媛,本是美好之意,指女子姿态美好謂之媛。淑媛、婵媛 、媛德 、仙媛、嫱媛、名媛,無一不取其美好的意思。而在人名中則寄希望以美德,有賢良淑德、溫柔漂亮、娉婷婀娜的寄托。
“媛”最早出《詩經·爾雅》,謂“美女”意。“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像她這樣的人,是傾國傾城的美女啊!
媛,無關富貴,無關貧賤,無關于出身。體型、姿态美好,皆可謂之媛。
富貴之家依窗持扇吟詩可稱之為媛,有謂之名媛;小家碧玉坊間唱羅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亦可稱媛;貧賤江頭自浣紗之女,籍籍無名亦可稱之媛。

明代小說《兩晉秘史》第一次有了“名媛”這個詞。《兩晉秘史.漢王以沈婢為後》:“皇後必擇世德名媛。幽娴淑善,負四海之望。”“名”為有名望,“媛”為美女,即有名望的美女。
清代“名媛”,名氣和顔值隻是基礎配置,晚清文壇領袖、女詩人沈善寶對名媛提更高要求,一定要“有才有品”,家世和背景的局限則在其次。
像沈善寶及其秋紅吟社顧太清(續寫紅樓夢,作品紅樓夢影)等,實際上可以稱之為才媛。
民國時期,“名媛”則兼具學識、内涵、氣質,身份地位等,比清更進一步。其對名媛有了新的定義,那就是依靠自己的努力或家族的實力輔助,争取到更高社會地位有很大發言權的女性。現代名媛則是大緻延續這一定義。
比如陸小曼,十六七歲通法、英語言,畫油畫、彈鋼琴,十八歲應外交部邀任口語翻譯。後潛心繪畫,是“中國女子書畫學會”創始人之一。
康同璧,字文佩,康有為次女,最為傑出的一個。十歲熟經史,通英語、算學。其父維新失敗,獨自印度尋父。美國哈佛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畢業。後成著名的社會活動家。毛主席贊“若論女子西來者,我是支那第一人。”
何香凝畫作
何香凝,同盟會第一批女會員,民革創始人之一,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身為茶葉商人的女兒,何香凝小時并未入學,自學成才,與廖仲恺并稱雙清館主。
可以說,名媛們最初是一種積極的榜樣。
然而,“媛”這一美好的漢字徹底被毀掉了。
最早提出這個問題的是9月21日的勞工日報《【民聲】拼裝名媛“上新”?鬧劇該結束了》。
名包豪車與古佛青燈;濃妝露腿與焚香叩拜;表面超凡脫俗無欲無求,實則不忘物欲的人間富貴花;看似與世無争,實則欲釣金龜婿;有沒有佛心不重要,起碼流量變現是真金白銀。
素衣露腿亵渎神靈,沒關系,虛榮心已經滿足,至于說素衣下爬滿炫富帶貨的虱子,那都是小事,尾巴遮住就好。留三分貪财好色,以防與世俗格格不入,不是挺好麼。
如果把這兩張圖調色做舊,不告訴你年代,你怎麼看?會不會認為這是民國八大胡同裡的舊照。
看到佛沒?
我隻看到一堆...腌臜
“佛媛”看似與世無争,實則欲壑難填
假抄佛經,認識字不
搔首弄姿 對得起那個環境麼?
佛媛之後,各種媛如同發現新大陸,争相亮相:病媛、雪媛、菜媛、幼兒媛、拼單名媛,媛媛不斷,不堪其擾。
Prada開起菜市場,時髦年輕人絡繹不絕,不為買菜,隻為用包裝袋打卡,然後菜被扔掉。好好的菜扔掉,你媽知道麼?沒家教的東西!
拼多多式“名媛”,會驚豔世界麼?拼湊出的人設,難道不會穿幫?話說拼式名媛實際上也算是省錢典範!o(* ̄︶ ̄*)o
假名媛屢屢得手,又推陳出新,實際上免不了無良商家的推動,一條龍産業讓你吃着鹹菜饅頭,在家裡的熱炕頭上就可以發出吃着大蝦魚子醬、墨爾本海灘曬太陽的美圖來。花兩個小錢,讓人覺得奢華,雖說口袋空空,畢竟有很多贊啊,心情是愉悅的。
所有的這些無非商家抓住了每個人心裡的那一點虛榮,讓它放大而已。
沒準在這一通操作後,我就可以不需要奮鬥不需要學識成功了,豈不美哉!興許還能吊個金龜婿,長久的飯碗就有了對吧(*^▽^*)
沒成功,沒關系,小錢而已,父母應該拿得出來的,隻當消遣而已。再接再厲,夢總該是有的,萬一成真呢(⊙o⊙)…
隻是釣金龜婿的成功率有多少呢?請問,當你釣上金龜婿,吃飯時燕窩認作銀耳,何以自處?
相對于這樣的獨木橋而言,陽關道是不是成功率更高些呢?
三毛曾說:精神富足的人,就算一無所有,同樣能過得風生水起;精神貧窮的人,哪怕得到再多金錢,還是會将人生活得一敗塗地。
與其拼來拼去的假裝媛,不如靜下心來提升自己,做真正的名媛。
媛 媛 們,你們毀了一個美好的字。
毀掉漢語詞彙之五-媛 #被毀掉的漢語詞彙#
瘋狂粉絲何時休?
毀掉漢語詞彙之百合
毀掉漢語詞彙之同志
毀掉漢語詞彙之四——老師
這些年我們毀掉的漢語詞彙
如此漢語詞彙 讓人啼笑皆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