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吳西
胡德輝(1936-2018)是我的表舅之一,1961年畢業于南開大學數學力學系,是媽媽的姑姑張景珩和胡先骕先生的次子,僅比我大六歲。
胡先骕(1894-1968)字步曾,号忏庵,江西省建立人,植物學家、教育家、文化學者,中國現代植物分類學的鼻祖(《活化石》水杉的定名者),也是中國近代生物學的開創人之一。

胡先骕與胡适
胡先骕院士于1928年夏攜長女長子合影于南京
小時候媽媽常帶我去姑婆家玩,走近石驸馬大街83号座南朝北的大紅門,最先注意到的就是右邊石牆上凹刻的大字:“靜生生物調查所”。
這個三進的大院落五十年代已改成科學院的宿舍,姑婆家當時住在最後一進。
記得第一次去時,剛剛走進第二進院子,就聽一陣狗哮,很快就看到一個高大俊美的青年牽着兩隻大狼狗跑出來迎接我們。
媽媽稱他為小弟,讓我叫他三舅。他的後面還有一位小夥子,個頭小些,媽媽讓我叫他小舅。
當時他們都已經是高中學生了,似乎什麼都懂,開朗樂天。媽媽把我交給他們,放心地和小姨出門了。
三舅摸摸我的頭,問我:“喜歡什麼,想看什麼書嗎?”領我到姑公的書房裡去找書。一排排高大的黑色書櫃擺滿了中外圖書,我挑了幾本古今小說,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足夠我看一個暑假了。
我還注意到有不少書櫃裡放的是植物标本,其中似乎就有美國紅杉樹和中國水杉樹的種子和樹葉。
三舅還給我看他自己的澤尼特相機,在當時是很進階的135單鏡頭相機。他曾經給家中的小白貓、大狼狗和王晴小表妹拍了好多特寫照片作為習作,那時他似乎是想考北京電影學院,學電影攝影專業的。
1956年夏,是我初二末的暑假,聽媽媽說:“你今天在家好好等着,三舅、小舅會來天津咱們家看看”。
那時候,我家住在洛陽道和新華路交口東北角的一座房子裡,不走拐角的大門,走新華路上的傍門,對面就是曹家大院。
果然午前家門口來了四個高個子年輕人,除了三舅和小舅之外,還有他們的兩個同學,其中一位姓張。
他們四個人聯考放榜了,三舅考上了南開大學數學力學系,小舅考上的北京大學數學系,那個姓張的同學考上了大連海運學院。
四個人決定一塊兒去大連旅遊,正好路過天津來我家看看。他們朝氣蓬勃,意氣風發,陽光快樂!
據說,他們在聯考前參加了北京市的數學競賽,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小舅被保送入北大,三舅被保送去南開大學,還是五年制的留蘇預備生。
大概是考慮到祖國建設的需要,三舅改了主意,不考電影學院攝影系了,改學數學力學了。
三舅在天津上南開大學,見面機會更多了!周末他有時來我家聊聊家常,也會帶些紀念郵票和科技雜志給我。他還囑咐我:“你是中學生了,要多看報紙,注意政經時事”。
自此之後,我注意到反右鬥争,百花齊放,引蛇出洞,鮮花毒草的由來和變化,政治上迅速地成熟了起來。
媽媽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關心起三舅的婚事來了,似乎要管閑事了。他看上了一位德國留學生金先生漂亮的二女兒,金發藍睛,亭亭玉立。
她媽媽是德國人,原來住在天津小白樓起士林工廠的樓上,後來這位德國女士被聘到北京外語學院教德語,女兒們也跟去了,不久全家都回西德去了,好事未諧。
胡先骕先生和他的兒女們,
前排左起,王晴,胡先骕,胡昭靜。
後排左起,胡德燿,胡德焜,胡德輝。
1959年暑假,我是在北京石驸馬大街姑婆家度過的,兩個表舅也在家過暑假。小姨指令兩個弟弟帶我出去玩,三舅不知從哪裡推來一輛28自行車,換胎打氣,給車軸和鍊條加油。
