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羅馬帝國最後的賢君:讀懂奧勒留,便知道了羅馬帝國因何而亡

作者:小邊講曆史

仔細地審視所有的事物,你會看到它們一直在凋萎和變易。也可以說,一直在腐敗和離散,換一個說法,事物的一再形成一如它們之前的一再瓦解。

公元161年3月8日,馬可·奧勒留等級成為羅馬皇帝。這位著名的哲學家即将開啟自己的皇帝生涯,他不曾知道的是,他是羅馬帝國五賢帝的最後一位,很多史學家都贊頌這位皇帝治下的羅馬帝國,是世界上最适合人類居住的地方;也有很多人說羅馬帝國實際上滅亡在了他的手裡。

羅馬帝國最後的賢君:讀懂奧勒留,便知道了羅馬帝國因何而亡

奧勒留一生都在思考着人與宇宙的終極奧義,盡管他們沒有太多的哲學觀點,但是他的那本《沉思錄》卻如明星一般在曆史的長河當中熠熠生輝。

不過,馬可·奧勒留的一生卻也如同其他的皇帝一般,充滿了很多的悖論。他盡可能地把羅馬帝國打理得井井有條,但羅馬帝國卻在衰落的路上漸行漸遠;他一生熱愛和平,卻不得已進行各種的戰争,以至于史書在評價他的時候都要加一筆:他的軍事才能出衆。

在奧勒留繼位的第二年,羅馬城内就爆發了大規模的瘟疫,新皇帝為此頭疼不已。有史學家認為,奧勒留的哥哥路奇烏斯·維魯斯便去世于此。

羅馬帝國最後的賢君:讀懂奧勒留,便知道了羅馬帝國因何而亡

追本溯源,這場大的瘟疫之是以會爆發,還是因為羅馬帝國在東方的戰事。由于此時的羅馬帝國已經沒有了往日屋大維時期的統治力,是以地方上出現任何的戰事都足夠讓羅馬帝國的皇帝頭疼。

在東方,奧勒留帶領羅馬士兵與安息作戰。盡管戰争取勝,但是回到羅馬的士兵卻将瘟疫帶到了羅馬。在醫療科學都不發達的古代,瘟疫就如同死神一般,根據羅馬人的記載,瘟疫最厲害的是一段時間裡,每天都要有兩千人去世。

奧勒留對此卻莫衷一是。

更可怕的是,帝國此時還需要維持一支龐大的軍隊以防止帝國内部的任何叛亂。由于瘟疫橫行,軍隊不得已加大了新兵的補充數量,對于老兵的安撫與新兵的征召,無疑又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不僅如此,帝國的采礦業因為瘟疫橫行而被迫停止,壓力山大的鑄币行業幾乎停頓,整個國家物價飛漲而地租卻不斷地下跌。

不知道此時的奧勒留,會不會想起屋大維曾經說過的那句:不要随便的擴張領土。

當然,奧勒留的确沒想着擴張領土,但是作為帝國的皇帝,他不能夠丢掉祖宗留下的基業。

羅馬帝國最後的賢君:讀懂奧勒留,便知道了羅馬帝國因何而亡

但是,他确實沒有生在好的時間。正當東方的戰事稍微有了好轉,西線上又出了很大的問題。日耳曼人的崛起在不斷地侵蝕着羅馬帝國的領土,尤其是馬克曼尼和誇底。他們甚至度過了多瑙河,對羅馬帝國産生了非常大的威脅。

不得已,奧勒留隻得禦駕親征,作為一名傑出的軍事家,奧勒留在戰争初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果,日耳曼部族的确不是他的對手。但是,一個人終究不可能扶大廈于将傾。就在西方不斷地取得勝利的同時,東方叙利亞地區又出現了新的叛亂。

皇帝的目光不得已轉向了東方。

當東方叛亂平息之後,日耳曼人又慢慢地休養生息,重新崛起。

長時間的戰争使得羅馬帝國的軍隊疲态盡顯,國家甚至沒有太多的錢去獎賞在前線拼殺的将士。奧勒留不得已,把皇宮内的珍寶變賣去供應軍隊的開支。

皇帝如此,将士們盡管會感動,會在戰場上拼殺,但是也足以看得出這個國家,恐怕不會太長久了。

常年的戰争使得奧勒留身體狀況急劇下降,最終死在了軍中,臨死前指定了他的兒子康茂德為繼任者。

羅馬帝國最後的賢君:讀懂奧勒留,便知道了羅馬帝國因何而亡

有人說這是奧勒留這輩子最大的敗筆,因為之前的羅馬皇帝往往都是養子繼位,而康茂德是奧勒留的親兒子。血緣關系盡管不能表現出一些實際問題,但是看日後康茂德荒淫無度的行為,奧勒留的确是所托非人。

