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讀詩:每日兩首中外現代詩——賴特/芒克(35)

作者:子磊的外衣
讀詩:每日兩首中外現代詩——賴特/芒克(35)

詹姆斯•賴特:美國詩人,所謂“深度意象派”代表詩人,深受中國唐朝王維等詩人的影響。賴特以其沉思型的抒情短詩而著名于世,其詩歌神秘、細膩、飄逸而生動,對自然和人性的關注使其詩頗具“天人合一”之美。他熱愛大自然,善于捕捉大自然景色中最有意義的細節,并将其田園式的新超現實主義建立在強有力的意象和簡潔的口語之上,在總體上賦予自然景色以深層意識的暗示,試圖喚起超脫現實傳回大自然的欲望,從大自然中找到安甯。雖然他去世較早,但他留下的詩作卻産生了較大影響,足以使他在二十世紀美國後現代詩歌中占有一席之地。

寶 石

美國〡詹姆斯•賴特

譯〡佚名

在我身後的空中

有這個洞穴

誰也不會觸動它

一個隐居地,一種寂靜

緊圍着一朵火焰的花

當我挺立在風中

我的骨頭變成深色的綠寶石

讀詩:每日兩首中外現代詩——賴特/芒克(35)

我在早年的一冊摘記本上找到了它。那已是十幾年前,一種陌生的新穎感覺使我摘錄下這首詩歌,并在以後的歲月中不時回望……有時候,恍惚覺得自己已經置身于它的光芒裡,但直至今日,卻從未觸及它本身——一顆綠寶石?

空中、洞穴、火焰、花、寂靜處、風中的骨頭、深色寶石……這些突如其來的刀刃般鋒利的意象轉折,會讓人猛地楞住,感到暗中有什麼正在慢慢地滋長和呈現,但又不具體、不清晰,始終找不到恰當的詞來表達。

“當我挺立在風中,我的骨頭變成深色的綠寶石” ,讀着這樣的詩句,渾然于物我的置換中,不由地想起中國傳統的寫意繪畫,畫面的留白處即是“人心營構之象”的開始,它超越了再現與表現的心理形态,更接近于人生命的深層,律動着,并冒着熱氣。

斯塔福德在詩中說,沒有一件經曆過的事物是我們已經經曆完的,經驗就像一道拱門,我們越往前,它的邊沿就越往後退。

那麼,賴特詩歌的美妙之處在于,他在引領着我們接近這道拱門,接近無窮。

或許正因為這微妙的不可知性,使得我确信:在無法言說的某處,它與我們的世界是重合的。 (葉麗隽)

讀詩:每日兩首中外現代詩——賴特/芒克(35)

芒克,原名姜世偉,詩人、畫家。朦胧詩人的代表之一。1969年到河北省白洋澱插隊,與多多、根子、林莽、方含等人在此自發地組織民間詩歌文學活動,逐漸形成了白洋澱詩群。

陽光中的向日葵

中國〡芒克

你看到了嗎

你看到陽光中的那棵向日葵了嗎

你看它,它沒有低下頭

而是把頭轉向身後

就好象是為了一口咬斷

那套在它脖子上的

那牽在太陽手中的繩索

你看到它了嗎

你看到那棵昂着頭

怒視着太陽的向日葵了嗎

它的頭幾乎已把太陽遮住

它的頭即使是在沒有太陽的時候

也依然在閃耀着光芒

你看到那棵向日葵了嗎

你應該走近它

你走近它便會發現

它腳下的那片泥土

每抓起一把

都一定會攥出血來

讀詩:每日兩首中外現代詩——賴特/芒克(35)

昨天朦胧詩的代表作之一,今天看來其實一點也不朦胧。一首反映時代聲音的詩,一首進入詩史的佳作。一首打 倒 思 想專 制、追求思想自由、實作自我價值、倡導獨立人格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