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日起—2月25日
闵行區融媒體中心
繼續推出特别報道
對話六大民生部門“一把手”
暢談“十四五”闵行!
(有建議、求解答?歡迎點選下圖來留言提問~)

闵行區經濟委員會主任 林藝:
“十四五”期間,闵行區将堅持“南北關聯,雙核輻射”的發展戰略,推動二三産雙輪驅動、融合發展。力争到2025年,打造新一代資訊技術、生物醫藥、國際商貿、科技服務、文化創意、都市産業等6個千億級産業叢集;高端裝備、人工智能2個500億級産業叢集;現代金融1個百億級産業叢集,實作功能性外資機構數達到130家,市民營企業總部達到40家,上市企業達到70家。
闵行區經濟委員會主任 林藝
“十四五”期間,闵行經濟名額體系
先進制造業
力争到“十四五”末形成南北關聯、互相支撐的産業格局,結構優化、産城融合的産業生态,成為上海科創中心建設的“樣闆區”,國内智能制造、高端制造、綠色制造的“排頭兵”,國際上展現上海制造業實力水準的“領航者”。
“五個度”
✔産業規模和經濟密度
突破土地資源限制,實作高品質發展主要依靠提高經濟密度。
到2025年,全區工業總産值達到4000億元,工業固定資産投資額5年累計550億元,園區機關土地面積産出效益達到16億元/平方公裡。
✔結構優化度
闵行區“十四五”正處于結構調整轉型的攻關期,要繼續把推動工業轉型更新作為重中之重,積極承擔國家工業重點項目,推動上下遊企業叢集發展、協同創新。
到2025年,確定工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維持在35%左右,實作制造業+生産性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70%左右,工業網際網路标杆工廠10家。
✔創新濃度
以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态、新模式驅動的供給側結構性調整是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内涵,也是闵行“十四五”時期提升上海南部科創中心核心區集中度和顯示度的重要抓手。
到2025年,實作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内部支出占營業收入比重4%,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億元主營業收入有效發明專利數1.5個,兩化融合貫标企業突破100家。
✔品牌顯示度
按照高品質發展的按要求,闵行區在制造業品牌打造、擴容上優勢明顯。
到2025年,實作細分領域隐形冠軍25家,全國品質标杆企業1-2家。
✔環境友好度
綠色發展依然是國家的主線,也是闵行區改善生态環境,打造“宜居宜業、産城融合”國家示範區的有利機會。
到2025年,機關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幅度、機關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幅度均完成本市目标。
視訊加載中...
現代服務業
按照“促集聚、強特色、提産出”的發展主線,瞄準成為上海創新型現代服務業突破區、長三角引領型現代服務業集聚區的願景目标,從産業規模、産出效率、功能集聚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聚焦産業規模穩健增長
到2025年,闵行區第三産業增加值占全區生産總值的比重達到65%左右,商品銷售總額達到7800億元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2600億元以上。全區新增實際到位外資不少于8億美元,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2400億元左右。
✔聚焦産出效率持續提升
樓宇經濟發展能級持續提升,重點商務區集聚發展成效顯現。重點樓宇機關面積稅收産出年均增長10%以上。到2025年,重點樓宇稅務登記率達到75%左右,全區年産稅億元樓宇數量達到60棟。
✔聚焦功能集聚更具實力
引進和培育一批具有較高引領輻射作用的服務業旗艦企業,形成一批知曉度廣、信譽度高、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上海服務”、“上海購物”、“上海文化”品牌。
經濟發展重點區域布局
北部
以虹橋商務區為引領,帶動發展七寶生态商務區、莘莊商務區等6大商務區,形成“一核六極”的商貿空間布局。
虹橋商務區未來将聚焦打造成為“國際化中央商務區、國際貿易中心新平台、長三角總部首選地、國際化産城融合示範标杆”。
同時,将依托七寶生态商務區的文化産業、莘莊商務區的生産性服務業、莘莊綜合樞紐商務區的高端現代商貿和專業服務業、九星商務區的國際家居建材産業、南方商務區的高端商務和體驗式消費、劍川路商務區的科創綜合配套服務,打造闵行現代服務業各具特色的現代服務業承載區。
