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蒲城縣民政局認真落實“十項重點工作”任務,通過黨建引領創新社群治理方式,提升社群治理水準,強化服務保障功能,構築起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使群衆的安全感、幸福感和獲得感進一步得到提升。

在蒲城縣奉先街道農業局家屬院門口的物業辦公室,居民魏新民老人正在和從業人員進行交談,老人對街道辦推行的社群“紅色物業”優質服務也是贊不絕口。
蒲城縣奉先街道辦延安路社群居民魏新民在采訪中說:“現在這個小區經過一個改造以後,現在比原來好多了,小區衛生也有人管了,也安全了,過去這個小區人來人往,丢東西很不安全,現在改造以後,紅色物業把這個管的很好,院裡的衛生都有人打掃了,住戶都非常滿意。”
今年,蒲城縣奉先街道以延安路社群為試點,積極搭建“紅色物業”治理服務平台,有效解決城市基層社會治理中的“痛點”與“難點”。本着“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群”原則,蒲城縣奉先街道堅持黨建引領,由社群黨支部牽頭,整合轄區資源,成立了“紅色物業”應急管理小組,把小區網格、業主委員會、物業、共建機關的力量進行統籌,并建立了“四方關聯”機制和“1+N”物業聯席會議制度,通過問題收集、分類處置、回訪評價、考核審議閉環機制,建構起“區域統籌、條塊協同、上下關聯、共建共享”的黨建引領社群治理新體系,成為了基層黨組織聯系服務群衆、推動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平台,将服務提供在家門口,力量凝聚在家門口。
蒲城縣奉先街道延安路社群黨支部書記邢亞林在采訪中說:“基層的黨員動起來,黨旗飄起來,共駐共建機關給了很大的支援,物業辦公室職能就是黨員利用雙休期間給社群這裡辦理一些事情,在這一塊也是讓居民得到了幸福感、獲得感。”
在蒲城縣奉先街道北關社群,記者看到“三事工作室”的牌子格外醒目。去年年初,奉先街道北關社群試點建立了“三事工作室”,邁出了先行先試的第一步。通過“上級轉辦、走訪收集、意見箱收集、資訊化收集”等方式廣開言路,線上線下全覆寫式收叢集衆意見,分類處置、層級辦理。網格内能處置的問題,由網格員當場處置或聯系網格長協調解決,并填報“三事”民情日志,記錄辦理情況;網格内處置不了的問題,上報社群“三事”工作室協調解決,切實解決群衆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
蒲城縣奉先街道北關社群居民周燕江在采訪中說:“下水不通,尤其遇到了天氣下雨,對家庭各方面造成不便,給社群說了以後,把下水問題解決了,咱們有煩心事,給社群說,都能給我們一一解決,我們住在這非常滿意,沒有後顧之憂。”
蒲城縣奉先街道北關社群黨支部書記屈文九在采訪中說:“自‘三事’工作室成立以來,社群幹部的工作作風顯著提高,徹底告别了辦公室等事,轉變成為上門找事,現已累計為轄區群衆協調解決‘三事’150餘件,大幅提高了群衆對社群的信賴感。”
除此之外,蒲城縣民政局還組織搭建了社群“四社關聯”工作平台,完成奉先街道辦北關社群、延安路社群、古鎮社群、朝陽社群等8個試點社群“四社關聯”辦公室設定,建立社群“兩委”幹部、社會工作師、社群志願者、社會組織工作台賬,并積極聯合社會組織到所屬社群開展各類活動,進一步優化社群服務體系,提升服務水準。
蒲城縣民政局基政股股長郭雷在采訪中說:“目前蒲城全縣37家社會組織到社群報到,培育孵化社群社會組織 84家。完成 17個鎮(街道)社工站挂牌,同時指導北關社群、長樂社群、延安路社群、古鎮社群等15個社群成立社會組織服務室,進一步激發社會組織參與社群治理積極性,提高群衆的滿意度。”
今年,蒲城縣以基層黨建為引領、政府治理為主導、居民需求為導向、改革創新為動力,着力健全完善社群治理體系,補齊社群治理短闆等工作。目前城市小區黨組織建設、社群居民公約、自治章程達到全覆寫,共收叢集衆意見3724條,處置解決3535件,其中集體解決群衆反映熱點難點問題686件,全縣87個“三無”小區根據實際情況分别成立了業主委員會、建立了黨組織,實施小區基礎設施改造、環境衛生整治、開展居民自治活動,建成12個智慧社群公共服務綜合資訊平台,網格化基礎資料錄入率100%,15個社群完成“15分鐘生活圈”辨別圖繪制,群衆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斷增強。
蒲城縣民政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張永軍在采訪中說:“下一步,我們将嚴格對照年度目标任務,進一步強化舉措、狠抓落實、奮力攻堅。紮實開展小區 “微自治”試點、“三無”小區治理、智慧社群建立、社群社會組織孵化、居住社群補短闆等各項重點工作,推動社群治理能力和服務水準再上新台階。”
編輯:陳晨
稽核:李白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