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領袖毛主席1893年12月26日出生于湖南韶山沖的一個農民家庭,毛主席出生的時期也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年代。其實在毛主席出生那年也同時出生了很多社會各界的名人。那麼都有哪些耳熟能詳的人物和毛主席是同年呢?如果對這個話題感興趣,還請各位幫忙“長按2秒點贊按鈕”來個強烈點贊。并且“關注”一下,以後常來,不迷路。

(偉大領袖毛主席)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5">國母宋慶齡</h1>
(宋慶齡女士)
宋慶齡竟然和毛主席同年出生?沒錯,就是這位大名鼎鼎的宋慶齡女士,宋氏三姐妹之一。1893年出生于上海,年少時曾赴美留學,辛亥革命爆發時,就對中山先生敬佩有加。即便在孫中山離世後,宋慶齡女士依舊是“民主”思想的忠實踐行者,同時她也是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者和革命家。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期間,宋慶齡女士聽聞噩耗十分傷心,在革命的最艱難時期曾給予我黨大量幫助。宋慶齡女士一直生活在上海,新中國成立後,成為了中國的名譽主席,也是國家唯一一個名譽主席,在國内一直有很高的聲譽,因其愛國、博愛、仁慈也十分受群眾愛戴。1981年9月25日,宋慶齡女士在北京逝世,死後遵照遺囑,将其安葬在上海的萬國公墓。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9">“皖南事變”策劃者顧祝同</h1>
(顧祝同)
1941年1月6日,爆發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正值國共第二次合作抗日的關鍵時期,國民黨方面又出了幺蛾子,這是一場針對共産黨方面的軍事行動,當時的新四軍軍長葉挺将軍被俘,給我軍造成了嚴重損失。
而策劃執行這次事件的就是國民黨進階将領顧祝同。顧祝同1893年1月出生于江蘇漣水,是國民黨一級陸軍上将,也是蔣介石最為看重的心腹愛将之一。1987年1月,顧祝同在台北去世,終年94歲。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2">“小諸葛”白崇禧</h1>
(白崇禧)
這個極具知名度的國民黨人物很少有人知道他竟然和毛主席同年出生。白崇禧1893年3月出生于廣西桂林,是國民黨一級上将,軍事指揮才能突出,素來有“小諸葛”之稱,是新桂系軍閥的代表人之一。在國民黨内部其實也分成了幾個派系,與陳誠、顧祝同這樣蔣介石的心腹愛将相比,白崇禧就是那個“不太聽話”的,與李宗仁等人自成一派,與蔣派曆來面和心不合。
1937年的台兒莊大捷就是白崇禧和李宗仁的手筆,随後又指揮了比較知名的長沙會戰、桂南會戰、昆侖關之戰等。白崇禧的軍事指揮能力有目共睹,連林帥都曾高度評價白崇禧的軍事指揮能力比其他國民黨軍将領高明。同時白崇禧也在罪大惡極的“四十三名戰犯中”,排行第四。1966年白崇禧在台北病逝。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5">堅守台兒莊,孫連仲</h1>
(孫連仲)
孫連仲1893年2月出生于河北雄縣,是國民革命軍二級陸軍上将,是馮玉祥麾下的“十三太保”之一。孫連仲是個厚道的老實人,即便他曾是馮玉祥的将領,也曾參與了“讨蔣”的行動,蔣介石依舊對他很放心。
孫連仲最知名的戰績是在台兒莊戰役期間,日軍攻勢迅猛,國民黨軍隊隻能進行戰略防禦,本就在台兒莊娘子關一代鎮守前線的孫連仲被蔣介石臨危受命,帶領第二集團軍前往戰場前線。
台兒莊戰略位置十分重要,是日軍打開西北門戶的大門,孫連中國帶領手下戰士死守台兒莊,面對日寇的攻勢,孫連仲寸土不讓,牢牢地把日軍摒除在戰線之外,甚至帶領手下戰士直接與日軍白刃厮殺,直到戰役結束。之後,孫連仲又參加了棗宜會戰、常德會戰等重要戰役,1990年8月在台北去世。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18">知名曆史學家顧颉剛</h1>
(顧颉剛)
顧颉剛1893年5月出生于江蘇蘇州,1920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先後在廈門大學、中山大學、燕京大學等知名學府任教,他是近代著名的曆史學家,也是古史辨學派的創始人。
顧颉剛在這中國曆史界的名聲很大,是出了名的學術派,他的老師是胡适先生,學生中名聲最大的應該算是季羨林了。顧颉剛的主要成就在中國古代史的研究、民俗研究、吳歌研究等方面,他的著作已經成為了當代的指導性書籍。顧颉剛在1980年12月去世。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1">全能型人才朱家骅</h1>
