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際網路、資訊技術行業表現出更強的靈活創新文化,并不代表這個行業可以無視規矩,恰恰相反,新興行業更加需要規則和制度的限制。”
我們先回顧一下事件經過:
“11月21日,在中國領先企業人才發展論壇上,小米集團高管清河大學副校長王嵋演講時提到:“小米認為未來的天下,得屌絲者得天下,得年輕人得天下。” 言論一出,一片嘩然,引發網友聲讨。有米粉表示,小米要為言論付出代價,再也不會購買該公司産品。
11月25日,小米公司針對此言論發表聲明,表示該言論完全不代表公司态度,也未經公司稽核,王嵋本人對其不謹慎的錯誤言論給米粉、使用者帶來的傷害,深感悔意,主動請辭對此負責。
小米稱,米粉、使用者是小米最珍視的朋友,小米将繼續加強内部管理,堅決維護使用者利益和公司品牌聲譽。而王嵋本人也表示誠懇道歉,稱相關言論僅僅是個人在相關行業閉門交流活動中的表達錯誤,完全不代表公司觀點和立場,希望大家不要對小米産生誤解。王嵋稱事發之後進行了深刻反思,深感慚愧,決定承擔全部責任,向公司請辭。小米随即準許了辭呈。”
一句“口誤”引發網絡爆炸式傳播,從21日的演講到25日的離職,不得不說,整個事件将“網際網路速度”展現的淋漓盡緻。
因應網際網路時代而生的小米公司也不錯,很快就對此事件進行了處理(暫不論處理方式如何),這種應對危機迅速決斷的思維和習慣值得其他企業學習,有些企業面對事件,行動遲緩,即使最後做出了舉動,也已經錯失良機,被公衆定性而顯得毫無意義。
那麼應該怎麼看這個事件本身呢?
我立刻想到了之前的一次口誤事件,李開複在一個公開會議上表示:
自己早先幫助曠視科技公司找了一些合作夥伴,像美圖和螞蟻金服等,讓他們拿到大量人臉資料,并且幫助他們在摸索過程中,找到了有價值的商業化方向。
此後曠視科技和螞蟻金服均發表澄清聲明,李開複也火速緻歉。但是,因為“口誤”引發的洩露客戶資料隐私的猜疑卻已經在公衆心中生了根,信任已經發生了動搖。
回到小米事件上來,都是因為口誤惹的禍,雖然都及時得到了處理,但是恐怕不好的影響已經産生,議論依然在持續(筆者發現,近日小米的相關新聞,裡總會有類似的評論“為了不成為屌絲,我還是不買了”諸如此類)
為什麼如此低級的失誤會發生在小米高管身上?
其一,對熱度和流量的狂熱追求帶來的連鎖反應
網際網路企業往往都是開放自由、倡導創新的文化氛圍,言論相對自由,緊跟網絡潮流,深谙各種網絡流行語,這是行業屬性,這是一種時髦,本身沒有什麼問題,如果一個網際網路企業的人說話非常正式、嚴謹,難免給人呆闆、難以接近的印象。
印象中雷軍的說話風格幽默風趣,各種網絡流行語用的恰到好處,能夠很好地拉近與粉絲的距離。但問題也出在這裡,應該說以小米為代表的很多網際網路企業都在不停的趕熱度,哪裡有流量、哪裡有紅利就去哪裡,沒有熱度就自己制造熱度,千萬不能讓自己的銷量“涼“了,
是以市場部基本上隻是銷售部,公關就是滅火,而且高管也有流量考核,恨不得個個都是網紅,個個能帶貨,争取都向雷總看齊。是以,這次的“口誤“,或許不是口誤,而是一種習慣,比如在内部說慣了,察覺不到任何異樣。于是在公開的行業交流會議上,脫口而出。
那麼,為什麼會隻關注熱度和流量而相對忽視企業形象呢?可能因為企業家更加重視短期銷量和目前市場地位,對持續競争力缺乏自信的表現(同質化越來越嚴重的手機市場,銷量一旦下降就很難反超,這個時候,核心競争力和品牌價值尤為重要)。
其二,網際網路企業更應該明确網絡語言禁區
“得屌絲者得天下” 結合她說話的前後文能夠了解她本人并無惡意,
換成:
得年輕人得天下
得流量者得天下
得大衆者得天下
都沒有問題,
為什麼這句話就不行?
因為,時代變了。
當年屌絲是一個渴望被公共媒體認可的詞,你敢說你OK你厲害;現在屌絲是一個自嘲詞,一般都喜歡自嘲說自己是屌絲,但是别人說你是屌絲那就是罵人,是以對于這個問題還是需要引起注意,這句話傷了米粉的心。
既想做年輕人的市場,跟年輕人愉快交流,就要花心思弄透他們的詞彙該怎麼用,否則就會适得其反。
傳統廠商的市場部普遍都有嚴格的口徑管理,從一線員工到高管,公開場合裡涉及到公司的話術必須要有規範。希望網際網路企業更加重視對于網絡流行語的使用規範,不然傷害的是你的客戶,損失的是你的口碑。
其三,開放靈活不等于不需要守規矩
其實,不同行業的企業,有着不同的文化表現,網際網路、資訊技術行業表現出更強的靈活創新文化,并不代表這個行業可以無視規矩,恰恰相反,新興行業更加需要規則和制度的限制。
大資料時代,很多企業鑽制度空子,抄襲、盜竊資料,買賣使用者隐私等行為層出不窮,行業亂象不斷,競争者之間糾紛連連,大家在追逐時代紅利的過程中争先恐後,姿勢非常不雅,網際網路行業是國内最公平、最陽光的行業之一,這種公平和陽光源自這一行業起步較晚。從業者應當維護這一行業難得的公平競争環境,主動遵守行業規則和秩序,讓競争在陽光下進行,讓行業環境更加健康。
作者:董朝--同心動力咨詢總監
來源:同心動力管理V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