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蔣進:以真心換真情 做學生可以交心的老師

蔣進:以真心換真情 做學生可以交心的老師

穿過朱昌鎮,十多公裡外的小山村裡,藏着一所學校,朗朗讀書聲,在山谷中回蕩。

朱昌育才中學位于朱昌鎮白泥村,處于朱昌鎮和田壩鎮的中間,白泥村特殊的地裡位置導緻附近的孩子們要上學就要走很遠的路或選擇住校。

“當時基礎條件沒有這麼好,孩子們每天到鎮上去上學要打着手電筒,又是泥巴路,沒有一天身上是幹淨的。”二十多年前,高中畢業的校長李官勝為了解決孩子們讀書難的問題,創辦了這所民辦學校。那時候條件艱苦,李官勝一個人上所有的課,孩子們隻能把長條凳當桌子,但村裡的家長們很支援,要讓村裡的孩子們都考上大學。

蔣進:以真心換真情 做學生可以交心的老師

二十多年過去,白泥村越來越多的孩子考上了大學,走上了工作崗位。“山裡的孩子要想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隻有讀書一條路。”李官勝時刻教育着學生們,努力讀書,才能改變家庭和自己的命運。

在九一班的教室裡,貼滿了滿牆的便利貼,内容都是學生對父母、老師的感恩,每周三是九一班的“感恩日”,學生可以打電話給父母表達對他們的思念和感恩之情,或用便利貼寫下自己想要感謝的人貼在牆上。

蔣進是九一班的班主任,也曾經是李官勝的學生,從農村走出去的他,大學畢業後,又選擇回到自己的家鄉。“看到他們,就想到小時候的自己,太了解孩子們需要什麼,每當看到他們虛度光陰,就覺得很心痛。”蔣進說,自己放棄了外地高薪企業,并沒有後悔,選擇回到家鄉做老師育人子弟。

“育才中學是一所民辦學校,很多家長把不聽話或成績不好的學生送過來,他們又正處于青春期,逆反心理很嚴重,常常和家長對着幹,我覺得在學習之前應該讓他們知道父母的不容易,懂得感恩才是為人的根本。”蔣進介紹,在設立“感恩日”之後,學生們慢慢了解到父母和老師的辛苦,沒有像進校之前那樣調皮。

蔣進:以真心換真情 做學生可以交心的老師

“來這的很多學生,都是因為不聽話,父母管不了,或者是被其他學校開除後才來的,對于孩子的教育,我覺得無論任何時候,都不應該抛棄他們,隻是缺乏溝通。”蔣進介紹,感恩日的設定隻是建立了孩子們和父母溝通的一個管道,孩子們和家長們多溝通、多了解,才能解決問題。

無論是在學習和生活中,孩子們無論遇到什麼問題,都喜歡叫一聲“進哥”,讓蔣進來幫他們解答,和孩子們相處久了,蔣進也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家人,由于學校大多數學生是住校,平均要兩個星期才能回一次家,遇到過年過節,蔣進會自己掏腰包買一些小禮物給班上的同學,讓他們把學校當自己家。

生命是一種傳承,李官勝為了讓孩子們能讀書,他的學生蔣進是為了讓孩子們讀好書,一代接着一代,白泥村如今每年至少能考上5位大學生,他們都曾在育才中學上學。特殊的教學方式,特殊的溝通模式,蔣進所任科目位列全校前列,每屆所帶領的班級亦為全校代表,年年創造輝煌。“上一屆畢業班,小升初入校時語數雙科及格的人數不足20人,中考成績超過畢節六中錄取線分數線的卻有28人,做到了真正的低入高出。”李官勝說,真正的成績還是孩子們自己争取得來的,盡管考進來時并沒有那麼好,但是他們需要的是鼓勵,是對自己的自信,他們也渴望得到别人的認可。

蔣進:以真心換真情 做學生可以交心的老師

在蔣進的眼裡,沒有所謂的差生,無論是行為習慣還是思想品德,他認為每一位學生都是一張白紙,關鍵是老師怎麼去引導,如何讓學生把這張白紙變得五彩缤紛。“有些确實學不進去,但是畫畫有天賦,我就給他們買一些畫筆,讓她發現自己的長處。”蔣進介紹,因材施教,孩子們都有自己的長處,作為老師要不斷地去發現和挖掘學生的潛力。

蔣進:以真心換真情 做學生可以交心的老師

“他所教的學生,在他的教導和影響下都變化很大,甚至可以說是脫胎換骨,很多學生來之前不會疊被子,不注重衛生,有些是在以前的學校打架被開除的,現在還成為了班上的榜樣。”李官勝說,學生不會的他就慢慢教,很有耐心,直到學會為止,自己也沒想到蔣進能給予學生這麼大的改變。

蔣進:以真心換真情 做學生可以交心的老師

“用真心換真心。”這是蔣進說的最多的一句話,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就知道他們心裡在想什麼,通過不斷地溝通,把他們引導在正确的道路上來,讓很多家長都為之震驚。“因為有些家裡面确實管不住了,在這裡讀了一兩年之後變化很大,很多家長都說終于松了一口氣。”蔣進說,教書育人,身上扛着的是沉甸甸的責任,隻要看到孩子們變得越來越好,對自己對家長都是一種交代。

蔣進:以真心換真情 做學生可以交心的老師