(朱家骅)
朱家骅1893年5月出生于浙江湖州,是著名的教育教、地質學家、政治家。從他的成就中就不難看出,這是一個全能型人才,各方面造詣頗深,年輕時也是人人羨慕的“别人家的孩子”。
朱家骅身份有很多,人都說學而優則仕,這句話正是他人生的真實寫照,他的家世不錯,從小就曾到德國、美國等國家留學,在外面接觸了新思潮,也是中國有志青年之一。學成歸來後的朱家骅曾在多所知名大學任教,都取得了不錯的成果,由于做人謹慎,眼界開闊升任為民國時期的教育部部長,後來轉任交通部部長,進而踏足政界,值得一提的是朱家骅還曾擔任過國民黨中統局局長,人生曆程十分豐富。1963年1月3日,朱家骅在台北去世。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4">血戰滕城,王銘章</h1>
(王銘章)
1893年7月,王銘章出生于四川成都,是川軍的代表人之一。早年間曾參加保路運動和讨袁戰争,王銘章是那個時期最具代表性的軍人,他骁勇善戰,對國家忠誠,在作戰中一往無前。
王銘章最知名的一戰是在台兒莊戰役中的死守滕城一戰,在這次戰役中,王銘章曾帶領全城士兵宣誓“城存與存,城亡與亡”,代表了他誓死守衛滕城的決心。之後在與日寇進行的激烈作戰中壯烈犧牲,也正是因為有王銘章這樣視死如歸将領的精神鼓舞,我軍才能取得台兒莊戰役的勝利。
王銘章殉國後,被追贈為陸軍上将,他也是300名抗日英雄之一,1937年3月17日犧牲在滕縣戰場。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27">“瞎子阿炳”華彥鈞</h1>
(華彥鈞)
1893年8月,華彥鈞出生于江蘇無錫,他的另一個名字——“瞎子阿炳”幾乎響徹全國,一曲《二泉映月》将二胡演奏推向了巅峰。很少有人知道,阿炳是道教出身,失明也是因為年輕時患病,但上天拿走了他的眼睛卻沒有拿走他的音樂才華,他一生都在緻力于收集和整理民間音樂,他的每一首作品都成為了今天的經典。
值得一提的是,從小在街上賣藝的阿炳,他精通的樂器可是不止二胡一種,笛子、胡琴也是他十分擅長的樂器,因為出身道家,也整理和很多道教音樂,阿炳還曾有過“小天師”的大名。1952年12月阿炳去世,終年57歲。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0">西安事變,楊虎城</h1>
(楊虎城)
1936年12月,為了敦促國民黨方面停止内戰,一緻抗日,張學良和楊虎城發動兵谏,在西安囚禁蔣介石。是以在近代曆史上楊虎城的名字經常與少帥張學良一同出現。
1893年11月楊虎城出生于陝西蒲城,與光鮮亮麗和國民黨大多數将領的世家出身不同,楊虎城出身于農民家庭,是刀客出身。楊虎城的曾經在同州一代落草,但依舊不改其強烈的愛國信念,生前一直活躍在家鄉陝西一代,還曾擔任過陝西省主席。西安事變後,楊虎城被蔣介石囚禁十二年之久,1949年9月建國前夕,楊虎城在重慶被反動派殺害。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3">一代宗師葉問</h1>
(葉問)
葉問1893年10月出生于廣東南海。關于詠春拳大師葉問的影視作品,曆年來都炒得火熱,人們對于電視熒幕上正義,具有民族氣節又武功高強的葉問十崇拜。
除了我們在影視作品中看到的經過藝術加工的事件外,葉問大師的真實生活也是十分精彩,出身于廣東,揚名于香港,一生緻力于武學的發揚光大,在他的推動下,中華國術的博大精深逐漸被世界人民知曉,而其中他最出名的關門弟子李小龍對于國術的海外推廣也是功不可沒的。
<h1 class="pgc-h-arrow-right" data-track="36">一拳打死日本武士的愛國國術家呂紫劍</h1>
(呂紫劍)
呂紫劍1893年11月出生于湖北宜昌的一個國術世家,他的一生波瀾壯闊,生生将亂世活成了武俠世界。他7歲習武,師從大家,潛心學武20年,是八卦掌掌門人,也是曾經拜師峨眉派,成為遊身八卦連環掌的傳人。從1920年南京的國術大會一戰成名後,呂紫劍一直就在各地遊曆,除暴安良,在見識到了國家飽受戰亂和外夷觊觎後,緻力于用自己一身武藝報效國家。
呂紫劍作為知名的一戰是在抗日期間,日本将手伸向了中國的各個領域。日本在抗戰期間曾在中國成立一家船舶公司,但氣焰太過嚣張,屢屢打壓中國的船舶公司,為此國内商人專門請來了呂紫劍為商人們出頭,雙方約定比武,日本船舶公司也請來了一位很有名的武士,兩人簽下生死狀,比武當天,現場氣氛暗流湧動十分緊張,比賽剛開始呂紫劍就使出了一招“黑虎掏心”,然後……就沒有然後了,日本武士口吐鮮血,命喪當場。
呂紫劍得封“長江大俠”,與津門大俠霍元甲,關東大俠杜心武,并稱為清末民國國中華武林的三大俠客。2012年10月,呂紫劍仙逝,享年119歲。
除了上述這些國内的名人,在國際上也有很多知名人士與毛主席同年出生,如德國納粹的二号人物戈林,美國五星上将布萊德雷等。而這些人,都是生于1893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