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潘妤
2020年11月17日,正值中國西昌·大涼山國際戲劇節舉辦期間,四川省人民政府準許涼山州普格縣、布拖縣、金陽縣、昭覺縣、喜德縣、越西縣、美姑縣7縣退出貧困縣序列,四川88個貧困縣至此清零。

四川音樂學院授牌繼續教育涼山州基地
就在這一天上午,戲劇節的重要活動之一——2020藝術高校合作聯席會議在西昌市聽濤小鎮召開。來自北京、上海、四川、雲南、湖北等各地的全國重要藝術高校負責人齊聚在這裡,圍繞藝術教學資源如何在大涼山落地轉化,推動當地藝術教育事業和産業發展等話題,展開了合作讨論。
教育作為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根本之策,在脫貧攻堅戰曆程中發揮着巨大而關鍵的作用。而對于文化資源豐厚、藝術優勢明顯的大涼山而言,藝術教育作為教育中重要一環,是否能夠助力大涼山夯實脫貧根基,并為當地尋求更長遠的發展?
這是這個會議的焦點所在,也是戲劇教育作為大涼山國際戲劇節重要支點的原因所在。而大涼山正把藝術教育作為一個重要發展方向,也是出于這方面的思考。
全國藝術高校在大涼山國際戲劇節的聯席會議上建言
事實上,在今年大涼山國際戲劇節期間,戲劇教育始終是一大重要版塊。一系列活動都已陸續展開,上海音樂學院、四川電影電視學院、成都大學等院校老師帶來共計近50場的互動教學活動。此外,北京萬瑪舞蹈劇團創始人萬瑪尖措、話劇《洋麻将》導演唐烨分别為當地開展了兩堂大師戲劇課堂。
而上海音樂學院、上海戲劇學院、北京舞蹈學院、四川音樂學院等藝術高校則在戲劇節期間和大涼山正式牽手。戲劇盛典上,“北京舞蹈學院教學實踐基地”、“上海戲劇學院教學實踐基地”、“四川音樂學院繼續教育涼山州基地”同時授牌成立。早先幾天,上海音樂學院更是在這裡和涼山文旅集團簽訂合作協定,并授牌成立了“中國彜族音樂研究與保護中心”,以及“上音社會教育學院實踐基地”。
上音和涼山合作成立“中國彜族音樂研究與保護中心”
通過大涼山國際戲劇節的平台,全國藝術院校齊聚大涼山,未來,通過攜手合作,戲劇藝術教育,将在涼山落地生根。
上音師生走進三河村國小開展劇坊活動
“涼山是民族文化藝術的沃土,涼山兒女會說話就會唱歌,會走路就會跳舞。”在面對全國藝術高校負責人時,涼山州文化廣電和旅遊局局長蘇正清介紹了涼山獨特而豐厚的文化傳統,以及在藝術上的獨有優勢。
近年來,涼山州出品創作的各類文藝作品也屢獲大獎。包括涼山歌舞團創作的舞蹈《阿惹妞》《席勒的紅裙》先後獲得“荷花獎”,電影《我的聖徒》、電視劇《彜海結盟》《索瑪花開》、民族歌劇《彜了紅》、音樂劇《當愛》等,收獲飛天獎、金鷹獎、荷花獎等數十項國内國際大獎。
“涼山民族文化的獨特性是其他民族沒有的,不管是音樂、舞蹈、戲劇還是美術,都極具特色,擁有豐富的文化遺産資源要。”在彜族舞蹈家、中央民族大學舞蹈學院教授沙呷阿依看來,涼山要發展藝術教育,首先要保護好這些文化源泉和根。在此基礎上,人才培養才是關鍵。
北京人藝導演唐烨的戲劇課堂
而對于如何利用好各個授牌基地進行藝術教育和人才培養,各高校負責人都各抒己見。
北京舞蹈學院院長郭磊認為,大涼山國際戲劇節要做到具有世界影響力,“戲劇+”的理念很重要,文創、教育、人才、孵化、旅遊都是可以拓展的方向。具體教育而言,在他看來,人才培養是一個“潤物細無聲”的過程,“提高他們對美的認識的過程中,我們需要一點一點從課程内容以及社會環境中慢慢引導。”
北京舞蹈學院院長郭磊在授牌儀式上講話
上戲教務處的教師朱志钰在現場表示,上海戲劇學院教學實踐基地将針對涼山的兒童戲劇教育闆塊實行實踐學習合作模式。此外,她還建議“産教融合”,把學生推送到相關企業學習,加強高校與産教合作為主題的校外實踐,建立高校與企業聯合培養人才新機制。
重慶大學美視電影學院表演系主任黃晟建議,希望大涼山國際戲劇節在未來設定高校版塊。他表示,在戲劇節的平台上,高校不僅僅是參與相關内容,還應該作為一個人才孵化的主體,“希望大涼山能夠開出這個先河”。他同時提到,“藝術教育可以提高人們審美意識與人文素養,達到精神脫貧的目的。”
上海音樂學院今年早一周就來到大涼山國際戲劇節,深度參與了戲劇節開幕演出等很多活動,還走進了昭覺縣三岔河鄉三河村開展劇坊,為鄉村國小生開設一堂特殊的 “音樂課”。上音黨委書記徐旭表示,未來上海音樂學院将加強雙方的合作,通過将彜族音樂文化研究納入上音賀綠汀高等音樂研究院的工作,互派人員交流等方式,大力支援大涼山發展文化藝術教育事業。在談及對大涼山教育發展有何建議時提到:大涼山地區可以加強培養專業人才,适當編寫出适合大涼山教育發展的有關藝術教材。
而四川音樂學院院長劉立雲認為,大涼山國際戲劇節可以賦予大涼山更多元、更深遠的精神文化内涵。在交流會上,他提出了成立“涼山藝術教育高校聯盟”的設想。
現場,曾為涼山培養了3500餘名藝術人才的西昌學院副校長胡金朝表示,非常贊同成立涼山藝術教育的高校聯盟、在戲劇節設定大學生、高校版塊等建議。“我們已經做好了深度融入大涼山國際戲劇節的全部準備。”
涼山州委常委、西昌市委書記馬輝對于如此多藝術高校助力涼山藝術教育,用了“如沐春風”形容感受。他說,戲劇藝術對于涼山人民而言,是一種與生俱來的能力。也是以,未來,西昌還計劃打造戲劇小鎮,設立戲劇産業基金,發揮利用各個教育基地的教育資源優勢,孵化原創新劇目,将戲劇在西昌産業化,讓戲劇成為西昌發展的立足點、生根點。
責任編輯:梁佳
校對:丁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