第二天我們舅甥三人騎三輛車直奔香山八大處,登山觀景之後回到碧雲寺孫中山衣冠冢時已經是傍晚了。大門緊閉,我們隻好坐在門前休息,準備回家。
正在這時來了兩輛伏爾加小轎車,下來幾位大幹部模樣的客人,他們派人叫開了大門,受到了歡迎,大家魚貫而入。我們也站了起來,跟在他們的後面走了進去,聽了解說員的講解,心滿意足地過了這一天。
第二天在家休息了一下,第三天我們又騎車去了十三陵,參觀完定陵剛出來,又看見那兩輛伏爾加開了過來,下來的大幹部看到我們,都笑了起來,成了熟人。
其中一位笑着說:“你們三個小夥子真行,兩個輪子比我們四個輪子跑得還快!” 我們繞過十三陵水庫大壩騎車在回來的路上,那西輛轎車又追了上來和我們打招呼,說再見!回想起來,那時的幹群關系似乎比現在好得多。
不久,中蘇交惡,撤退專家,停派留學生,三舅的留蘇預備生項目也嘎然而止。就在他南大快畢業的時候,有一位L姓高官的女兒看上了他,通過組織部門和他談話,暗示他隻要确認男女朋友關系就可以配置設定到北京。
無奈三舅那時一點也不老于世故,竟婉拒美意,畢業時一下就被單獨“發配”到東北吉林白城師範,在那苦寒之地堅守了十五年!教書育人,一直獨身未娶。
1976年文革結束,他的父母和我的媽媽都已“非正常”過世。他回到天津,到雲南路19号找到我,商量辦調動事。
據他說不能直接調回北京,托南開大學的福,卻有可能調回天津,但是要在天津有未婚妻,如能有個天津戀人關系的證明信,就可以把檔案關系調進天津。
我和妻子商量,恰好妻的一位十二中的同窗好友是十六中(耀華中學)和清華大學畢業的女建築師,也剛剛調回天津不久,尚未婚嫁。
妻相求之下,獲其大義相助,親筆手書一信,加蓋公章,三舅則順利調入天津。事後我和妻千恩萬謝不止,還曾想促好事成真,無奈女方已有意中人,她的恩情義舉我們一直無以回報!
三舅高大挺拔,一表人材。調回天津時正好四十歲出頭,又是南開大學畢業生,經人事局配置設定到儀表無線電工業學校任副教授。
剛剛安頓下來,三舅就走了桃花運,被校醫室端莊秀美的許醫師相中,和她成了天造地設的一對。學校配置設定了房屋,不久又獲掌上明珠,趁改革開放的大潮過了二三十年幸福美滿的日子!
三舅胡德輝夫婦
我去國十年後再回來時他已退休,女兒繼承了父母雙方的優秀基因,大學畢業後成了兼有藝術天分和聰明睿智的女建築師。
三舅一家後來定居北京,在東四環買了新居,和姐弟同住在東城遙相呼應,彼此多有照拂,令人心安。
前幾年,他于古稀之際在妻女陪同下來美一遊,我們晚輩有機會相伴左右,自駕遊美西,跟團逛美東。
他拜谒了父輩求學之地,伯克利加州大學和哈佛大學,踏勘了美國紅杉的原生地和“活化石”水杉的移居地,遍訪了美國的名山大川和他久仰的國家公園......了卻了他的一部分心願。
沒想到他還是過早地離開了,他的音容笑貌和深情厚誼讓我晝思夜夢,德輝表舅請一路走好,天堂再見!
2018年初
寫于美國加州
修改于2021年初夏。
注:2021年,《水杉之父》胡先骕先生全集(18卷)即将由江西人民出版社推出。
完
作者吳熹(筆名吳西),祖籍浙江杭州,1942年生于北京,1947年随父母遷津,寓居重慶道、成都道、新華路、潼關道、雲南路等;1954年畢業于五區中心國小(即二十中附小現重慶道國小),1960畢業于天津一中高中,文革前畢業于天津大學夜大學機械系大學。曾任職天津環境衛生工程設計研究所所長,1993年以後移民美國加州矽谷。
編輯 | 紫石
關于我們
“情系五大道”公衆号、頭條号彙集了五大道人講述的老故事及五大道人的文學、攝影作品等,旨在重溫五大道老時光、探尋五大道人的生命軌迹、弘揚五大道的人文精神。歡迎新老五大道人踴躍投稿,文字、口述均可(有意者請在私信留言,我們會盡快回複)。本号刊登的文章(不代表本号立場)均為原創,不經許可請勿轉載,違者将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