而且,之後的羅馬帝國再沒有出現過賢君。

康茂德與日耳曼人達成了協定,但是這個協定卻是讓日耳曼人成為羅馬帝國的同盟,幫助羅馬帝國守衛邊疆,這實際上是承認了日耳曼人在羅馬帝國邊境的權力,這種合約,無疑是自掘墳墓。

實際上,康茂德也找不到更好的辦法去結束戰争了,因為此時的羅馬帝國,已經破敗不堪了,盡管在外人眼裡還是一個龐然大物。

羅馬滅亡的根源,還是在于其奴隸制度無法适應社會的發展。

首先來講,奴隸制度的人身依附關系是非常強的。在帝國初興,甚至于共和國時期,伴随着國家的擴張,奴隸比比皆是。任何陌生的土地上,隻要有人,便都可以掠奪為奴隸。但是,随着帝國逐漸内收,無法再開疆拓土,奴隸自然會越來越少,伴随着奴隸的減少,社會上層也就出現了非常嚴重的塌方。

羅馬帝國最後的賢君:讀懂奧勒留,便知道了羅馬帝國因何而亡

這種塌方,滲透于帝國的各個行業。

随着奴隸的減少,女奴成為了奴隸市場上最值錢的商品。因為有了女奴,便可以生出小奴隸來,但一旦這樣的話,培養奴隸的周期便會大大的拉長,同時會花費更多的錢财,盡管女奴很熱銷,但依舊無法解決奴隸大量缺失的問題。

軍隊也是如此,由于缺少了奴隸,軍隊人數也在下降,隻能把平民拉進到隊伍裡面,這也就加劇了社會的沖突。

同時,帝國的經濟在此時也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由于帝國幅員遼闊,這就需要有一套龐大的官僚系統來維持帝國的運轉,這本身就是一筆巨大的開支,同時帝國的各種慶典,官員還有中飽私囊的現象,這些都使得國家的那點稅收實在是入不敷出。

不得已在較早之前,帝國就已經宣布,如果某地方的稅收收不齊,那就扣該地區議員的工資。這種行為,雖然能夠暫時緩解經濟問題,但終不能作為長久之計。

于是,很多城市的議員紛紛挂冠而去,曾經被人羨慕的職業落得無人問津的地步,也是不勝唏噓。

之後,帝國選擇了自殺的行為來解決經濟問題。那就是發行劣币,奧勒留時期的貨币成色隻能是普通羅馬貨币的百分之二十五,如此低劣的貨币,勢必會在商業的各個行業當中是以非常大的争執。

稅收短缺與貨币貶值,使得城市的商業和手工業者紛紛破産,城市經濟已然無法維持。

社會當中的任何行業,都不可能是獨立存在的。商業和手工業的蕭條,導緻了帝國内部農業的衰敗。由于奴隸的短缺,商業的衰落,打的田莊不得已變為了小農經濟,在小農經濟出現的那一刻起,支撐着羅馬帝國運轉的經濟系統也就崩潰了。

更加惡性循環的是,為了湊齊稅收,官員們不得已去各個地區催收,這也就加劇了小農經濟的破産的。

羅馬帝國最後的賢君:讀懂奧勒留,便知道了羅馬帝國因何而亡

在奧勒留之後的帝國内部,奴隸起義、農民起義甚至包括軍人起義,都将是羅馬帝國皇帝萦繞多年的噩夢。

再加上奧勒留選人不當,康茂德上台後荒淫無敵,橫征暴斂,導緻軍隊嘩變,康茂德也被刺殺身亡。在康茂德之後,更是很少有皇帝能夠自然死亡。

一個帝國、一個王朝到了這個地步也真的是回天乏術了。過去我們常說,哥特人洗劫了羅馬,羅馬帝國滅亡。

但是,如果沒有帝國内部的衰敗,哥特人是無法輕易地洗劫羅馬城的。

堡壘,往往都是從内部攻破的。

奧勒留在《沉思錄》中如是說。

經常思想一下往昔的古人吧。他們一心一意地為自己的怨恨和家族的世仇作報複,并且無所不用其極;他們有的聲名顯赫一世,有的則罹難蒙災、創巨痛深。然後你問自己一句:似諸人等,而今安在?他們消失得無影無蹤,如一縷煙逝去。

您覺得呢?

​注:圖檔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