南部
以“四大園區”為核心,加快建設上海馬橋人工智能創新試驗區、零号灣等X個特色産業闆塊,形成“4+X”的産業空間布局。
●四大園區
莘莊工業區:将以智能制造産業與資訊技術産業為主要發展方向,在智能汽車、衛星應用等領域形成2-3個具備行業重大影響力的産業叢集。
闵行經濟技術開發區:将重點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先進裝備制造業和生物醫藥産業,着力打造集總部、研發、制造、服務于一體的綜合性智能制造産業基地。
紫竹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将重點聚焦資訊軟體、數字視聽等重點領域,通過校企互動合作,充分發揮大學的科研和人才優勢,逐漸打造成為“東方矽谷”。
臨港浦江國際科技城:将在原有“5+X”的基礎上,聚焦形成“2+1+1”産業特色發展格局,即重點布局生物醫藥、內建電路、人工智能和文化創意産業。
●特色産業闆塊
上海馬橋人工智能創新試驗區:将着力突出“産業優先、應用示範、産城協同”三大特色,形成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和産業發展的示範區,較快形成人工智能健康發展态勢。
零号灣:将聚焦T字型核心區域等重點闆塊,打造科技成果的轉化地、“硬科技”創業的首選地、高品質生活的示範地和産城融合的新高地。
向陽工業網際網路基地:将重點圍繞資訊技術産業,以工業網際網路為抓手,打造電子資訊産業基地、高新技術服務區、全球戰略性新興産業創新先導區。
科技綠洲:将重點發展軟體開發、計算機網絡、通訊技術等新一代資訊技術産業,全力建成龍頭企業集聚的花園式高科技總部園區。
上海航天産業基地:将聚焦衛星導航應用、衛星通信、衛星遙感等産業,建設成為集研發生産、總部辦公、IT 服務等為一體的具有示範效應的産業社群。
重點産業布局拓展
●先進制造業深入發展“4+1”産業領域
推進“智能制造、綠色制造”,探索共享制造、樓宇型制造,樹立“闵行制造”特色品牌,增強服務長三角的能力。
✔“4”是指已有紮實發展基礎的産業
高端裝備制造産業(預計達500億級):以新能源高端裝備、航天航空裝備、智能制造裝備、海洋船舶裝備等為重點的叢集。
新一代資訊技術産業(預計達千億級):以內建電路配套産業、軟體和網絡資訊産業、傳感控制與智能終端、5G和工業網際網路等為重點的叢集。
生物醫藥産業(預計達千億級):以特色創新藥品研發、生物醫藥技術轉化和高端醫療器械裝置等為重點的叢集。
人工智能産業(預計達500億級):以人工智能軟硬體、無人系統等為重點的叢集。
✔“1”是指打造具有闵行特色的都市産業
依托闵行區在食品、飲料、服裝服飾等都市工業領域傳統優勢與大企業集團,緊抓“線上經濟”、“綠色經濟”發展契機,引進和培育壯大食品、飲料、化妝品的研發中心、設計中心、品牌中心等總部型機構,延伸都市産業上下遊産業鍊,做大做強傳統都市工業,預計産業規模可突破千億級。
●現代服務業着力建構“4+2”産業體系
✔持續發力“國際商貿、科技服務、現代金融、文化創意”四大重點産業
緻力于打造成為上海西部國際商貿商務中心和長三角商貿樞紐、優質生活消費體驗地和長三角特色消費地,推動科技服務與文化創意成長為千億級規模闵行優勢産業,實作現代金融由弱到強、打造上海西部現代金融發展高地的任務目标。
✔積極培育醫療健康服務、專業服務等潛在成長性産業
緻力于成為具有醫療健康領域創新全産業鍊和服務鍊的發展高地,以及人力資源、法律、會計、咨詢等專業服務業集聚地,建構“4+2”的現代服務業産業體系。
闵行數字化産業轉型新趨勢
●加快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
“新型基建”融合行動——加快實施5G與制造業融合發展,大力發展“AI+制造”新模式新業态;
“賦能主體”培育行動——打造高水準智能制造系統內建商,引進和培育工業網際網路平台服務商;
“智能工廠”打造行動——培育一批儲備性、試點性、标杆性智能工廠;
“應用主體”升能行動——培育國資國企數字轉型領軍企業,打造工業網際網路創新應用标杆企業,推進中小企業上雲上平台;
“平台載體”提升行動——推動建立公共服務平台,加快推進智能制造特色園區建設,加快打造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智能制造特色園區,建設工業網際網路标杆園區,提升園區制造企業工業網際網路創新應用能力。
●加快商業數字化轉型發展
着力發展線上經濟,探索商業數字化轉型發展路徑。
引導後疫情時代現代服務業轉型發展,積極推動線上經濟形态普及。積極推動商務金融、文化創意、教育健康等現代服務業領域借助人工智能、5G、網際網路、大資料、區塊鍊等智能互動技術,發展出具有線上、智能、互動特征的新業态新模式。依托虹橋商務區等重點區域,探索新經濟應用場景實踐,創新消費産品供給、激發消費市場活力,進而集聚使用者流量,帶動新産業發展。
網友提問
問:對企業來說,希望政府在一些稅收、租金方面有政策保障,是否有相關資金扶持或減免政策?
