽視。
在兒童道路交通傷害事故中,受傷兒童的主要交通方式是乘機動車和步行,低齡兒童步行、乘小型客車、乘機車安全問題突出,大齡兒童駕乘機車和電動車安全問題突出。
《中國青年》:如何有效減少兒童道路交通事故?
段蕾蕾: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是新“兒綱”中“兒童與安全”領域起草的牽頭方,我們将近20年開展過的兒童道路交通傷害預防的政策、措施以及實踐進行提煉彙總,形成了12條政策措施。
其中重點政策為第一條,開展安全自護教育,提高兒童及看護人的安全意識,幫助其掌握安全知識技能,培養兒童安全行為習慣。家長要築好兒童安全第一道屏障,也是最重要的一道屏障,家長監護人的責任要展現出來。
第二條,健全防控體系。防控體系是一個大概念,所有部門、相關機構,整個社會包括目标人群可能都要更加完善和清晰。
第四條措施寫得很具體,“推廣兒童使用安全座椅、安全頭盔、兒童步行和騎乘車的反光辨別”。對于保障兒童道路交通安全,這條措施是明确有效的。
第七條,市面上流通的産品是不是符合國家3C标準、3C認證、國家标準?大家該怎麼去關注和正确使用符合标準的兒童安全座椅?我們不但要知道給孩子使用,而且還要持續使用,保證全程都用、每次都用。此外,孩子如何坐在兒童安全座椅裡面、怎麼系扣子、穿什麼衣服等,還有很多細節。希望媒體朋友将這些常識廣泛地傳遞到家長和看護人手中,讓他們能夠更好地保護孩子的道路安全。
此外還有監測系統,資料分享、分析、利用、評估,以及緊急急救。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現在正在完善全國傷害監測系統,将會不斷地有大型的兒童醫院納入系統,通過兒童醫院提供的兒童傷害監測資料,能夠更好地分析兒童傷害狀況,助力提升兒童傷害的急救能力,減少傷殘和死亡。
《中國青年》:請問如何了解使用兒童座椅的必要性?
段蕾蕾:兒童安全座椅是目前保護兒童乘車安全的最有效的安全裝置。在發生交通事故時,若正确使用兒童安全座椅,可以減少54%至70%的兒童死亡率。其中,1歲以下嬰兒緻命傷害的可能性會降低71%,1歲~4歲孩子的緻命傷害會降低54%,4歲~7歲兒童的緻命傷害會降低59%。與使用成人安全帶相比,使用前向式兒童安全座椅的兒童,可以降低80%的受傷危險。
根據其他國家的經驗來看,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研究顯示,使用兒童安全座椅可以降低事故傷害風險的80%。1978年,美國第一部兒童安全座椅的法律在田納西州誕生,安全座椅使用率從8%提高到30%,兒童乘客死亡率下降一半。1993年,德國強制出台使用兒童安全座椅的法律之後,兒童安全座椅使用率達95%,2011年車内死亡的兒童僅有76人,汽車事故兒童緻死案例降低了4.5倍。2000年,日本制定新的道路交通法後,兒童安全座椅普及率從12%上升到60%,兒童發生交通事故的死亡率下降80%。這就是我們現階段要普及和推廣使用兒童安全座椅的必要性。
新“兒綱”已于2021年9月27日正式公布和實施。作為指導、 規範和推動我國兒童工作的綱領性檔案, 新“兒綱”對于保障兒童根本利益起到了重要作用 。新“兒綱”新增“兒童與安全”領域,并将“推廣使用兒童安全座椅、安全頭盔,兒童出行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作為該領域的主要目标之一,并規定了具體的政策措施,以進一步減少我國兒童道路交通傷亡。
專家為立法建言,多方助力提升交通安全風險意識
《中國青年》:兒童缺乏自我保護的能力,需要家長、學校乃至整個社會提高風險意識,如何從法律層面更好地對兒童道路交通安全進行保護?
方丹:一是要有國家層面的立法,這樣會有人口上的覆寫率,能夠保護到所有兒童。二是法律規定10歲以下或者身高1.35米之前必須使用兒童限制裝置。三是要禁止一定年齡或者身高以下的兒童坐在前排。四是兒童限制裝置必須符合一定的國際标準或國家标準。
但是立法僅僅是我們保護兒童的第一步。參考一些先行國家的經驗,如果要落實這些法律或是政策,整個過程其實涉及很多步驟、很多部門、很多人,是整個社會參與的過程。我們選取其中一個角度——兒童家長、監護人的角度,看看在兒童安全座椅使用過程中會經曆哪些步驟。作為兒童家長、監護人,要自身願意給孩子用;要買得到兒童安全座椅,買得起兒童安全座椅;要選得對,能安裝,并且裝得對、用得對。每一步都涉及很多幹預措施,每一步都要落實到位。
比如“願意用”這方面,通過宣傳、教育、執法,增強家長的安全意識,這就涉及交管部門、醫療衛生部門、教育、婦兒、媒體、教育機構等等。
《中國青年》:這其中包括哪些環節需要去注意和推動?
方丹:要實作“買得到”的目标,首先要有座椅标準,這就需要有标委會、行業協會;還得有市場供應,生産就涉及企業、材料供應商、監管部門,在流通過程中還有經銷商、銷售平台、運輸部門等等。
“買得起”涉及定價、發改、市場、監管。要幫助家長“選得對”,要對他們進行宣傳教育,給他們輔助,這涉及媒體、社群、各個部門、生産企業、銷售企業、公益機構等等。
安裝也是重頭戲,如座椅和家用車接口不符,或者比較老的車沒有兒童座椅的接口……車的标準需要和兒童安全座椅标準有一個比對,車企在其中也有一個作用。安裝正确也非常重要,我見過有的家長覺得兒童出行安全非常重要,買了一個座椅,就放在車裡,根本沒有正确安裝,這樣就完全起不到保護兒童的作用。
安裝得對,産品要有非常清晰易懂的說明書,同時也需要媒體、社群、衛生、交警等各部門進行宣教,還有社群、公益機構可以教家長或者幫助家長進行安裝。兒童安全座椅怎麼扣好,包括兒童穿什麼,這些都需要很多宣教,需要媒體、社群、衛生、教育局各個部門合力完成。我們要讓法律政策落到實地、保護到兒童,真的是一個龐大的工作,需要各部門共同努力。騎車戴頭盔與這個類似,涉及多個步驟,需要多個部門共同參與、共同促進落實。
監制:皮鈞
終審:蔺玉紅
審校:陳敏 劉曉 劉博文
編輯: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