答:
租金減免政策方面
從區級層面來看,目前,有針對人工智能、內建電路等新興産業領域和總部型機構等頭部企業的購租房補貼政策。
比如,人工智能領域企業,經過評審,企業可以享受辦公、生産經營場地租金“兩免一減半”政策(前兩年全額補貼、第三年50%補貼),累計總額可達300萬元。
從園區街鎮層面看,也有結合其特色産業的打造的購租房補貼。
莘莊鎮出台了“莘十條”,設立2億元産業投資基金,每年拿出5000萬元用于扶持內建電路相關産業集聚發展,對本鎮範圍内租賃自用辦公用房的內建電路相關企業,年度納稅總額超100萬元的給予租金補貼。
稅收政策減免方面
我區也是積極貫徹落實國家、市對小微企業稅收減免的政策要求,減免各類符合條件企業稅收,發揮稅收優惠普惠作用。
除此之外,鼓勵各類企業在技改、首台套、軟體新版次等方面的創新。
比如,鼓勵企業采用新技術、新裝置、新工藝、新材料實施生産工藝和生産線技術改造,可以補貼新增裝置投資額的10%,最高可達2000萬元;
鼓勵企業開展資訊化智能化項目建設,可以補貼項目投入資額的10%,最高達2000萬元。
社會租賃房方面
“十三五”期間,全區共籌措新增租賃住房項目6.5萬套,目前已供應1.7萬套;已開工2.5萬套,預計“十四五”期間全面實作供應。
比如,幫助企業對接相關部門,通過團租的方式申請公共租賃房房源,不斷擴大受益群體。
問:生意受到疫情影響,客戶銷售管道方面有沒有幫助,緩解經營不下去的困難?
去年疫情發生以來,部分企業因為海外市場的不确定性,發展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我們積極協調中信保為本區915家外貿企業海外業務投保,保額達9.05億美元;為30家企業申請886.16萬元外貿扶持資金,保障超50億元出口訂單資金。
同時,我們還搭建平台管道,幫助小型外貿企業對接阿裡巴巴等跨境電商平台和拼多多電商平台,開拓國内外消費市場。希望企業能夠積極轉變經營思路和戰略,深度融入國内大循環為主體、國内國際雙循環互相促進新發展格局,調整産品戰略,搶占藍海市場。
此外,在激發消費潛力方面,我們也創新性開展闵行購物節系列活動,探索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啟動“五五”購物節,釋出“闵行購物地圖”和“闵行購車地圖”,開設“闵行購物”抖音官号,先後舉辦“六六嗨購”車企品牌大聯展、“方圓七裡”夜市文化節、“夜虹橋 潮生活”虹橋夜市文化節、“相擁進博”嗨購商務區等系列主題活動,購物節帶動效應明顯,170天内33個重點商業綜合體、3092家商戶參與活動組織,帶動客流量8858萬人次,實作總銷售額81.4億元。
下階段,還将繼續發揮購物節效應,開出一批旗艦店、快閃店,促進品牌企業落地闵行商業體;放大一批管道,依托“闵行購物”抖音号、“今日闵行”APP、“掃街天團”情景娛樂電商節目等擴大載體影響力;湧現一批達人,通過企業自薦、網絡挖掘、社會推薦等方式,培養發現一批闵行商業“代言人”;辦好一批活動,圍繞衣食住行舉辦時尚節、美食節、家裝節等,持續營造促消費氛圍發市場消費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